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 03-27
2月轿车销量TOP20:海鸥继续领跑,前四都是自主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 月国内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创历史新高,共计批售新车 176.7 万辆,同比增长了 33.8%;1-2 月国内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达 386.5 万辆,同比增长 12.7%。轿车市场上,2 月批售新车 75.1 万辆,同比增长了 36%;前两个月,国内轿车市场共计售车 161.9 万辆,同比增长了 12.7%。

2 月的国内轿车市场,继续延续着加速新能源化和自主品牌强势扩张的双重趋势。月度销量前 20 车型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一半,自主品牌包揽榜单中的前四席,并在多个细分市场形成垄断性优势。

从轿车细分市场的具体表现来看,电动化、智能化的 " 技术革命 ",正在重构整体市场格局。A00/A0 级小车市场,自主纯电凭借 " 低成本 + 高实用性 " 优势,已经基本垄断代步市场,合资品牌全面退出。A 级市场,插混与燃油车型的拉锯战中,智能化配置已经成为自主产品突围的关键;更高的 B 级、C 级车市场上,电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和性价比的较量,也正在成为核心 " 战场 ",自主品牌凭借先发优势,成长速度很快,自主高端化的进程,也在全面加速。

A00 级市场:微型电动车的 " 激战 "

A00 级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极为敏感,随着纯电技术的普及,微型车市场已经率先完成电动化转型。目前,细分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头部车型,宏光 MINI EV 凭借先发优势一直占据着细分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他车型想要突围,必须在提升产品力的同时,加大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的力度。

2 月的国内 A00 级市场上,宏光 MINI EV 以 37184 辆的成绩稳坐头把交椅。能够取得当前的成功绝非偶然,极致的性价比是宏光 MINI EV 的 " 制胜法宝 "。亲民的售价让预算有限的消费者能够轻松入手,而且纯电属性带来的低使用成本,在日常通勤中也是优势尽显。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小巧灵活的车身更是方便停车、掉头,日常使用的便利性也很有保障。

图片来源:上汽通用五菱

此外,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用户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宏光 MINIEV 还推出了敞篷版、Gameboy 版等一众衍生车型,进一步拓展了市场边界。敞篷版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时尚感的追求,Gameboy 版则是在配置和续航上有所提升,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熊猫 mini 同样定位微型电动车,近期表现也相当不错,虽然和宏光 MINI EV 之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持续破万的销量数据,还是保障了其在细分市场上毫无争议的亚军位置。

从产品本身来看,熊猫 mini 和宏光 MINI EV 的定位也基本相当,主打的都是短途代步出行。值得一提的是,熊猫 mini 的配置水平,在同级车型中还是比较有看点的,全系标配了远程启动,入门版车型之外,还都配备了倒车影像,蓝牙钥匙、无钥匙启动 / 进入等功能也都有搭载,在用车便利性方面,整体表现可圈可点。此外,这款车上还标配了电池预加热功能,引入了直流快充技术。在微型代步车中引入快充,细分市场上还是比较罕见的,可以显著提升充电效率,满足用户快速补能的需求。一系列的配置优化,是后来者熊猫 mini 在 A00 级车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原因,这款车的出现,也算是为终端用户提供了更具品质感的新选项。  

A0 级市场:自主纯电强势崛起

如今的国内 A0 级市场,自主纯电车型也已成为绝对主流。通过持续的 " 技术下放 + 场景创新 ",能够满足用户日常代步刚需的自主产品不断冒尖,反而是此前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的几款合资产品,因成本劣势,已经彻底退出竞争行列。

海鸥以 41223 辆的月销数据,在 A0 级市场上独占鳌头。比亚迪强大的品牌背书为其提供了坚实后盾,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让他们更愿意尝试海鸥这样的车型,而且这款车持续提升的产品力,也很好的迎合了目标用户的期待。

通过 " 长续航 + 高配置 " 的产品定位,海鸥避开了与宏光 MINI EV 等更低级别车型极致低价竞争的市场 " 陷阱 ",主要吸引那些注重品质与实用性的升级用户群体。在焕新推出了智驾版本之后,海鸥的智能化程度也有了新的突破,尽管在舒适性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但海鸥的价格与功能性优势,还是会对竞品构成强烈的冲击。再结合比亚迪的品牌和技术背书,以及成本控制能力,在智能化、配置丰富度上已经形成明显差异化的海鸥,未来有望推动 A0 级市场从简单的 " 代步工具 " 向 " 智能终端 " 转型。

