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评论 3 月 24 日晚比亚迪公布了 2024 年财报数据,从核心数据来看,营业额 7771 亿元、归母净利润 403 亿元、研发投入 542 亿元、销量 427 万辆,四个核心数据全部创出新高。
如果对这些数字没概念,不妨换一个维度来看。以上这些数字,平均到每一天,营业额 12.29 亿元、归母净利润 1.10 亿元,研发投入 1.48 亿元,销量 1.17 万辆。
一夜间," 比亚迪发布史上最强财报 "、" 王传福赚麻了 " 等言论此起彼伏。
在我看来,如果加上通常不会被注意的国内交税总额和员工人数,比亚迪这份堪称 " 史上最亮眼 " 的财报,便是其对自身、用户以及国家和社会三个维度全方位担当的有力彰显 。
双转型完成 持续高速良性发展
2019 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 40%,可谓命悬一线。
王传福甚至曾表示,那一年,很多战友离开了比亚迪,友商招聘的牌子甚至都摆到了比亚迪门口。
坚持之下,否极泰来。如今回首,在被业界认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元年的 2020 年,成了比亚迪长期蛰伏的最后一年。
在 2020 年先后发布刀片电池和汉,以及 2021 年开年发布 DM-i 超级混动后,比亚迪的销量开始起飞。
根据官方数据,2021 年比亚迪销量开始突破长期瓶颈,来到了 74 万辆,2022 年一跃升至 187 万辆。
如果说 2021 年和 2022 年比亚迪还有燃油车一起贡献销量,那么 2023 年,在其果断砍掉燃油车的首个自然年,年度销量直接突破了 300 万辆。
当业界普遍猜测如此高增长以及大基数下,比亚迪的销量成绩是否会昙花一现时,2024 年四季度连续三个月单月销量超过 50 万辆,最终其全年销量定格在 427 万辆,同比增长 41%,一举成为全球车企集团销量第五名。
销量持续高增长,带来营收随之持续攀升。根据 2024 年比亚迪年度财报,其营收达到 7771 亿元,相较 2020 的 1566 亿元,增长了近 4 倍。
用关注度较高的新势力三强来进行对比,2024 年蔚来营收 657 亿元,小鹏汽车营收 409 亿元,理想汽车营收 1445 亿元。
如果再加上零跑 2024 年营收 322 亿元,四家留在牌桌上的主流新势力的营收之和仅 2833 亿元,与比亚迪的 7771 亿元相距甚远。
另一方面,传统自主车企 2024 年财报暂未公布,但参考 2023 年来看,可以与比亚迪放在一起比较的仅有上汽、一汽、广汽,但从 2024 年全年销量来看,或许仅上汽可以继续与比亚迪一较高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公司公布财报方面一直有一个潜在规律,业绩越好,公布时间越早;越临近截止日期才公布,业绩往往越不理想。
2025 年 1 月,上汽集团曾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15 亿元到 19 亿元,同比下降 87% 至 90%,将减少 122 亿元至 126 亿元。而其 2024 年财报公布时间为 4 月 30 日(4 月 29 日晚)。
如此来看,上汽集团 2024 年的营收大概率也会同比下降。
高销量助推高营收在情理之中,如果再加入净利润数据一起看就会发现,目前比亚迪正处于绝佳的良性发展进程中。
2024 年,比亚迪的归母净利润达到 403 亿元,几乎是 2020 的十倍。
汽车行业属于重资产制造业,具有投资周期相对较长、利润相对较低的特点,能做到短时间内销量、营收、净利润翻几倍,通常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的优势科技型企业才能做到。
如此来看,目前,比亚迪不但实现了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完美转型,还让自己从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完美转型为科技型企业。
高研发投入 让用户逐渐缩小阶级感
在比亚迪 2024 年的财报中,另一个引发业界震惊的数据是研发投入。
财报显示,2024 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高达 542 亿元,如果不经常关注企业研发费用,或许对这个数字没有太多概念,但与其他车企放在一起来看,则显示出比亚迪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近乎疯狂。
根据 " 蔚小理零 "2024 年财报,2024 年蔚来汽车研发费用为 130 亿元,成为 " 四家之最 ",小鹏汽车为 65 亿元,理想为 111 亿元,零跑仅为 29 亿元。四家新势力的研发费用总和为 335 亿元,同样不及比亚迪。
传统自主车企方面,同样参考 2023 年数据,上汽集团研发投入 220 亿元,广汽集团 84 亿元,长安汽车 90 亿元,吉利集团 78 亿元,长城汽车 110 亿元,奇瑞汽车 67 亿元。
2024 年 11 月初,李云飞曾表示,三季度比亚迪研发投入再次远超同期净利润,在 A 股 5300 多家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排名再次第一。
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谈及比亚迪高额的研发投入。9 月初他就曾提到,在 5300 多家 A 股上市公司里,上半年研发费用排名,比亚迪位居第一。
事实上,比亚迪的高研发投入,并非仅出现在 2024 年。根据比亚迪历年财报,在 2011 年 -2024 年中,除 2016 年以外,比亚迪的研发投入费用均大于其当年的净利润。
其中,2019 年是比亚迪最困难的时期,其营收 1277. 亿元,净利润只有 16 亿元,且主要依靠比亚迪电子的贡献,汽车板块几乎没有贡献。
即便在如此艰难时刻,比亚迪依然在研发上投入了 84 亿元孵化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刀片电池。
在比亚迪成立 30 周年暨第 10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上,王传福强调,人工智能和汽车的结合,是比亚迪接下来重点发力的方向,他们将投入 1000 亿元,用于发展智能化技术。
高研发投入之下,引出另一个数字,比亚迪的研发人员超过 10 万人,这又是什么概念?
