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角爷
智驾平权的浪潮,正在席卷整个车圈。
2 月 9 日,长安发布 " 北斗天枢 2.0" 计划,率先喊出 " 全民智驾 " 口号;第二天,比亚迪推出 " 天神之眼 " 智驾系统,下至 6.98 万元的海鸥,上至百万元的仰望 U8U9,覆盖全系车型,彻底打响智驾平权大战;3 月 3 日,吉利发布 " 千里浩瀚 " 智驾系统,也将覆盖吉利全系车型,把智驾平权打成了贴身白刃战。
还有奇瑞、广汽等更多车企正在陆续接力,主流车企纷纷宣布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沉至 10 万元级市场,L2+ 级辅助驾驶几乎成为新车标配。这场变革的背后,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
车企何以能如此迅速推进智驾普及?是谁在背后支撑这场史无前例的智驾平权运动?
答案指向一家名为地平线的公司。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智驾平权的最大公约数
在最近的车企发布会上,有一个共同点引人注目:比亚迪的 " 天神之眼 C 系统 "、吉利的 " 千里浩瀚 " 方案、奇瑞的 " 猎鹰智驾 ",均搭载了地平线征程系列。
此外,理想新一代 AD Pro 智驾系统将从征程 5 升级至征程 6M;长安天枢智驾计划及深蓝自主研发的 DEEPAL AD Pro 采用地平线征程 3,未来也将采用地平线征程 6;广汽此前已宣布首发合作征程 6,其发布的 " 星灵智行 " 未来也将采用征程 6 方案。目前,地平线征程 6 系列已获得超过 20 家车企及汽车品牌的平台化合作。
那么,地平线是谁?
地平线成立于 2015 年 7 月,是一家提供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比公司更出名的是创始人余凯。
余凯是中国深度学习技术的主要推动者,最为业内所知的往事是,余凯曾在百度时,是最早尝试挖来辛顿团队,后者被称为 AI 教父,2012 年带领两个学生发明了 AlexNet 算法,彻底改变了 AI 发展的方向,促成了 ChatGPT 的横空出世,获得了 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随着智驾市场的发展,地平线如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这得益于地平线灵活的商业模式。
与市面上单纯的软件智驾方案商和单纯的硬件智驾方案商不同,地平线采取的是软硬协同的开发理念,允许客户从算法到软件和开发工具,再到处理硬件的全栈产品中选择任何解决方案或组件的任意组合。
这种 " 灵活赋能 " 模式可以概括为 " 软硬解耦 ",至少解决了车企的两大痛点:在成本控制上,车企无需投入百亿级研发资金,即可快速推出差异化智驾功能;在数据主权上,车企掌握智驾话语权避免卡脖子,并能够以此建立起算法自研能力。
从公司创立至今,地平线已累计交付 770 万套智驾解决方案,与合作车企超过 40 家,覆盖车型超 300 款。根据高工智能汽车发布,2024 年,在低、中、高全阶计算方案的产品布局上,地平线的市场份额达到 33.97%,每三台中国智驾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方案。
广泛的合作车企加上全覆盖的智驾方案,如今全民智驾的风起,地平线自然成为智驾平权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最大赢家,刚刚公布的财报就是最好的证明。
经营亏损收窄
冲刺 1000 万出货量
地平线刚刚公布的 2024 年业绩,释放出持续向好的信号。
公告显示,地平线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3.84 亿元,同比增长 53.6%;营收高增长拉动地地平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年内毛利润为 18.41 亿元,同比增长 68.3%。
如此高增长,并不只是一时,拉长时间来看,地平线的营收、毛利润近三年复合增速都超过 70%,毛利率也从 2021 年的 70.88% 提升至 2024 年的 77.3%。
持续向好的还有亏损收窄。经调整净亏损占收入比重,在 2021 年是 236%,2024 年已经收窄到 70%;更能反映核心业务真实经营状况的经调整运营亏损,从 2023 年的 16.87 亿减少到 14.95 亿,收窄 1.92 亿,同比下降 11.4%。两者减亏的趋势,都映照出地平线的业务规模化效应开始显现,造血能力不断增强。
良好的业绩表现,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上市不到半年,地平线股价已经接近翻倍,并被纳入恒生综指、恒生科指成分股。值得注意的是,在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里,地平线是唯一专注智驾科技研发的投资标的,高盛、花旗纷纷大幅上调目标价格。财报发布后,星展给予地平线 " 买入 " 评级。
与此同时,地平线创下了产品解决方案交付量的新高,2024 全年交付约 290 万套,同比增长 38%。继续保持领先身位,在中国 OEM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占比超 40%;在中国 OEM AD(高阶自动驾驶)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占比超 30%。
