汽车观察Autoobserver 03-21
特斯拉拿牌,Robotaxi全球竞赛提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科技浪潮中,自动驾驶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城市出行的底层逻辑。从硅谷的创新实验室到中国的城市街头,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

2025 年 3 月 18 日,特斯拉正式获得美国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颁发的运输包车运营许可证(TCP),这意味着其 Robotaxi 商业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尽管该许可仅允许特斯拉在预先安排的行程中运送员工,尚未开放公众付费服务,但马斯克曾承诺的 " 无人驾驶出租车网络 " 已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全球对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关注也因此被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中美两国在 Robotaxi 赛道上的竞争态势也愈发清晰。

特斯拉的 " 许可证游戏 "

特斯拉此次获批的 TCP 许可证,本质上是传统网约车运营的基础资质。根据加州法规,若要推出完全无人驾驶的付费服务,特斯拉仍需跨越两道门槛:一是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的无人驾驶商业运营许可,二是 CPUC 的载客收费许可。目前,特斯拉仅持有 DMV 的测试牌照,且测试车辆需配备安全员。这意味着,马斯克提出的 "2025 年在加州和德州推出 Robotaxi 服务 " 目标,仍面临监管机构对技术安全性与合规性的严格审查。

特斯拉的策略与其技术路径密切相关。不同于 Waymo 等企业依赖激光雷达的 " 保守派 " 方案,特斯拉坚持以纯视觉感知为核心,并通过海量用户数据迭代算法。这种 " 数据驱动 " 模式虽降低了硬件成本,但在复杂路况下的安全性争议始终存在。例如,2024 年特斯拉 Autopilot 在高速路段的事故率仍高于人类驾驶员平均水平,这或成为其申请关键许可的潜在障碍。

这种 " 软件定义汽车 + 数据驱动进化 " 的模式正在重构自动驾驶价值链:车辆硬件成为数据采集终端,算法迭代能力取代硬件堆料成为核心竞争力。马斯克宣称的 " 百万辆 Robotaxi 车队 " 若成真,将形成 " 更多车辆-更多数据-更强算法-更大商业规模 " 的飞轮效应,彻底打破传统出行行业的成本结构。

中国玩家的本土化突围

当特斯拉在监管迷宫中谨慎探路时,中国 Robotaxi 玩家正以 " 场景创新 + 政策护航 " 的组合拳加速突围。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比拼,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的全面较量。

作为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小马智行已在深圳前海、北京亦庄等核心区域实现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其技术亮点在于基于 " 世界模型 " 的 L4 级自动驾驶系统,可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实现高精度决策。截至 2025 年 3 月,小马智行累计路测里程近 4000 万公里,其中全无人里程占比 10%。通过与丰田、北汽等车企合作,小马智行计划 2025 年将 Robotaxi 车队规模扩大至千辆级,并在未来 3 年内突破万辆。

政策支持是小马智行的关键助力。深圳前海提供的智能网联道路测试开放路段、近 2000 个乘车站点,以及注册、人才引进等 " 一站式服务 ",使其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全无人商业化的区域。

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以 " 低价 + 场景覆盖 " 策略迅速崛起。2024 年,其在武汉部署的千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日均订单突破 20 单,6 公里仅需 4 元的价格颠覆传统网约车市场。技术层面,萝卜快跑通过 " 单车智能 + 车路协同 " 方案,将事故率降至人类司机的 1/14,并实现城市道路与高速路段的贯通运营。2025 年 2 月,其宣布全国范围取消车内安全员,标志着 L4 级技术的成熟度突破。

国际化布局成为萝卜快跑的新增长点。其计划 2025 年上半年在迪拜开展道路测试,并将业务拓展至中东和东南亚。这种 " 技术出海 " 模式,既规避了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为中国自动驾驶标准输出提供了试验田。

技术、资本与社会的三重博弈

特斯拉的许可获批与中国企业的快速扩张,共同推动 Robotaxi 进入 " 规模化前夜 ",但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尽管 L4 级技术在特定场景下展现可靠性,但极端天气、突发路况等仍是难点。如何平衡技术激进性与公众信任,将是企业与监管的长期课题。

其次,Robotaxi 的普及直接威胁传统网约车司机群体。中国现有近 700 万网约车驾驶员,若按每辆 Robotaxi 替代 2 名司机计算,万辆级车队将导致数万人失业。对此,企业尝试提供转型路径:萝卜快跑优先招聘有驾驶经验的安全员,小马智行则探索 " 远程协助员 " 等新岗位,但就业结构调整的社会成本仍需政策托底。

不可否认,自动驾驶技术正重塑汽车产业格局。中国企业在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等领域的突破,打破了欧美企业的技术垄断;而特斯拉的垂直整合模式,则加速了芯片、算法的自主化进程。这种 " 技术多极化 " 趋势,或将催生新的产业分工体系。

随着特斯拉、Waymo 等国际玩家加速布局,中国、Robotaxi 企业需在技术壁垒、成本控制与政策适配性上持续突破。短期看,场景封闭化(如机场接驳)、服务差异化(如高端出行)将成为竞争焦点;长期则需构建 " 车路云一体化 " 生态,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智能化重构。正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邓伟文所言:"Robotaxi 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当无人驾驶出租车真正驶入街头,其承载的已不仅是乘客,更是人类对未来出行的想象与挑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特斯拉 马斯克 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出租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