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榜 03-22
元宝“粘”不过豆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陷入腾讯元宝与 DeepSeek 组合竞争压力下的豆包,又从抖音那里借了把力。

字母榜(ID:wujicaijing)观察到,近期豆包内测了一项新功能,即在原有的对话内容下面,用户继续上滑屏幕,会出现基于用户兴趣和对话推荐的内容流,堪比在豆包内再造了一个微缩版 " 抖音 "。在此之前,豆包在生成答案中就会向用户提供抖音短视频特色内容。

对于上述新功能,豆包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是一个 " 很小流量的实验,主要是帮助理解用户需求,没计划上线。"

但来自抖音内容生态的加持,无疑是当下豆包增强用户粘性、对抗腾讯元宝 +DeepSeek 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 2 月 13 日接入 DeepSeek-R1 满血版以来,腾讯元宝与豆包上演了多番排名争夺战:2 月 20 日,在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 APP 下载排行榜上,腾讯元宝首次挤进前三,位居豆包之下;两天之后的 2 月 22 日,元宝就赶超豆包升至第二名,并在 3 月 3 日力压 DeepSeek,首度登顶。

好景不长。仅过了一周左右,到 3 月 9 日,元宝排名就再次滑落至 DeepSeek 和豆包后面,位列第三。目前,被豆包赶超的元宝,排名进一步下滑至第四位。

城头变幻大王旗的背后,则凸显出综合类 AI 原生 APP 因在用户粘性上不足,使得大部分 APP 都面临高卸载率的难题。

除了借助内容增强用户粘性之外,通过投流拉新去稳固市场份额,正成为另一种对抗高卸载率的手段。相比豆包,腾讯元宝更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近期,腾讯元宝被发现开始将广告打到了乡镇市场,通过刷墙广告吸引下沉用户下载使用。但在产品缺失独特性之下,留住用户的难题仍有待元宝和豆包们破解。

它们需要直面的一大拷问便是,在当前的免费策略之下,如何让普通用户建立起对自家 APP 的产品忠诚度。毕竟,未来一旦出现比 DeepSeek 体验更好的模型,或者 DeepSeek 解决了自身的服务卡顿难题,用户难免会用脚投票。

路透社爆料称,DeepSeek 内部正在加速推出 R2 模型,该模型原计划在 5 月初发布,但现在官方希望能尽早发布。" 大模型就像核武器,大公司无论如何都得有。因为如果模型能力出现重大突破而你没有跟上,那你的用户还会被抢走。" 这是傅盛对当代 AI 应用竞争的判断。

大厂显然也是这么做的。在接入 DeepSeek 之外,腾讯元宝紧接着便上线了自研的腾讯混元 T1 推理模型,并预告其自研的快思考模型 Turbo S 也将很快全量登陆元宝。

迟迟不想在豆包中接入 DeepSeek 的字节,则在 2 月 25 日被曝出正在豆包中小范围测试自研的深度思考型推理模型。字母榜获悉的最新消息是,3 月 18 日豆包 APP 开始全量上线深度思考功能。

在做出上述决定的同一天,据极客公园介绍,3 月 18 日上午,字节豆包大模型部门(Seed)召开了一场全员会,并在模型研究和模型应用上达成新共识——模型应用长期要贴着模型能力去做。

A

如果说豆包让外界在 2024 年得以一窥大厂做 AI 应用的优势,那么元宝则让外界在 2025 年又重新见识了下大厂的金钱魔力。

赶着 DeepSeek 服务繁忙的窗口期,背靠云资源的腾讯元宝,攫取到了最多的 DeepSeek 红利。QuestMobile 向《财经》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4 日,DeepSeek、豆包、元宝的日活跃用户分别是 4885 万、2947 万、797 万。与 2 月 1 日用户量相比,DeepSeek 增长 60%,豆包增长 91%,元宝增长 3365%。

除了吃到 DeepSeek 外溢的红利之外,腾讯元宝还多管齐下,不仅得到了微信、QQ 等腾讯系产品的导流,还超越豆包、Kimi 们,成为新晋投流王。AppGrowing 数据显示,2025 年 1 月 1 日 -3 月 13 日,豆包、元宝、Kimi 的投放金额分别是 0.9 亿元、7.1 亿元、1.5 亿元,变化主要发生在接入 DeepSeek 之后的 2 月份以后。

但无论是接入 DeepSeek,还是大手笔投流,这都只是腾讯 AI to C 大业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何让新增用户留存下来,并能继续吸引新用户下载,是对腾讯元宝的新考验。

在投流上保持平稳的豆包,再次对元宝完成排名反超的事实,也进一步佐证着 AI 应用并非简单靠投流拉新就能敲定胜局。

在去年下半年开启重磅投流之后,豆包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深耕与抖音这一超级 APP 的内容联动,在一众 AI 助手应用中寻求差异化策略。

表现在用户体验上,当豆包给出生成答案时,往往还附带一到多条来自抖音的短视频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豆包作为中转站的存在,还曲线实现了不用跳转打开抖音,即可在微信中刷抖音的新式 " 互联互通 "。

具体操作上,当把和豆包的对话分享到微信后,用户即可在微信内直接打开观看对话内容中的短视频,且还支持无限上滑刷新。

如今,豆包内出现基于用户兴趣和对话推荐的内容流,无疑是豆包在与抖音内容联动方式上的更进一步。

通过基于算法推荐精准匹配的内容,豆包的用户粘性得到了增强。

在内容联动方面,腾讯元宝不是没有动过心思。背靠微信,腾讯元宝一度打出了用户可以独家调用微信公众号内容的举措,并允许用户从微信内直接导入文件,但目前实际体验下来,元宝与微信内容生态的融合和打通做得还不够精确,在调用公众号文章上时不时会出现错误。

