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03-24
Q2端侧AI硬件或迎爆发,小米、字节、第四范式等纷纷入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近日,端侧 AI 市场再添新的玩家——原名 " 第四范式 " ( 股票代码:6682.HK ) 的 AI 企业更名为范式集团(以下简称 " 范式 "),并将原有 To   B 业务划为集团核心子业务;同时推出面向消费电子市场的 Phancy 品牌,以开辟广阔的端侧 AI 市场。

当前,端侧 AI 市场已聚集了诸多玩家。这家具有 B 端服务基因的公司选择此时躬身入场,这一举动似乎在向外界宣告:端侧 AI 市场的争夺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然而,这也引发了诸多疑问:范式为何选择在此时加入此赛道?又凭什么有信心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

一、AI 端侧市场为何成兵家必争之地?

市场普遍认为,Deepseek 横空出世,开启了 AI 端侧发展的新时代——正如当年 iPhone 问世,自此我们便迎来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发展期。

Deepseek 凭借其大模型开源模式和低成本特点,有效克服了端侧部署面临的三大难题:存储空间有限、算力消耗大以及推理延迟高。其优化后的蒸馏技术,使得更多模型能够高效部署在端侧设备上。与此同时,端侧 AI 硬件能力的显著提升,如 SoC 芯片的高算力与低功耗特性,为终端设备的 " 智力容器 " 带来了质的飞跃。这正是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加码布局端侧 AI 领域的重要原因。随着技术条件的逐渐成熟,科技巨头们纷纷入局。

产业调研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将成为端侧 AI 的 " 奇点时刻 " ——从阿里通义开发者大会到字节火山引擎 AIoT 峰会,从米粉节到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消费电子龙头与科技厂商正围绕端侧大模型展开贴身竞速,前者依托硬件生态优势,后者专注模型服务输出,形成双雄争霸的初期格局。他们不仅加速了手机、电脑、汽车等传统消费电子终端的智能化迭代,更催生了教育平板、智能玩具等创新产品形态的井喷式发展。

以智能眼镜赛道为观测切口,可见技术商业化进程的清晰脉络。目前,Meta、雷鸟、百度、Rokid 等企业已推出多款 AI 眼镜产品。其中,截至 2024Q2,Meta 与雷朋联名产品 Ray-BanMeta 出货量已经超过了 100 万台;雷鸟 V3AI 拍摄眼镜搭载了多项创新技术并已开启预售。根据 WellsennXR 数据,AI 智能眼镜预计 2025 年开始快速渗透传统眼镜市场,2035 年销量有望达 14 亿副。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以范式集团为代表的第三方 AI 服务平台的崛起。这类技术中台通过模块化解决方案,正在弥合基础模型与终端应用间的产业化断层。其 AI 能力输出模式不仅赋能智能化设备,更将智能化改造半径延伸至非消费电子品牌、以及家居、快消等非智能设备品类,推动端侧 AI 从消费电子向全品牌、全品类商品渗透。

比如,兰博基尼与范式集团合作推出 AI 手表的案例,见证了品牌 IP 的情感溢价与 AI 场景创新的科技在加速融合的趋势。兰博基尼 AI 手表,本质上是将技术模块封装为奢侈品的身份象征——超跑爱好者或许无力购置百万豪车,但佩戴一枚融合引擎声浪模拟、赛道数据记录的智能腕表,同样能完成圈层身份的确认。这种 " 轻奢 AI 化 " 策略,将传统奢侈品的符号价值移植到智能终端,既延展了品牌的故事张力,又通过技术平权触达更广阔的次级消费群体。

随着非消费电子品牌纷纷拥抱 AI 能力,以及传统非智能设备品类成为全新的 AI 终端,端侧 AI 市场正呈爆发态势。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端侧 AI 市场规模不到 2000 亿,预计 2028 年超过 1.9 万亿,2023-2028 年 CAGR 为 58%。

