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03-27
AI眼镜买吗?自费体验雷鸟V3后,我们搞清了7个问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来源:雷科技 AI 硬件组 |   编辑:天星

在年初举行的 CES 2025 上,智能眼镜成为了展会绝对的「顶流」产品,这种「全行业在同一个品类发力」的场景让小雷也有了买一副智能眼镜的打算。恰逢雷鸟创新在 CES 上发布了其 AI 智能眼镜领域的最新产品——雷鸟 V3,AR1 平台 + 索尼 IMX681 传感器 + 中文 AI 这三大卖点一出,小雷放弃了买一副 Meta-Rayban 的想法,决定买一副雷鸟 V3 作为自己智能眼镜体验的起点。

碰巧的是,在小雷于线下门店下单后,雷鸟创新也找到了雷科技,表示可以借出一副雷鸟 V3 供我们体验。说实话,这种借测和自费购买同时到达的情况确实不多见。但因小雷本身有近视,而雷鸟提供的借测机为平光版。所以权衡之下,小雷决定还是用自己在线下门店自费购买的零售款进行评测,这样也能更好地以用户的角度来评价这款产品。

图片来源:雷科技

那么,雷鸟 V3 用起来究竟怎么样呢?在体验了一个月后,我为大家总结了 7 个购买雷鸟 V3 前必须关注的问题。

比一般眼镜重,但比大多数智能眼镜舒服。

根据小雷自己的体验,智能眼镜的舒适度无非两点:重量(重量、重心分布)和版型(设计)。先说重量,雷鸟 V3 单镜框重约 39 克,搭配蔡司 1.74 树脂镜片后重量大约 50 克。作为对比,小雷之前用的近视眼镜(52-20 尺寸)带镜片重量约 39 克。从数字上讲,雷鸟 V3 确实比常规的眼镜要重。

但在拍摄智能眼镜中,雷鸟 V3 的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了。合理的电池布局搭配独立鼻托,让雷鸟 V3 不会出现明显的压耳朵现象,压鼻子的情况也只在第一天使用时有感觉,戴个两三天就已经适应了。

图片来源:雷科技

说完重量,我们来聊聊设计。市面上有些品牌的的智能眼镜会在镜腿后方放置额外的电池,以此平衡前段的重量。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增加压耳朵的不适感,也会让眼镜的镜腿变厚,看起来就像在眼镜后面接了一个 U 盘。幸运的是,雷鸟 V3 没有采用这种方案,其镜腿设计和 Meta Ray-Ban 类似,维持了一个「正常眼镜」应有的线条。也正因如此,雷鸟 V3 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头盔,头戴式耳机「兼容」。

能拍照录像,也能客串蓝牙耳机。

除了最基础的「眼镜」功能外,雷鸟 V3 在功能上可以分为三个板块:拍摄、音频和 AI。之所以将 AI 单列,是因为雷鸟 V3 的 AI 并不是完全在眼镜上执行的 AI,且 AI 功能与拍摄、语音两个板块也有一定的交叉。在这里,我们先把眼镜的拍摄功能讲清楚。

就小雷自己的情况来说,「能以第一人称拍摄」是小雷选择的首要原因。之前文章中我提到过小雷是一个「赛道日玩家」,每个月都会下赛道刷圈。虽然车里有固定的运动相机机位,但全局固定机位远不如拥有「眼平视角」第一人称机位有沉浸感。

图片来源:雷科技

说到沉浸感,雷鸟 V3 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能记录最完整的「操作流程」。举个例子,在用雷鸟 V3 这个月里,恰好有个朋友表示「窄路侧方停车很难」。如果我用运动相机拍教学视频,传统的固定机位很难体现出「车子的空间感」,但有了雷鸟 V3,我们只要开启录像,然后实际操作一次就好。

图片来源:雷科技

操作上,用雷鸟 V3 拍视频非常简单:短按能拍照,长按能拍视频。具体来说,雷鸟 V3 在横屏模式可以拍摄 9 分钟的 1080P 视频,竖屏模式可拍摄 3 分钟 1440P 的视频。作为对比,Meta Ray-Ban 只能拍摄竖屏视频;在灵活度上雷鸟 V3 显然做得更好。

