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 股大市风险偏好有所收敛,主力指数连续调整三日,但红利风格表现略好,尤其是银行指数,在 3 月 20 日盘中超越去年 10 月 8 日创下的多年高位纪录。
其中,招商银行连续拉升,今年来上涨 14%,排名板块第一,较 2023 年末更是反弹超过 75%,现价逼近 2021 年 6 月创下的历史新高。此外,兴业银行于 3 月 20 日一度刷新历史新高,今年累涨 13%,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均上涨 9%,宁波银行上涨 7%。
那么,究竟如何看到当下的银行?
01
当前,中证银行指数已与 2015 年 6 月、2018 年 2 月、2021 年 3 月等历史高位线相接近了。其中,工农中建这类市值巨无霸则明显表现更好,屡创历史新高,较 2022 年 11 月低点累计上涨 90%、114%、103%、85%。
为什么银行板块以及龙头股在宏观经济承压大背景下,能够持续演绎趋势性上涨行情呢?
我们先从基本面维度看。据统计,A 股 42 家上市银行营收增速在 2021 年三季度见顶开始一路走低,归母净利润增速则从 2021 年四季度掉头向下,两者均在 2024 年一度出现历史罕见的负增长。
银行基本面持续走弱,一方面,放贷规模伴随着宏观经济下台阶而必然放缓。截至 2024 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约 373 万亿元,同比增长 7.2%,增速较年初下滑 3.6 个百分点。其中,股份行资产增速最低,只有 4.5%。
另一方面,伴随着多轮利率调降等冲击,银行净息差出现趋势性下滑。截至 2024 年 6 末,上市银行净息差下降至 1.53%,屡创新低。其中,上市国有行净息差水平最低,较 2023 年下降 15BP 至 1.48%,股份行净息差水平相对较高为 1.68%。
再看国有大行基本面。2021-2023 年及 2024 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0.3%、3.5%、0.79%、0.13%。建设银行分别为 11.6%、7%、2.44%、0.13%,其余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净利润表现则有相类似趋势。
可见,银行板块持续上涨,与基本面表现相背离。在我看来,资金面成为银行持续上涨的核心驱动力。
" 国家队 "(包括中央汇金资产、中央汇金投资等),起到了尤为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公私募机构以及散户大量配置银行股,助推银行板块进行了可观的估值修复。
据披露,从 2023 年 10 月 11 日至 2024 年 4 月 12 日期间,中央汇金公司增持中国银行 3.30 亿股,增持建设银行 0.71 亿股,增持农业银行 4.01 亿股,增持工商银行 2.87 亿股,增持金额以 4 月 12 日收盘价计算,预估高达 52.3 亿元。
除直接下场买四大行外,中央汇金还通过增持 ETF 指数基金间接增持银行龙头。
2024 年 2 月 6 日,中央汇金公告,充分认可当前 A 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 ETF 增持范围,并持续加大增持力度和增持规模,坚决维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 国家队 " 持有主流 ETF 市值规模超过 9400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超 800%。
在 " 国家队 " 示范效应以及不少普通投资者对公募主动管理基金的不信任之下,ETF 在 2024 年迎来了井喷式爆发。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被动公募基金持股市值为 3.16 万亿元,较 2023 年末上升了 1.31 万亿元,且首次超过同期主动公募基金的 2.89 万亿元。
这些 ETF 资金流入最大的方向就是沪深 300、上证 50 等为首的宽基指数,而恰巧这些指数权重更大的板块便是银行,尤其是四大行更为受益。
由此可见," 国家队 " 为首的主力资金以及 ETF 被动资金的持续流入,成为银行板块,尤其是四大行股价持续上涨的最大推手,尽管基本面趋势性下行。
02
银行股上涨了这么多,未来还具备良好机会吗?
首先看一下估值。据 Wind 统计,中证银行最新 PB 为 0.66 倍,较 2022 年 11 月 4 日最低的 0.49 倍整体抬升了 35%。不过,从 10 年维度来看,当前估值远不及中位数的 0.78 倍。当然,现在比中位数低一些,也合情合理,因为这些年银行业利润增长越来越慢。
从估值角度看,银行股向上修复空间足够,但又有什么驱动力呢 ?
在 2024 年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 " 两会 " 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稳定楼市股市。
今年 3 月 16 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到,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并再次提到要多措并举稳住股市。这种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联动设计,或开启了 " 财富效应—消费升级—产业转型 " 的新增长闭环,股市在经济转型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了。
三番五次强调稳股市,信号很明确,一旦大市因外部冲击或内生性因素趋势性暴跌的话," 国家队 " 会如 2023 年、2024 年那样通过逆势加仓银行、ETF 等方式来维持股市的稳定。
只要这个预期在,银行股趋势性上行行情并不会轻易结束。
短期来看,一部分主力资金选择防守的迹象愈发明显。体现在市场上,就是以银行、有色为首的板块在近日表现更好,而以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为首的科技股则有阶段性见顶回调之势。
上证指数从去年 924 之前的 2689 点一路波折上涨至如今的 3364 点,累计涨幅高达 25%,低估值早已不再。这对一系列重要会议、刺激政策、经济数据好转等重大利好进行了相对充分的定价。
接下来,市场又将面临关税潜在冲击以及经济数据再度下行可能,市场或面临一定调整压力。
具体来看,据特朗普此前透露,4 月 2 日新政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实施对等关税:根据各国对美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国计算综合税率,实施同等力度的反制。另一方面,针对行业实施特定关税:在汽车、钢铁、铝等 " 关键行业 " 上,美国将叠加额外关税,比如芯片制造、生物医药行业。
这一次,会不会对中国再次征收关税,成为 A 股大市的一个潜在风险点。加之临近 3 月底,一些公募机构会调仓换股,也会助推市场风格切换。
在短期来看,A 股市场有较大可能会再度青睐红利板块,而银行又是典型的高分红板块,受益于风格切换。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中期维度看,还是短期维度看,银行板块都值得重视。
03
虽然银行板块值得高看一眼,但具体到银行个股,也会有所差异。其中,工农中建、招行为首的大行受益较为明显,而一些中小市值银行可能更受基本面冲击。
比如,郑州银行最新 PB 不足 0.4 倍,位列 42 家银行倒数第三,股价也是持续下降,现价较历史高峰回撤 65% 以上。
这家银行从 2018 年至 2024 年,有 4 年出现负增长,尤其是 2022-2023 年同比下滑幅度高达 24.9%、23.6%。并且该银行从 2020 年开始不再分红,成为 A 股唯一一家连续 4 年零分红的上市银行。
除此之外,42 家银行中还有一些城商行,还具备不错成长性,比如成都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值得跟踪关注。
一方面,这些城商行净利息收入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后者增速优于全国大盘,其业绩增长潜力更大一些。而国有行和股份行已经实现了全国化布局,跟全国大盘经济关联度更高,但后者增速持续下移。
另一方面,城商行发展阶段慢于国有行、股份行。目前仍在依靠资产规模做大业务,后期还可以提升零售占比,往财富管理等方向去发展。
总而言之,精选大行或优秀的成长性银行,或是更好选择,同时也需警惕一下风险。(全文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