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报 03-23
中润光能:夫妻套现11亿,IPO“卷土重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星标★ IPO 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期,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中润光能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 IPO 上市。

据招股书,中润光能成立于 2011 年,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化光伏电池制造商,同时提供光伏组件,从而扩大其在光伏产业价值链中的影响力。

这家来自江苏徐州的企业,曾于 2023 年 5 月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 A 股上市申请,在多轮审核后于 2023 年 12 月过会。然而,2024 年 6 月,时任保荐人海通证券因公司 2024 年第一季度亏损以及对当时的 A 股市场情况考虑,撤回对中润光能 A 股上市申请的保荐。

在经历 2023 年深交所创业板过会却因保荐机构撤回而折戟后,创始人龙大强 " 卷土重来 ",逆周期操作出击 IPO 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或折射出光伏行业深度调整期的生存博弈现状。

制图:佘诗婕‍

业绩亏损‍‍‍‍‍‍

招股书来看,中润光能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化光伏电池制造商,其亦提供光伏组件,从而扩大公司在光伏产业价值链中的影响力。

公司开发了多元的产品组合,涵盖 N 型电池(一种由 N 型硅片制成的光伏电池片)和 P 型电池(一种由 P 型硅片制成的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满足市场主流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中润光能以 18.3% 的市场份额在全球专业光伏电池制造商中独占鳌头。

目前公司业务遍及 29 个国家和地区,除中国外,美国、欧洲、中东和东南亚也是公司主要的产品销售地。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4 年中润光能在全球光伏电池制造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为 18.3%,其客户包含了全球十大组件制造商中的九家,晶科能源、隆基绿能等都是其大客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光伏电池对外出货量计,2024 年度,中润光能在全球专业光伏电池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 18.3%,且公司在全球光伏电池制造商中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 14.6%。

需要指出的是,专业光伏电池制造商主要专注于光伏电池片的生产,其业务范围相对较为单一和集中,致力于在电池片制造环节上做到极致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而光伏电池制造商业务范围可能更为广泛,不仅包括电池片的生产,还可能涉及硅片、光伏组件等其他光伏产业链环节。‍

在专注光伏电池领域的同时,中润光能已垂直扩张业务,进入光伏组件领域。

然而,2024 年公司却遭遇了业绩滑铁卢。

具体来看,  2022 年 -2024 年(下称 " 报告期 "),中润光能收入分别约为 125.17 亿元、208.38 亿元、113.20 亿元;年内利润分别约为 8.34 亿元、16.81 亿元、-13.63 亿元,年营收超百亿。

需要注意的是,2024 年中润光能营收 113.20 亿元,同比下滑 45.68%,净利润由 2023 年的盈利 16.81 亿元转为亏损 13.63 亿元,业绩大幅波动,盈利压力陡增。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13.64% 降至 2024 年的 -10.08%,产品盈利能力严重下降。

业绩亏损之下,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24.1 亿元、26.91 亿元、9.41 亿元,2024 年大幅下降,资金流动性受限。公司资产负债率从 2020 年的 79.1% 攀升至 2024 年的 83.7%,财务风险上升。

产能过剩‍‍‍‍‍‍

自 2023 年起,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步入产能出清期。隆基绿能掌门人李振国曾在 2023 年 5 月的   SNEC   第十六届全球光伏大会上指出,光伏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未来两到三年内,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光伏行业制造商被迫退出市场 。

截至目前,产能出清仍在持续,行业内企业经营艰难。

以电池片售价为例,从 2022 年的 0.99 元 /W(瓦特,功率单位)暴跌至 2024 年的 0.32 元 /W,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严重压缩了公司利润空间。若终端市场需求增速不及预期,而行业新增产能持续扩张,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恶化,产品价格可能继续走低,公司面临的亏损风险也将随之增大。

在行业整体形势不佳的背景下,中润光能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发展,下游组件厂商如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纷纷开始自建电池片产能,以实现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目前,中润光能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中润光能的光伏电池片业务收入占比高达 92.5%、91.0% 以及 81.1%。

虽然已开始垂直扩张业务进入光伏组件领域,但光伏电池片业务仍占主导地位。这种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受到光伏电池片市场波动的影响,一旦市场需求下降或价格大幅下跌,公司整体业绩将受到较大冲击。

截至 2024 年年末,中润光能 32.8% 的产能仍为 P 型电池片,而行业正加速向 N 型技术转型。N 型电池片转换效率更高、性能更优,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中润光能老旧的 P 型产线面临改造成本高或资产减值风险,若不能及时完成技术升级,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此节点上,报告期内,中润光能在研发上投入却有所减少,分别为 3%、3% 以及 2.6%。其中,2024 年光伏产业行业研发平均水平为 3.5%。此外,中润光能的研发团队规模也在缩小,从 2022 年末的 621 人减少至 2024 年末的 350 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 7.7%,明显减少。

实控人套现 11 亿‍‍‍‍‍‍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中润光能存在不完善之处。

从先前 IPO 一轮审核问询回复函发现,2020-2022 年期间,实控人龙大强夫妇通过关联企业拆借,违规占用中润光能的资金累计超过了 18 亿元,这些资金被用于对外投资、代发薪酬等。在 IPO 前,龙大强夫妇还通过转让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股权,套现了超过 11 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及个人支出。有分析认为,这种在上市前大规模套现的行为,可能让投资者担心公司管理层的动机和后续的管理能力,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监管机构还发现,2022 年部分股东突击入股后,关联方云南宇泽的采购额在短时间内暴增 882 倍,且采购单价高于市场价。这种异常的交易增长和高价采购,存在利益输送嫌疑,可能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此外,公司历史上多次因环保违规、未经审批投建项目等被行政处罚,内控漏洞明显。

实控人龙大强曾经还因为向无关联第三方提供担保、被担保方丧失偿还能力而产生的被动债务,龙大强曾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直到 2020 年 9 月及 2021 年 6 月,龙大强与相关银行签订执行和解协议,随后才被移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目前,港股市场对亏损企业的估值普遍较为保守,尤其是光伏行业,其市净率普遍低于 1。有分析表示,当前光伏行业整体处于低迷期,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投资者对光伏企业的投资会更加谨慎,中润光能的上市可能会受到市场整体环境的不利影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伏 ipo a股 招股书 深交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