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丰实业 ( 603081.SH ) 股价上演了冰火两重天的戏码。继 3 月 25 日因牵手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 ( 下称 " 智元机器人 " ) 涨停后,随后两个交易日股价连续重挫,盘中多次触及跌停,两日累计跌幅 17.98%。此番 " 过山车 " 行情背后既有债转股抛压的短期冲击,也折射出市场对大丰实业蹭热点的质疑。
此次合作虽瞄准文娱旅体商场景创新,但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仅 1000 万元,首期订单规模仅 1500 万元,加之资金面承压,其 " 技术 + 场景 " 的叙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证券之星注意到,此次概念炒作与大丰实业的基本面颓势形成鲜明对照。近年来,大丰实业营收、净利持续下滑,其核心业务承压。2024 年上半年,传统文体旅装备业务收入同比骤降近 59%,而向 C 端的文体旅运营服务仅贡献不足 16% 的营收,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当市场情绪退潮," 概念狂欢 " 仍要回归基本面的考验。
股价上演 " 过山车 "
在走出一波 " 过山车 " 行情后,大丰实业继续上演下跌很惨烈的走法。
3 月 27 日,大丰实业低开 3.65%,开盘后股价迅速下行,盘中多次触及跌停。下午开盘 10 分钟后封死跌停板,截至发稿报 13.55 元 / 股,跌幅 10.03%,最新总市值 55.46 亿元。
回溯看,在宣布与智元机器人的战略合作后,大丰实业在 3 月 25 日应声涨停,收于 16.52 元 / 股。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相关产品在文娱旅体商场景的创新应用。
公告显示,双方拟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合作聚焦多模态交互系统研发与智能终端场景化应用,由大丰实业提供全业态场景入口、数据资产及本地化部署团队,智元机器人主导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体系搭建,打造 " 技术 + 场景 " 融合创新平台,研发出匹配文娱旅体商场景需求的具身智能产品并实现商业化落地。
据悉,智元机器人由华为前 " 天才少年 " 彭志辉于 2023 年 2 月联合创立,其担任首席技术官。《科创板日报》报道,智元机器人近期已完成了新一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多家产业方及老股东跟投。目前智元机器人还在以 150 亿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接洽。
不过,涨停一日游后,大丰实业随即迎来放量大跌。其股价 3 月 26 日开盘即跌停,最终报收 15.06 元 / 股,跌幅 8.84%,单日振幅达 9.14%,换手率高达 22.44%。
大丰实业从大涨到大跌,债转股带来的抛售压力是一个重要因素。根据 3 月 18 日公告," 大丰转债 " 于 3 月 24 日开始停止交易,3 月 24 日至 3 月 26 日," 大丰转债 " 持有人可依据约定的条件将 " 大丰转债 " 转为大丰实业股票。
大丰实业内部人士向媒体披露,3 月 25 日可转债约有 2.3 亿元债转股,对应 2.5 亿元股票市值,溢价率约 9%,但债转股持有人几乎不长期持股,一旦有收益就会抛掉。与此同时,资金担心可转债持有人抛售,所以也选择了卖出公司股票。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4 年底以来,大丰实业已搭上多轮概念风口的快车。2024 年 12 月 9 日,因在文化 IP 与流量 IP 领域的布局,大丰实业新增 " 谷子经济 " 概念,12 月 13 日及 16 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收获涨停。3 月 4 日,大丰实业通过官方公众号宣布已在行业内率先完成 DeepSeek 本地化部署,不过消息宣布次日 ( 3 月 5 日 ) 大丰实业一度跌停,后持续攀升。
与智元机器人合作亦是借助人形机器人 " 风口 ",但后续能带来多少想象力值得商榷。公告显示,双方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仅 1000 万元,且由大丰实业持股 85%、智元机器人持股 15%,将于协议签署后 15 日内完成工商登记备案。
根据协议,首期启动文娱旅体商场景研发,大丰实业将于合资公司成立后一个季度内提供不低于 1500 万元意向采购订单用于场景研发,后续根据技术研究成果及产品商业化验证情况同步推进具身智能技术专项课题申报及行业标准共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披露的 1500 万元订单规模较小,加之大丰实业缺乏 AI 底色,未来如何实现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以及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存在不确定性。
财务面上,截至 2024 年三季度,大丰实业资产负债率达 62.81%,账上拥有 8.94 亿元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但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约 10.56 亿元,且同期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 -1.08 亿元。这也意味着后续的资金投入或将成为难题。
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规模
大丰实业表示,本次战略合作有利于推动相关产品在文娱旅体商场景的技术应用与商业化探索,合资公司的设立也将拓展公司在尖端智能领域的应用场景。但在持续探索背后,是大丰实业不太给力的业绩。
资料显示,大丰实业聚焦文化、体育、旅游领域,提供 " 策划创意 + 建设实施 + 运营管理 " 的文体旅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近年来,公司从 " 舞台机械 " 这类硬科技,延伸向上游的策划创意服务及下游的内容运营管理服务。从纯 B 端销售拓展到了 C 端运营,目前已经参与部分剧院、景区运营、票务创收。
2024 年前三季度 , 大丰实业实现营收 11.67 亿元,同比下滑 31.55%;对应归母净利润 5261 万元,同比下滑 57.62%,创上市后同期新低,仅为 2017 年同期水平的约三成。业绩下滑主要是报告期内新开工率不足,交付进度不如预期,同时新业务拓展费用增加所致。
证券之星注意到,近年来大丰实业深陷营收利润双降的尴尬境地。2022 及 2023 年,大丰实业分别实现营收 28.42 亿元、19.38 亿元,同比分别下滑 3.93%、31.83%;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7 亿元、1.01 亿元,同比分别下滑 26.58%、64.81%。
据了解,文体旅科技装备主要是为泛文化场馆、主题乐园、会议会展、重大活动等提供舞台机械、灯光、音响、会议系统等系统集成及整体解决方案。大丰实业该业务的主要客户为地方政府和国企,受地方财政压力影响,部分项目出现延期交付、付款拖延问题,继而导致主营业务承压。
目前,大丰实业收入仍主要来源于文体旅科技装备,该业务 2024 年上半年贡献营收约 3.79 亿元,收入占比约 57%,但较 2023 年同期下降近 59%。数字艺术科技、轨道交通装备分别实现收入 8256.18 万元、7669.22 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0.48%、107%。
2024 年 7 月以来,大丰实业公告中标中国杂技艺术中心建设项目、天津东丽湖实景演艺项目等多个大额文体旅集成服务项目,累计订单金额超 8 亿元,占 2023 年收入比重近 42%,在手订单整体维持较高水位。但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大丰实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 5.9% 至 15.07 亿元,已赶超同期总营收,且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已拉长至 351.5 天,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
传统主业承压,第二增长点文体旅运营服务仍在爬坡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2024 年上半年,文体旅运营服务收入 1.04 亿元,收入占比仅约 15.7%。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陆雯燕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