截至 2024 年小鹏汽车的总员工数量为 1.5 万人,研发人员为 5401 人;理想汽车的总员工数量为 3.2 万人,研发人员为 5930 人;蔚来汽车 2024 年财报并未公布员工数量,参考 2023 年年末的数据,其员工人数为 3.3 万人,产品及软件开发 1.1 万人;零跑同样未公布其研发人员数量,仅在 2024 年财报中提到其 " 智能技术研究院 " 扩张至 500 余人,由此推断,零跑汽车的总员工数量不会多于其他三家。
如此来看,比亚迪研发人员的数量,甚至比四家新势力员工总和还要高。
有观点认为比亚迪 2025 年在补短板,智驾和超充全面跟进。或许如此,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有人才、有技术、有资金的情况下,补短板对于如今的比亚迪来说,并非难事,甚至一发力,便从行业队列后端跃至前端,实现跨越式赶超。
而如此高研发投入,不仅推动了比亚迪自身的高速发展,更是从出行体验、产品价值等多维度,让广大消费者持续受益。
2025 年春节刚过,比亚迪就拉开 " 全民智驾 " 大幕,此前购买 20 万元以上车型才能获得的高阶智驾,被比亚迪拉到 10 万元以下车型上,引发众多车企火速 " 跟风 ",由此,高阶智驾从可选项成为了必选项,消费者使用智驾再无阶级感的顾虑。
不仅如此,在 " 油电同价 "、" 油比电低 " 后,比亚迪在前不久再次喊出 " 油电同速 "," 油电三部曲 " 让消费者持续降低购车、用车成本,并获得与燃油车几乎相同的补能速度。如此,消费者不必再在新能源车智能化领先和燃油车没有续航焦虑之间左右摇摆。
各项新高数据背后 不忘企业社会责任担当
在比亚迪 2024 年财报中,除了被各界 " 围观 " 的常规数据外,还有一些隐藏数据和现象同样值得关注。
比净利润高的不止有研发投入,还有国内税收总额。财报显示,2024 年比亚迪国内税收总额约为 510 亿元。
纳税是企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从更宏观角度看,比亚迪缴纳巨额税款,可以助力国家经济循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
这不仅体现了比亚迪在商业上的成功,更体现了其作为行业领军者,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国家繁荣和社会福祉全力以赴的决心,彰显了企业责任与担当。
近几年,国内经济趋势持续下行,社会就业压力不断攀升,降薪、裁员比比皆是,而比亚迪在自身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提供了基数庞大的就业岗位。
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末,比亚迪在职员工数量高达 96.9 万人,这一数字不但与当下降薪裁员潮形成鲜明对比,更意味着 96.9 万个家庭生活有了依靠,对稳定社会就业、促进民生福祉贡献巨大。
在二级市场方面,比亚迪股价在 2022 年创出新高后,便开始出现回落。2024 年 2 月,王传福提议公司回购股份,并将回购金额从 2 亿元增加至 4 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减少注册资本。或许回购的资金量并不算大,但这一决策的意义重大。
从公司价值角度,回购股份并注销,直接缩减了公司总股本。在公司整体价值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所对应的净资产与收益增加,能有效提升每股含金量,提升公司股票投资价值,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从市场信心层面,王传福作为公司核心领导者,推动回购计划意为向市场清晰传达出其对比亚迪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这一信号有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尤其是在整体处于颓势的资本市场环境中,给持有或计划持有比亚迪股票的投资者吃下 " 定心丸 ",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
从随后比亚迪股价表现来看,2024 年 2 月起,比亚迪股价开始阶段性触底反弹,并一路上涨至今。
写在最后
比亚迪 2024 年财报,用亮眼数据展现了自身的全方位担当。
从双转型成功实现持续高速良性发展,到高研发投入让用户受益并缩小产品阶级感,再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其在自身、用户、国家和社会三个维度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比亚迪的发展模式或许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借鉴范例。它证明了企业在追求自身盈利的同时,完全能够兼顾用户体验与社会责任。
未来,期待有更多企业能在创造经济效益的道路上,不忘回馈用户、报效国家,共同推动行业进步与社会发展,为实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
(图 / 文 网通社 卓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