从样张、样片来看,雷鸟 V3 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有着不错的成像表现,可以满足「随手拍」记录生活的目的。但如果在户外场合,雷鸟 V3 的 HDR 算法会显得过于积极,痕迹比较明显。至于暗光环境,雷鸟 V3 照片的表现还算可以,但视频拍摄时会有比较明显的拖影。

图片来源:雷科技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但雷鸟 V3 在拍摄方面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短板——快门延迟。根据小雷的测试,在关闭 AI 操作(关闭 AI 操作可以加速眼镜的响应速度)的情况下,从按下按钮到画面定格,中间大约有 1.3 秒的延迟。为了保护隐私和延长电池续航时间,雷鸟 V3 也不可能有「预录制」等功能。

这导致雷鸟 V3 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第一时间」记录画面,再加上长时间拍摄背后的超高电耗,如果你想用雷鸟 V3 替代手机或运动相机,那你大可直接放弃了。事实上,雷鸟 V3 的生态位也不是用来取代手机和运动相机的,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带来了个新的、不用手的免提机位,让你可以用第一视角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片段(不是瞬间)。

顺带一提,雷鸟 V3 在外侧配有拍摄指示灯,拍照、录像时会亮起。

续航时间略短,只听歌的话一天两到三充。

在关闭 Wi-Fi、50% 音量的蓝牙模式下,雷鸟 V3 的耗电速度大约是「2 分钟播放 =1% 电量」,满电情况下可以支持大概三个小时的持续播放时间。

考虑到续航表现,雷鸟用了一个比较巧妙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用手机给眼镜充电,并且支持边冲边用,这样眼镜的电量就可以随时「补能」。

但因雷鸟 V3 是一个开放式气导耳机,没有任何隔音、降噪能力,用雷鸟 V3 听歌只能保证「别人听不见」,但凡环境稍吵一些,连我自己都不一定能听见。所以在过去这个月里,雷鸟 V3 只能说是我的「备用耳机」——出门吃饭时没带耳机的话,雷鸟 V3 可以临时顶岗一下。

不过在音质上,雷鸟 V3 的表现确实不错。尽管开放式气导结构会带来不小的能量损失,但雷鸟 V3 的体验仍比某些骨传导耳机要好,比照耳机序列的话大致处于入门平头塞的水平。

图片来源:雷科技

同样表现不错的还有雷鸟 V3 的音频延迟。在蓝牙模式下,雷鸟 V3 的音频延迟基本能控制在 50ms 之内。就场景来说,用雷鸟 V3 听歌自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打游戏,就会有「大招放完了声音还没跟上」的情况,需要自己「克服」一下。

充电方面,尽管雷鸟 V3 在我手里需要一天两充,但整体体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小雷我购买的是带有充电盒的版本,只要中午午睡时把眼镜放进眼镜盒里,不一会儿就能充满,可以坚持到小雷下班。

图片来源:雷科技

说到眼镜盒,雷鸟 V3 的眼镜盒还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盒内设置了两组充电触点,无论眼镜腿怎么折叠,放进盒子里都能充上电。

能用,但进步空间很大。

说完拍摄和音频,我们该聊聊雷鸟 V3 的 AI 表现了。很显然,雷鸟不可能在雷鸟 V3 设备端部署全功能 AI 模型,只能采用「混合模型」方案:眼镜本地的小模型用于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再由云端的 AI 大模型作出回应。换句话说,雷鸟 V3 必须在连接 Wi-Fi、接入云端大模型的情况下,才能响应 AI 指令。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先介绍一下雷鸟 V3 的工作模式。除了关机之外,雷鸟 V3 共有四种工作模式:离线、蓝牙、Wi-Fi 发射、Wi-Fi 联网。

其中离线模式最好理解——眼镜与手机之间没有任何数据传输。此时雷鸟 V3 仍可执行拍照、录像等操作,这也是雷鸟 V3 最基本的工作模式。

蓝牙模式下,雷鸟 V3 就像一个蓝牙耳机。除了最基本的拍照录像外,雷鸟 V3 与手机之间还有蓝牙音频通道的连接:我们可以用眼镜听歌、打电话,App 中也可以对雷鸟 V3 进行设置管理。但受限于蓝牙通道的速率,雷鸟 V3 不能执行 AI 操作,也不能传输已经拍摄的照片、视频。

