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过后,港股拒绝继续跳水,仍然是高位整理阶段,而反弹幅度比 A 股强也可以理解。目前的行情主要是公司业绩的分歧导致的行情暴动。
前面一段时间是乐观,出业绩基本涨,上周是偏悲观,业绩后都一般,比如腾讯小米,而随着美团业绩不太好,也没大跌,反映市场又修正了看法,保持较为中立的态度。
毕竟,科技改善业务、出海获得增量,这是 2025 年的投资重点,因为 24 年的年报来决定一个公司的投资逻辑,是有点过时的。
中国市场全年的表现,乐观预期,还是一季度大涨一波,然后随后三个季度的某个时候再一波,全年两次加起来有较好的涨幅,现在一波流崩盘,又或者后面三个季度都像 Q1 一样涨 10-20%,都是不可能的。
而回到 A 股,业绩季也改变了 A 股的模式,小盘股今日大量下跌,微盘股指数跌 4%,全市场大量下单,指数却全部为正,又回到大股行情了。业绩不错分红不错的资源股、公用事业股再度雄起。分红季嘛,高息股一年就这一次,超额表现概率很大。
奇怪的只是,大盘成交额进一步分散,连 70 亿成交的都没有了。大蓝筹们为何集中市场成交额那么难呢,国内机构在上一轮败坏了名气后,现在规模都小,就算真有看懂的价值股,也没钱买了。但外资有钱,所以 AH 折价股都出现了。要是国内机构还占据 A 股多数资金的决策权,也不至于这样。
但现在也确实是一个机会,机构看好却买不够的价值股,龙头股,AH 溢价收敛度高的,都是普通投资者可以把握的,如果说持有什么 A 股能比去港股寻宝更好,那就是这些了。
加入【真是港股圈】知识星球,您可以获得:
1、每日港(A)股复盘,紧贴每天行情,时机在投资上永远最重要;
2、重要财经新闻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针对它对企业 / 行业 / 股市形势的影响。
3、有价值的第三方报告 + 纪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鉴与学习参考。
4、每一周至两周一篇分析员的股票报告,深入剖析投资逻辑和基本面因素。
(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 + 合作事项 )
真是港股圈内容投稿:2458032576@qq.com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