B

内容联动之外,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丰富度上,现在的元宝,也有不少课要补。

当用户看到一束花或者一个物品,想要让大模型告诉你它是什么时,豆包拍照后可以直接引导你选择这是什么,在不用输入提示词的情况下就能给出答案。反观元宝,拍照后并没有相应的引导词,有时候还需要手动输入一段描述提示词,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在便捷性上暂时有所不足。

而在决定一款 AI 助手好不好玩的智能体开发上,尽管元宝在智能体绝对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在爆款智能体打造上,却不及豆包。

过去的 2024 年,头部综合类 AI 原生 APP 中的智能体数量超过 102000 个,一举超过小程序数量(MAU 大于 1 万,7000+),仅次于 APP 数量(MAU 大于 1 万,127000+),有望成为新的流量分发中心。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其中通义、讯飞、腾讯元宝占据智能体数量 TOP3,但是流量均不足 500 万;相较而言,没能挤进前三的豆包,在智能体流量上却做到了第一。以春节热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豆包快速跟进推出了石矶娘娘角色扮演类智能体,元宝则未有相应动作。

导致元宝和豆包出现不同产品设计和运营思路差异背后,或许也跟两家公司对 AI to C 应用的态度有关系。

接入 DeepSeek 之前,腾讯对 C 端应用并不上心。2022 年 11 月 ChatGPT 发布之后,百度、阿里等国内大厂相继在 2023 年三四月份推出自研大模型,并配套上线自家的 AI 助手产品。

但腾讯比晚了一步的字节还慢了些。在字节对外亮相云雀大模型(豆包大模型前身)后的一个月,即 2023 年 9 月份,腾讯才正式上线了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官方 AI 助手腾讯元宝,更是直到去年 5 月才上线。

在过去两年的大模型发展进程中,不论是自研大模型的上线时间,还是 AI 助手的发布节奏,腾讯都成了科技大厂中最不着急的一家。

表现在 AI 助手产品功能更新上,去年 12 月份,豆包就上线了拍照问答功能。直到 3 周前的 2 月底,元宝才支持上传及拍照识图。

DeepSeek,成了腾讯元宝产品上新的加速器。2 月中旬以后,元宝的版本更新从过去的月更压缩到周更,并进一步提速至当前的日更模式。

C

即便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丰富度上追赶上豆包的步伐,元宝还需要解决更加头疼的问题,即如何留住用户。

上述难题也不是元宝一家的困境。QuestMobile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 12 月,全网整体月人均时长达到 171.7 小时,而 AI 应用月人均使用时长只有 132.8 分钟,后者差了前者 60 倍。

较短的使用时长,也导致当下大部分 AI 助手类 APP 卸载率都超过 20%。即便强如豆包,坐拥行业最低卸载率(17.7%),和最高月人均使用次数(41.7 次),也难逃内部商业化拷问。

去年 12 月,据智能涌现爆料,字节内部有管理层提出,类似 ChatGPT 这种基于文本的对话类产品,大概率不是最理想的产品形态:一方面付费订阅模式在中国不太可能走通;另一方面时长和轮次太低,又导致潜在的广告空间较小,这都构成了豆包的隐形天花板。

当时,有字节管理层提议,需要找到更低门槛、更 " 多模态 " 的产品形式,剪映和即梦可能是比豆包更合适的长期发展对象。

说到底,这跟 AI 助手类产品尚未各自建起一套新的账号体系有关。在粘住用户上,各家 AI 助手都暂未表现出独特性:用户这次用豆包,下次换元宝、Kimi,并不会对生成结果造成太大影响。

基于账号体系带来的强用户粘性和社群归属感,腾讯凭借微信,字节凭借抖音,各自做到了跨领域为旗下新产品引流,最新的受益对象便是元宝和豆包。

但 DeepSeek 的意外崛起,让外界看到了 AI 助手跑通规模效应的可能性,没有一家大厂敢冒着丢失先发优势的风险,继续等待下去。

这也能部分解释,在依然无法看清 AI 超级应用产品形态和商业前景的情况下,为什么腾讯、字节们,都开始明确传递出加码 C 端应用的意愿。

更重要的是,还有更多大厂盯上了 AI 应用的超级入口,并开始行动起来。

去年 12 月底,将通义应用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后,阿里在 AI to C 上动作不断,最近的动作是将夸克重要性再次提升,定位阿里的 AI 旗舰应用,并隐隐有了要跟腾讯一争 " 投流王 " 新称号的迹象。

根据 AppGrowing 数据,去年四季度的 AI 应用投放排行榜中,通义千问还在 20 名开外。但从 2 月底开始,通义千问逐渐加大广告端投入,3 月 6 日发布开源推理模型 QwQ-32B 后,投放量级更是一路攀升,目前已经进入投放 TOP10。

这场 AI 助手的新一代入口争夺战,已经不再以单个公司意志为转移。不管愿不愿意,身在其中的大厂,都只能继续打下去,直到决出胜负为止。

参考资料:

《字节大模型全员会,朱文佳和吴永辉一起聊了方向、组织和开源》极客公园

《对话傅盛:AI 时代的超级应用是什么?》财经杂志

《烧钱做大豆包元宝,字节腾讯为什么这么做 ?》财经杂志

《引 DeepSeek 入室,马化腾敢,张一鸣敢吗?》字母榜

《字节内部判断 AI 对话类产品天花板可能不高,提升剪映即梦优先级》智能涌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腾讯 ai 抖音 短视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