Wi-Fi 发射模式下,眼镜会开启局域网热点。手机连接眼镜的 Wi-Fi 热点后,可以读取、下载眼镜所拍摄的照片、视频。由于眼镜此时仍未连接互联网,所以 AI 等功能已久不可用。因该模式只用来下载拍摄素材,所以当 App 退出下载素材的页面后,眼镜就会自动退出该模式。

Wi-Fi 联网模式是雷鸟 V3 的「全功能」模式,此模式下眼镜(通过路由器或手机热点)独立连接互联网。也只有这一模式下,雷鸟 V3 的 AI 才处于可用状态。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在 AI 功能方面,雷鸟 V3 的想法确实非常超前。在大多数手机只利用生成式模型做聊天机器人时,雷鸟 V3 已经开始探索多模态融合的功能,发挥自己「拍摄」的能力。举个例子,你除了能用雷鸟 V3 问天气、查时差外,还可以问面前宠物狗的品种、车的品牌型号,甚至可以问「面前这个汉堡套餐有多少卡路里?」。

但问题在于,雷鸟 V3 的 AI 似乎完全没有上下文记忆的能力,这让雷鸟 V3 无法承担眼镜应有的「随手记」的职责。

图片来源:雷科技

以最常见的「记车位」为例,无论小雷拍了多少张车位图、和语音助手说了多少次具体车位号,雷鸟的 AI 助手都只会「假装记住」,然后在下一轮问答中「光速遗忘」。建议雷鸟可以将记车位开发成一个专用的智能体,想必会很受欢迎。至于雷鸟 V3 在宣传页面中提到的「下棋辅助」等功能,目前还未上线,只能等待后续 OTA。

在合理范围内,一样耐用。

不同于界环等分体方案的智能眼镜,雷鸟 V3 走的是 Meta Ray-Ban 那种一体化的模式。从好的方面看,一体化设计让雷鸟 V3 有了拍摄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一体化设计也为雷鸟 V3 的耐用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就小雷目前的情况来说,雷鸟 V3 的耐用性大概和传统板材眼镜类似:它不可能有 TR90 那种惊人的韧性——毕竟镜框镜腿里全是电路板和电池,但和一般眼镜比更粗的框体、镜腿为雷鸟 V3 带来了不错的抗扭刚性。

图片来源:雷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因雷鸟 V3 各方面都比较厚实(和常见轻薄非智能眼镜相比),如果你像小雷一样配 1.74 的超薄镜片,镜片会明显薄于镜框。

而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清洁。

由于眼镜长时间接触皮肤,难免会沾上皮肤的油脂。对于非智能眼镜,我们只要扔到超声波清洁机里,等个两分钟眼镜就干净了。很显然,智能眼镜不能这么来——根据官网的介绍,雷鸟 V3 通过了 IPX4 防护认证,可以应对一般的雨水、汗水;但面对整机下水清洗,雷鸟 V3 始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能整机下水,又不能像界环那样分段拆卸,雷鸟 V3 只能像 AirPods 那样一点点手工清洁。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雷鸟 V3 还能做得更好。

硬件上没有,软件上不少。

说实话,在过去一个月里,小雷对雷鸟 V3 的硬件其实非常满意,除了刚刚提到的防水性能外,雷鸟 V3 能说得出来的硬件缺点只有一个:不像 Meta Ray-Ban,雷鸟 V3 的拍摄指示灯没有配备遮挡传感器,用手或其他东西挡住提示灯并不会阻止拍摄,可能会带来隐私方面的顾虑。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但在软件方面,雷鸟 V3 的缺点就比较让人遗憾了。AI 方面的缺点我刚刚说过,这里我只说雷鸟 V3 对应的 App ——雷鸟 AR 眼镜的问题。

首先,在使用过程中,App 多次连不上眼镜的情况,需要重置眼镜与手机的连接,重新配对才能连上。小雷和小雷的朋友都在眼镜第一次休眠后遇到了这一问题。

其次,雷鸟 AR 眼镜 App 和雷鸟 V3 眼镜都不支持双连——眼镜没办法同时连接手机和电脑,眼镜 App 也没办法同时连接多副 V3。前者比较好克服,但后者的问题比较大。开车的朋友应该都体验过变色镜片不够深,必须使用偏光镜的情况。而雷鸟 AR 眼镜 App 无法双连意味着我们不能同时使用近视和偏光两副雷鸟 V3,必须二选一(或者每次都拆装镜片)。