图:中国端侧 AI 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

万亿级市场的引力,正是各科技巨头纷纷抢滩的核心原因。

二、第三方 AI 服务提供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参与者众多且各具优势,新玩家不断进入,竞争格局充满变数。

以范式集团为代表的第三方 AI 服务提供商展现出独特的商业逻辑与差异化竞争优势。

以范式集团为例:

首先,依托 "AI Agent+ 世界模型 " 的双核架构,范式集团已构造了贯穿商业场景的智能化基座。企业服务板块经过金融、制造、零售、大健康等垂直领域的持续深耕,已沉淀出深度场景认知能力。底层技术能力以及场景 Know-How 能力,使范式集团更高效地提供端侧智能体模组与灵活定制方案,进而将大模型能力注入硬件载体,实现从企业决策中枢到个人生活终端的全域渗透,从 To B 迈向 To B+To C 的新阶段。

具体来看,范式集团的 Phancy 业务涵盖 AI 成品 / 半成品、AI Agent 智能体模组、PCBA 定制开发、软件配套开发和 AI 云服务等。Phancy 业务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模块或软件支持,而是一套重新定义产业分工的赋能体系。在硬件层,Phancy 通过 AI Agent 智能体模组(集成芯片、算法、服务接口)实现 " 即插即用 ",极大地降低了设备 AI 化的门槛;在软件层,Phancy 提供功能菜单式服务,包括闲聊、翻译、办公助手等,品牌方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组合,无需从零开发;在生态层,范式集团连接芯片制造商(如中科蓝讯)、内容服务商(如喜马拉雅),形成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再者,范式集团的独立第三方定位使其更能获得客户的信任。范式集团并不参与终端品牌的竞争,而是致力于成为端侧 AI 时代的 " 基础设施供应商 "。与小米、苹果等消费电子巨头的闭环生态及大模型厂商提供模型 API 调用的方式均不同,范式集团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输出操作系统级 AI 能力。这种 " 水电煤 " 式的定位巧妙地规避了与品牌方的竞争关系,并通过保留客户自有品牌、共享技术红利的开放策略,实现了互利共赢;同时降低了客户拥有 AI 终端的门槛,不仅能在传统硬件市场获得增量,还能激活更加广阔的非硬件品牌客户的市场。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范式集团提供的模组方案覆盖从百元级(基础功能)到千元级(高阶服务),通过参数与算力的弹性配置,能够适配不同品类设备的算力与功耗需求。这种梯度化产品策略,推动 AI 能力突破科技产品边界,向智能家居、时尚单品等领域渗透,悄然重构着人机交互的底层逻辑。

目前,范式集团已经初步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借助范式的高性价比模组,联想合作款手表以 " 会议助手 + 健康管家 " 为亮点,目前实现超 10 万台出货。此外,范式已经合作的客户,既有康佳、宏碁等传统电子厂商,通过 AI 模组将存量智能产品线实现 AI 升级;也有兰博基尼、李小龙品牌等跨界玩家,借助端侧模组快速切入智能硬件赛道。去年戴文渊在一场访谈中提及 " 随着 AI 技术将从后台走向前台,AI 公司会迎来一个时代性的转折机会,即 AI 产业得以 TO C。" 他判断,未来一切物品都有被 AI 化的可能。从范式此前在终端发布的解决方案,不难看出 Phancy 也在推动端侧模组应用在非智能设备领域。通过集成 Phancy 模组,未来空调或许可以自主调节温湿度,冰箱化身为 " 厨房营养师 ",甚至工业机床能获得预测性维护能力。

结语

尽管我们目前仍无法确定最终哪些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胜出,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AI 改造的想象力可以被延展得非常广阔。

万物智能时代的门环正在被叩响:未来的设备或许不再有 " 智能 " 与 " 非智能 " 的楚河汉界,每个硬件都可能是消费者通往智能生态的任意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智能眼镜 科技巨头 aiot 生态优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