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3 月 27 日讯(特约记者 乔翼蓝)3 月 26 日,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发布 2024 年度年报。年报显示,2024 年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 410.67 亿元,同比下降 0.8%,归母净利润 27.70 亿元,同比增加 16.08%;实现经营现金流 44.77 亿元,同比增长 31.13%。
复星医药在医疗创新 " 整合 " 方面开始降本增效,过起 " 紧日子 "。通过资产结构优化,加速现金回流,2024 年以来回笼资金总额近 30 亿元。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在 2024 年度业绩会上对包括《科创板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表示,今年目标是,希望通过对非核心的、非战略的、低效率的,亏损的资产的退出,继续回笼资金。从非战略、非核心退出的资金再去投到战略、核心的业务上去。此外,可能一些过重的资产也会考虑处理,这样能够放下包袱,进一步改善公司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
2023 年下半年开始,复星医药陆续关掉了几个国外高成本的研发中心,将这些研发转到了成本效率更高的国内。高价值项目的研发进度没有落下,但研发费用减少了,吴以芳称之为 " 扩张中的理性 "。
他说:" 保证公司有健康的现金流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对外的拓展或者扩张,要低成本的扩张,最好是盈利性的扩张,尽可能避免烧钱模式的业务。"
从 2024 年年报来看,复星医药的业务板块营收增幅和海外收入等情况体现出公司战略的调整。
复星医药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商业领域。 其中,制药业务为复星医药的核心业务,包括创新药业务、成熟产品及制造业务以及疫苗业务三大业务。
按业务板块来看,相比 " 制药 " 和 "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 " 板块 2024 年营收同比出现下滑," 医疗健康服务 " 板块 2024 年实现营收 76.47 亿元,同比增加 14.61%。复星医药认为,变动的原因来自重点专科建设、智慧医疗和一体化运营等方面。
按地区来看,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 2024 年实现营收 112.97 亿元,占营收比重 27.51%,同比增长 8.93%,这与复星医药的国际化战略有关。
据了解,目前复星医药制药与医疗器械业务已主要覆盖美国、欧洲、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海外商业化团队超 1000 人。
针对国际化策略,吴以芳表示,可以优先考虑布局的有中东、东南亚等地。" 在这些发展中市场,有时会对市场不熟悉,很容易出错。所以会选择当地比较可靠的合作伙伴,大部分先用合资公司的模式去进入,或者战略合作伙伴帮助一起采取其他战略合作模式协同在当地发展,这样相对比较稳健。"
复星医药在年报中提到,国产创新药企业的 NewCo 模式(即通过与海外资本合作成立新公司)通过搭建海外架构,实现管线权益出海,这类合作方式推动了企业业绩快速增长。
研发投入方面,根据年报显示,2024 年,复星医药制药业务研发投入 49.10 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 16.98%;其中,研发费用 30.71 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 10.62%。
在自主研发的同时,复星医药采取了开放式研发模式。在业绩沟通会上,对于创新药械研发策略和未来战略布局等问题,吴以芳给出了复星医药的具体做法。
吴以芳告诉《科创板日报》在内的媒体,复星医药现在既有内部的研发投入,也有用基金去孵化和培育的创新研发。内部研发投入是投入战略核心领域,比如肿瘤、自体免疫、中枢神经、慢病等,风险适中。对于高风险、高价值的前沿技术,且不属于当前战略核心,会通过基金去投,这样基金拓宽了公司可触达能力。
"如果发现了非常优质的资产,觉得要内化,就可以优先买进,成为新的增长战略支点。" 他同时表示,如果公司不内化,项目发展又好,这些孵化的项目可以自己走向资本市场或者可以出售给其他感兴趣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医药在 2024 年年报中公开了天价药 CAR-T 产品的商业化进展。" 控股子公司复星凯瑞的国内首款 CAR-T 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在国内率先推出按疗效价值支付的创新支付模式,为国内高价值创新药品的支付模式探索新路径。截至报告期末,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已累计惠及超过 800 例淋巴瘤患者,被纳入超过 110 款城市惠民保和超过 80 项商业保险,备案的治疗中心覆盖全国超 28 个省市、数量超过 180 家。"
吴以芳表示,复星医药 100% 全资控股复星凯瑞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复星凯瑞的创新研发能力,所以这一阶段主要让复星凯瑞通过研发和 BD,进一步丰富管线,除了血液瘤,进入实体瘤也在考虑范围内。据他透露,复星医药和中山医院在肝癌方面已经开展了 CAR-T 方面的合作,此外,也在异体 CAR- T 方面积极探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