除此之外,雷鸟 AR 眼镜 App 也是少数「不更新就不能用」的 App。一般来说,App 即使推出了新版本,旧版本的基本功能在离线情况下可能正常使用。但雷鸟 AR 眼镜选择了「霸道总裁」的路线——要么更新 App、要么退出 App。

图片来源:雷科技

这种「霸道总裁」的设计丝毫没考虑过用户还有断网的可能。就在上周,小雷看完 F1 中国大奖赛,在回广州的飞机上想导出眼镜拍摄的素材,给眼镜充电的同时用 iMovie 拼一个简单的小视频。但雷鸟 AR 眼镜只给了我两个选择:要么联网更新 App、要么退出。我不知道雷鸟新 App 到底有什么新功能比用户读取素材更重要,不过这种「霸总」做法我认为万万不可取。

但话又说回来,刚刚提到的缺点基本都是软件方面的缺点,在硬件上,雷鸟 V3 的表现其实还挺不错。而软件上的缺点修复起来也非常方便——几次 OTA 就能解决。也正因如此,我认为雷鸟 V3 的整体表现并不差:软件问题总能等到修复的一天,但某些硬件设计就有问题的竞品,只能说「一发布就看到了生命终点」。

说不上必要,但值得提前体验尝鲜。

从刚刚提到的几个片段,大家不难发现,尽管雷鸟 V3 已经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智能眼镜产品,但距离真正的全能还有一定距离。

之前提到,雷鸟 V3 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拍摄、音频、AI。AI 方面,雷鸟 V3 的表现只能说未来可期——如果你对智能眼镜的期待是类似钢铁侠的「贾维斯」智能眼镜,那小雷的建议是五年之后再作考虑。

音频方面,受限于眼镜的续航能力,我也不太推荐大家单纯因为「听歌」而选择雷鸟 V3。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纯音频方案的智能眼镜,他们不仅重量更轻、续航更长,且价格只有雷鸟 V3 的 50% 不到。

但如果你有视频创作的习惯,想拍点第一人称骑车、做菜的视频,或想为自己的 Vlog 解锁一个全新的素材视角,那雷鸟 V3 对你来说确实值得考虑。不同于需要提前设置的运动相机,雷鸟 V3 主打的就是「真实」。

这里的真实值得不仅是沉浸感,同时还因为眼镜拍摄能带来真正的「生活气息」,能展现出一种没有台本、没有剧情设置,只有真实生活记录的朴素质感。

不可否认的是,雷鸟 V3 的续航时间无法用于长时间的拍摄。但就目前 Vlog「短平快」的特点来说,几个 15 秒的素材拼起来,能呈现的信息量其实远高于一个一分钟的「一刀未剪」。毕竟雷鸟 V3 更多的是一个视角的补充,而不是创作的主角。

事实上,在小雷购买雷鸟 V3 后的第二天,小雷一个有骑行、试驾拍摄需求的朋友就跟着小雷的步伐,下单了副雷鸟 V3。而从他的反馈来看,雷鸟 V3 解锁的「新视角」,才是这款眼镜目前最大的价值。

再说了,尽管小雷对雷鸟 V3 的 AI 能力颇有意见,但混合 AI 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设备的 AI 能力可以随时 OTA 升级。没错,目前雷鸟 V3 的 AI 确实不太聪明,但长期来看,雷鸟 V3 的 AI 进步空间巨大。

按照雷科技惯例,我们先总结一下雷鸟 V3 的表现。

优点:

1. 设计贴近正常眼镜、重量可以接受;

2. 相机表现处于品类第一梯队;

3. 音质不错、漏音几乎没有;

4. 有充电盒,不用外挂充电项圈。

缺点:

1. AI 能力有待提升;

2. 续航较短;

3. 配套 App 体验较差。

但无论如何,雷鸟 V3 在我看来都算得上是国内智能眼镜品类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是目前「完成度」最高的产品之一。

图片来源:雷科技

尽管目前的智能眼镜和设想中的 AR 世界有一定距离,但在虚拟现实市场真正成熟之前,雷鸟 V3 这类智能眼镜已经是最好的折中方案了——功能上,雷鸟 V3 轻巧、便携、生活化。更重要的一点是,雷鸟 V3 不会让用户看起来像一个「异类」。

作为小雷每天使用时间最长的「电子设备」,光是做到最后一点,雷鸟 V3 就已经足够让我满意了。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智能眼镜 索尼 ces 蔡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