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码 03-27
价格战下的牺牲品?瑞浦兰钧的艰难盈利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3 月 26 日,青山集团旗下的瑞浦兰钧 ( 00666.HK ) 披露了 2024 年度业绩报告。尽管公司业绩较上一年有所改善,但仍未摆脱亏损困境。

年内,瑞浦兰钧取得收入 177.96 亿元 ( 单位人民币,下同 ) ,同比增加约 29.4%;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 11.63 亿元,同比减少约 21%。

在 2024 年,尽管宁德时代 ( 300750.SZ ) 、中创新航 ( 03931.HK ) 等同行业企业收入表现有所分化,但均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相比之下,瑞浦兰钧已连续多年未尝盈利,扭亏之路显得尤为艰难。

守住了市场地位

曾被誉为国内动力电池领域 " 黑马 " 的瑞浦兰钧,在 2024 年继续享受到了动力电池赛道的红利。

其在 2024 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动力及储能电池于 2024 年的销量均高于 2023 年销量,年内共销售 43.71GWh 锂电池产品,较上一年增长 124.4%。

瑞浦兰钧并未披露动力电池产品具体销量数据,而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的统计,瑞浦兰钧 2024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为 12.14GWh ( 2023 年同期为 5.12GWh ) ,市场份额提升 0.9 个百分点至 2.22%。其中,公司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居行业前六,市占率 2.97%,同比提升 1.17 个百分点。

在储能电池领域,尽管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于 2024 年实现了翻倍增长,但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引发了价格战,导致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众多厂商储能电池板块收入下滑。

然而,瑞浦兰钧的储能电池产品收入在 2024 年仍实现了同比增长 3.9%,达到 72.59 亿元。

得益于规模效应的显现以及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瑞浦兰钧的储能电池产品毛利率在 2024 年上升至 5.4%。同时,公司动力电池产品毛利率也首次转正,年内为 2.5%,上年同期为 -2.6%。

瑞浦兰钧表示,凭借大容量电芯技术和系统集成优势,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小储电芯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

未来如何扭亏?

摆在瑞浦兰钧面前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结束六年连亏的窘境。特别是在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价格战对于二三梯队的瑞浦兰钧来说,是其实现盈利的拦路虎。

当下,行业竞争已经到了深水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守住利润,宁德时代转向高附加值市场,比亚迪 ( 01211.HK ) 的动力电池产能优先保障汽车需求,储能业务重心转向户用光储系统 ( 欧洲市场 ) 。

而二三线厂商激进报价抢夺份额,这也导致企业陷入求 " 量 " 还是求 " 质 " 的矛盾当中,这导致企业的日子更加艰难。

为此,瑞浦兰钧正试图通过 " 以质取胜 " 以及出海挖掘增量的方式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

为打破低毛利魔咒,瑞浦兰钧押注技术突围。于 2022 年,瑞浦兰钧开始研发新一代 " 问顶 " 系列电池产品。根据公司介绍," 问顶 " 电池实现高能量密度与长循环寿命,并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中国国内,该电池已经实现了 240 万辆新能源车零自燃的记录。

此外," 问顶 "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瑞浦兰钧的全产品矩阵,覆盖了从发电侧到电网侧,再到用户侧的各类需求,包括商用和家用场景。

瑞浦兰钧在年报中表示,2024 年,本集团研发投入达 7.79 亿元 ( 上年 9.77 亿元 ) ,全面推进电芯 " 问顶 " 化升级,新一代 " 问顶 " 系列电池产品已实现产业化。

" 问顶 " 电池的推出,对推动瑞浦兰钧市场份额的提升带来了积极作用。公司表示,凭借 " 问顶 " 技术等的创新成果,公司在 PHEV 电池领域表现突出,相关产品已成功搭载多款车型,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公司还透露,2024 年公司第二代半固态电芯的开发完成,能量密度超过 310Wh/kg,已经交付到整车进行测试。但技术红利能否转化为定价权,仍是未知数。

出海,对于国内动力电池厂商而言,是一片尚待充分开发的新蓝海。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 300014.SZ ) 等厂商正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长机遇。

海外市场成为瑞浦兰钧新的增长引擎。2024 年,瑞浦兰钧与 Powin、Vena Energy 等海外客户签订了储能订单,年内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达到 26.63 亿元,同比激增 153.4%。

瑞浦兰钧正持续加大海外市场的布局力度,已投资建设印尼电池制造基地。据悉,印尼基地第一期投产后,预计可年产 8GWh 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系统,以及电池组件。

小结

瑞浦兰钧的困境,是动力电池行业 " 马太效应 " 的典型注脚——当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壁垒和全球化布局筑起护城河时,后来者不得不以利润为代价换取生存空间。

瑞浦兰钧的 " 问顶 " 技术和出海战略或许能打开新的增长曲线,但在产能过剩、贸易壁垒高企的当下,这些投入究竟是破局利器还是沉重包袱,仍需时间验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动力电池 出货量 宁德时代 锂电池 中创新航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