吉利星愿作为吉利新能源战略的重要棋子,近期市场表现也很有看点,迅速在 A0 级市场上站稳脚跟,2 月星愿售车接近 3 万辆(达到了 28591 辆)。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依托吉利成熟的品牌渠道,星愿在市场推广上占尽先机,吉利多年来积累的技术整合能力,也让星愿在产品品质上很有保障。星愿的车身尺寸和轴距,在 A0 级市场上优势明显,在细分市场上形成了 " 以大搏小 " 的错位竞争,这也是此前多年,吉利汽车在燃油车市场上就已经屡试不爽的产品策略,星瑞、星越 L 等车型,都曾靠着错位竞争优势,成为各自细分市场上的畅销款。

配置方面,吉利星愿采用后驱、独悬等配置,还搭载了 Flyme Auto 车机系统,高配车型上配备了 L2 级智驾系统,在 10 万元以下市场上,提供了另外一个高性价比的纯电出行选择。星愿车型的出现,也验证了 A0 级新能源市场从 " 参数竞争 " 转向 " 体验竞争 " 的趋势,未来改车型还有进一步抢占细分市场份额的能力。

A 级市场:能源大战一触即发

A 级市场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2 月的竞争更是呈现出 " 油电混战 " 的大格局。自主品牌借助插混和纯电技术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合资燃油车则面临着不小的转型压力。

秦 PLUS 2 月售车 21989 辆,其多能源的布局(纯电 + 插混),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实际用车需求。这其中插混版本是市场主力,通过 " 油电同价以及电比油低 " 策略,依托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自研电池、电驱、智驾等),秦 PLUS 将市场门槛拉低到了 7 万元级,并推动了智驾功能从 " 高端溢价 " 向 " 普惠配置 " 的转型。

虽然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竞品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不断扩大,但秦 PLUS 自身产品力以及性价比优势的持续提升,还是保障了这款 " 老牌 " 自主新能源产品的市场地位。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细分市场的份额争夺战中,除了和同级自主新能源产品的混战之外,还存在大家一起合力,进一步挤压合资燃油车份额的空间。换言之,国内 A 级车市场的格局重塑,远未到尘埃落地的时候,秦 PLUS 等自主产品,竞争潜力依旧巨大。

小鹏 MONA M03 以 15312 辆的月度销量,成为新势力在 A 级车市场上的标杆产品。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M03 的成功验证了新势力在 10-15 万级轿车市场上的渗透能力。该价位段过去由传统的自主和合资品牌主导,但 M03 通过设计创新、智能化配置下探和成本控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 " 降维打击 ",推动了新势力品牌从高端向主流市场的扩张。接下来,作为一款全球化产品,进一步强化海外渠道布局也是 M03 车型的一大看点,随着 M03 的持续热销,小鹏汽车也将进一步做实新势力 " 破局者 " 的位置。

朗逸作为传统燃油车的代表,2 月售车 18631 辆。虽然单看销量成绩,表现依旧称得上稳定,但朗逸在持续的价格战中,市场增速大幅度放缓也是不争的事实。轩逸的情况也类似,维持市场份额的手段,看起来一样是终端不断让利,这一现象反映出的问题很明显,在自主新能源车型的冲击下,传统燃油家轿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逐渐萎缩的趋势已经很难逆转。不过,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口碑和持续的价格战,朗逸等合资油车,依然拥有一批比较忠实的用户,短期内维持住市场地位,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虽然燃油车市场在持续萎缩,但目前还没有完全舍弃燃油车业务的不止是合资品牌,几个主流的自主品牌也都还在布局。尤其是在 A 级燃油车市场上,因为需求量依旧可观,所以吉利、长安、奇瑞等自主品牌,事实上仍然在加码这一市场,呈现出了 " 收缩中局部增长 " 的特点,如星瑞、艾瑞泽 8、帝豪等产品当前的表现就相当不错,2 月销量都维持在了万辆以上。

B 级市场:新能源与燃油车的 " 分庭抗礼 "

国内 B 级车市场上,新能源产品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特斯拉 Model 3 是 2 月最受欢迎的 B 级新能源轿车,除此之外,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通过新能源产品的布局,在中端轿车市场上,也实现了不小的突破。

Model 3 以 22656 辆的月销成绩,再次拿下了 B 级轿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在细分市场上,Model 3 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电系统、智能化、操控基因和品牌溢价等方面,另外持续的降本策略也带来了不错的价格优势。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通过 " 加量降价 " 的产品策略,2025 年 Model 3 在细分市场上的标杆地位依旧牢固,不过被一众国产电动车合力围攻的现实也确实存在,如何进一步优化服务和产品功能,是后续市场竞争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Model3,图片来源:特斯拉