在财报会议上,创始人兼 CEO 余凯表示,预计 2025 年地平线智驾解决方案累计出货量将超过 1000 万套,从而成为中国首家实现这一里程碑的智驾科技公司。他还透露,与一家全球头部 Tier-one 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地平线迈出了全球化的关键一步。
业绩高增长非偶然,地平线在研发投入上一直不遗余力。
数据显示,地平线过去 4 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11.44 亿元、18.8 亿元、23.66 亿元、31.56 亿元,年复合增速达 40.25%,在目前已披露数据的第三方智驾方案公司中,投入规模始终处于断崖式领先地位。
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拉动地平线相关业务收入高速增长,在授权及服务业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财报显示,该业务 2024 年收入 16.47 亿元,同比暴增 70.9%,占总收入 69.1%,毛利率超 90%。
为何收入增速如此之快,毛利率如此之高?这类业务主要是通过向客户提供核心 IP、算法、软件及开发工具链的授权,可以实现一次研发投入,多次授权和服务收费,边际成本很低,因此毛利率很高,从而拉动了公司整毛利水平持续走高。
" 技术驱动 - 量产变现 - 反哺研发 ",这种良性循环在地平线财报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这么看来,冲刺 1000 万出货量,对于地平线来说,显然并非难事。
两大 " 首创 " 引领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第三方智驾供应商数量超过 60 家,地平线仅用 4 年时间便从量产破局者跃升为行业领跑者,强大的技术实力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但对技术趋势的前瞻判与战略定力,提出并践行智驾行业的两大 " 首创 ",更是地平线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第一大 " 首创 " 是技术理念。当行业沉迷于 " 高精地图 + 规则算法 " 路径时,地平线早在 2016 年率先提出自动驾驶端到端演进理念,并提出智能计算的 " 新摩尔定律 ",研发出智能驾驶 " 最强大脑 " —— BPU。
相比传统通用处理器(如 CPU、GPU),BPU 能够更高效处理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计算需求,而且有了超 700 万套前装量产验证 ,经三代架构智能进化,持续迭代,地平线推出最新一代智能驾驶加速引擎—— BPU 纳什。BPU 纳什原生支持大参数 Transformer 和交互博弈,为自动驾驶端到端和交互博弈提供智能计算最优解。
" 地平线在先进算法研发领域一直领先行业水平。" 地平线联合创始人兼 COO 陶斐雯在财报会议上直言,地平线端到端大模型 UniAD 获得了 2023 年的 CVPR 最佳论文,是世界上第一个公开发表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算法,2024 年提出的 Vision Mamba 通用视觉主干模型,论文引用率全球第三。
第二大 " 首创 " 是技术路径。地平线是中国首个提出并率先践行软硬结合技术路径的智驾科技公司,2024 年地平线发布新一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 6 系列以及 HSD 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两款智驾科技产品的发布,最能体现地平线软硬结合的顶级实力。
根据智驾网的实测,搭载地平线 HSD 的大众 iD.4,以自动驾驶的姿态从上海花园饭店出门,向左,掉头,再上武康路,进入人、乘用车、电动摩托混行的路段,在上海闹市区十公里的路走了三十多分钟,通行效率已经接近人类驾驶员。
目前 HSD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系统泛化能力测试,面对各具特色的城市路网规划,实现了全国一致的顺滑拟人体验,已经推出标准版量产方案,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而征程 6 系列能够支持智驾系统全栈计算任务,大幅度降低系统集成与部署难度;计算性能可灵活满足从高级辅助驾驶到全场景智能驾驶的差异化量产需求。正如前文所说,征程 6 系列获得大量车企的青睐,已与超 20 个 OEM 品牌达成合作,将赋能超 100 款中高阶智驾车型上市。
回到智驾行业的眼下,2025 年智驾行业迎来关键转折:L2+/L2++ 高阶智驾渗透率刺穿 19.5% 关口,城区领航功能从 " 期货 PPT" 批量跳进 10 万元级量产车,全民智驾的时代确实已经来了。
当众多车企都选择与地平线合作,车企们争夺 " 智驾平权 " 的定义权,更像是集体踏入了地平线时间,因为这场智驾平权运动的本质是技术普惠,而技术普惠最大的赢家无疑是底层技术的赋能者。
出品人 :卢桦
主编 : 袁明武 责编 :角爷
版式 :伊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