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03-25
仁怀市美酒河镇:“生态密码”解锁绿水青山与产业共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3 月下旬,春意盎然的仁怀市美酒河镇,14 家白酒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粮食蒸煮的馥郁香气在赤水河上空弥漫,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得益于当地对绿水青山的精心守护,赤水河的清澈甘泉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白酒酿造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质资源,实现了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生态价值转化。

全方位守护赤水河流域生态

为守护好这条母亲河,美酒河镇专门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联络处,由镇村 50 余名基层党员干部、企业代表和群众组成。志愿者聂勇表示:" 作为一名义务巡河志愿者,我已经坚持了多年。看着美酒河镇的生态环境一天天变好,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最让我感动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我们的队伍,大家都愿意为守护这片绿水青山出一份力。"

漫步在美酒河的河道边,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虽然不引人注目,却在生态保护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就是美酒河镇的河道保洁员。在美酒河镇境内,从鲤鱼滩一路绵延至两河口,5 名河道保洁员分布在这段区域,日复一日地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辛勤劳作,呵护着河道的洁净与美丽。

负责河道保洁的余启珍说:" 每年到这里栖息的白鹭有上百只,我经常碰到它们,感觉它们已经成为我的‘第二家人’。除此以外,我经常都能看到很多鱼儿冒出水面,持续的生态改善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现在每天出门巡河,都不用带大包小包,一个衣服口袋就能够解决。"

科技赋能生态环境改善

在技防层面,美酒河镇利用无人机助力生态保护。镇里配备了带有喊话器的无人机,并安排专人操作。每天,操作人员会驾驶无人机在赤水河从鲤鱼滩至两河口的河段上空巡查。一旦发现有人靠近河道进行玩耍、垂钓等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无人机便会发出警示,提醒其离开。目前,美酒河镇拥有两台无人机,并有两名具备飞行资质的人员负责操作。即使在天气条件不理想的冬季,无人机也能保证每天上午和下午进行巡查,通过多块备用电池确保续航。

已经取得无人机驾驶证的美酒河镇干部杨易说:" 无人机的使用为我们的生态保护工作增添了‘科技翅膀’。它不仅能快速覆盖巡查区域,还能通过喊话器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赤水河这样的重点区域,无人机让我们实现了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

养殖产业的绿色转型之路

为解决养殖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美酒河镇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在全镇 3 村 1 社区范围内开展,涉及 24 户养殖户,计划投入资金 171 万元,其中群众自筹一部分,政府出资一部分,补助资金共计 80 万余元。

根据养殖规模的不同,补助标准也有所差异。规模越大,粪污收集池的建设标准越高,所需投入资金量越大,相应的补助额度也就越多。例如,补助最多的一户达到了 17.6 万元,这大大减轻了养殖户的负担。在美酒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养殖户们积极参与改造,不仅解决了养殖粪污污染问题,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了养殖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像陈圣广、陈登虎、陈开文等养殖户,对这项工作十分支持,积极配合建设,为其他养殖户树立了良好榜样。

陈圣广说:" 政府的好政策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粪污处理的难题,还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现在,我们的养殖场更加环保了,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这不仅让我们的养殖产业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也为子孙后代守护了这片绿水青山。我们一定会积极配合,把这项工作做好,为全镇的生态保护出一份力!"

农村环境整治的显著成效

美酒河镇还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施 " 两清两改两治理 " 行动。" 两清 " 即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让村庄空间更加规整有序;" 两改 " 是改圈、改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两治理 " 针对农村垃圾污染和污水污染,使村庄环境更加干净卫生。通过这些举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美酒河镇还涌现出许多积极的转变。曾经在赤水河打鱼的村民,响应生态保护号召,上岸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如开馆子、卖早餐等。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生态建设不仅改善了环境,还促进了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就业结构的调整。

在美酒河镇上开早餐店的村民陈勇,早年的生计主要在河道上。自从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发生转变,这里的生态改善吸引了许多珍稀动物,他多年前已经告别了河道,在镇上开了这家早餐店。说起 " 两清两改两治理 ",陈勇说:" 我已经在观念上改在了‘潮头’。"

" 生态改善,可以酿造更多美酒,来这里投资兴业的人多了,自然我早餐店的生意还算可以。这都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 陈勇说,这碗 " 生态饭 ",滋养了青山绿水,也滋养了美好生活。

据了解,科研人员在赤水河的观测中发现,消失多年的土著鱼类,如鳗鲡、异鳔鳅鮀、红唇薄鳅、铜鱼等重现水中,鱼类数量稳中有升,目前已达 126 种。这些数据表明,赤水河的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都在逐渐恢复。

水生态持续修复,水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水生态、水环境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正在逐步实现。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生态环境 志愿者 党员干部 无人机 白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