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的表现也同样可圈可点,2 月秦 L DM-i 交出了超 2 万辆的月销成绩,海豹 06 DM-i 的月销量接近 1.5 万辆。持续的技术赋能,不仅让比亚迪扛起了自主车企 " 技术咖 " 的大旗,也在刺激着比亚迪在各大细分市场上加速 " 攻城略地 "。搭载了第五代 DM 技术的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以低油耗和高性价比的特性刚切入中端市场,就立刻成为了分割市场份额的 " 利器 ",在保证动力性能的同时,还能显著降低使用成本,对不少年轻用户而言,诱惑力可想而知。目前两款车已经成为细分市场上,自主新能源车替代合资燃油车的标杆产品。

价格较之传统合资 B 级车有明显的优势(终端让利也相当可观),配置还更加丰富,红旗 H5 进行了持续的产品换新后,市场竞争力也堪称是全面觉醒,目前的月销量已经持续稳定在万辆以上,是 B 级车市场上唯一一款进入主流阵营的自主燃油车。

以红旗的国民豪车品牌属性和错位的定价策略 " 杀入 " 中型车市场,不仅能吸引预算相对有限但追求品牌价值的消费者,同时还能通过越级的产品力如大空间、高配置等吸引家庭用户和商务用户,新款红旗 H5,也算是阶段性的完成了在 B 级车市场上的成功突围。

迈腾和帕萨特作为德系燃油车的代表,2 月分别交出了 16757 辆和 12483 辆的月销成绩。依靠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和商务属性,当然,更重要的是终端售价也在持续下探,迈腾和帕萨特在 B 级市场上目前也还算是维持住了基本盘,但新能源车的市场替代压力,仍在持续加剧。宝马 3 系的情况也类似,2 月销量堪堪破万。在越来越多的自主高端新能源产品的冲击之下,国内豪华燃油车市场需求萎缩的现象也是越来越严重,目前 BBA 为代表的传统豪车 " 霸主 ",也仅是靠品牌力在苦苦支撑,新能源转型迟缓导致的份额流失,都还没有太明显的好转。

整体上看,国内 B 级车市场正从 " 燃油为主 " 转向 " 纯电 + 插混双主线 " 的发展格局,自主品牌通过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挤压着传统合资车的生存空间,合资燃油车市场份额还有进一步被蚕食的风险,或将加速退出细分市场上的主流阵营。

C 级市场:自主高端化已显 " 胜利曙光 "

自主品牌通过电动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冲击高端市场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此前被传统豪车品牌长期占据的国内高端车市场,如今正面临着来自自主品牌的猛烈挑战,国内 C 级车市场的电动化进程,也正全面提速。

凭借米家生态的吸引力和售价方面表现出来的诚意,小米 SU7 上市以来,关注度和上量速度都堪称是国内市场上的现象级,目前,这款车已经成为国内 C 级轿车市场上的领跑者,2 月以 23728 辆的销量数据,登顶国内 C 级车市场。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小米 SU7 依托小米强大的生态链和智能化标签,不仅带来了领先的智驾功能,还能与小米智能家居产品无缝连接,打造出了更加便捷的智能生活场景,为消费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汽车产品体验,对预算比较充足且追求科技感的潜在用户而言,应该是挺难拒绝小米 SU7。

汉作为比亚迪王朝系列在轿车市场上完成高端化突破的代表车型,产品力和市场号召力都可谓是有目共睹,凭借持续的技术迭代和精准的定价策略,实现了对合资燃油车的 " 降维打击 ",在国内高端轿车市场上,比亚迪汉已经是一款不容忽视的 " 明星级 " 车款。

整体上看,国内 C 级车市场已从 " 品牌溢价 " 转向 " 技术溢价 ",自主品牌凭借电池、智驾等核心优势,已经逐渐颠覆细分市场上此前由 BBA 主导的传统格局。

小结:2025 年 2 月的国内轿车市场,清晰地展现了电动化浪潮席卷各个细分领域的行业大势,自主品牌凭借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优势已经全面崛起,并且能够根据消费需求分层的明显趋势,提供不同等级的细分产品。合资品牌目前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需要进一步加快电动化、智能化的布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分得一杯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电动车 熊猫 宏光mini 自主品牌 宏光miniev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