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 03-29
“慢下来”的快手,还需要更多“AI”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近日,快手交出了一份全面狂飙的成绩单。

2024 年,快手实现营收 1269 亿元,同比增长 11.8%;归母净利润 153.3 亿元,同比增长 139.76%,全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 72.5% 至 177 亿元,已经保持 7 个季度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 2025 年 2 月,快手可灵 AI 已服务 600 多万个用户,累计收入超过 1 亿元,AI 的商业化变现已有加速的趋势。

在互联网行业转向 AI 叙事的过程中,快手抓准了文生视频这一 " 小而美 " 赛道,率先实现了商业化目标,盈利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在当下的市场周期里,这份成绩单已经算是相当不错。

不过,资本市场的情绪却并不高涨,快手 2024 年业绩发布前后,股价已经连跌多天,其整体估值相较于小米、拼多多等公司也有较大差距。

为什么快手一直被资本市场所低估,越赚钱,却反而越焦虑?

传统业务的 " 虚假繁荣 "

翻看快手 2024 年财报,虽然营收和利润均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季度收入和利润的增速却在持续放缓。

在季度收入方面,快手 2024 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16.6%,此后增速一路下滑,到了四季度增速降至 8.7%,创上市以来最低增速;快手季度净利润的增速,也从去年一季度的百倍增长,下滑至四季度的 7.8%。

分业务来看,在线营销服务营收 206 亿,同比增长 13.3%;直播营收 98.5 亿,同比下滑 2%,已连续 4 个季度同比下滑;其他收入 49 亿,同比增长 14%。

先看直播业务,2024 年,快手直播收入 371 亿,同比下降 5.1%。不过,虽然总收入在下滑,但快手签注主播的数量可还在进一步增长,去年同比增长超   60%。

这恰好反映出直播行业所面临的困境,想要入行的主播越来越多,但 " 榜一 " 大哥却越来越少了," 老铁 " 的打赏意愿不断滑坡,再加上近年行业处在强监管之下,直播业务走向 " 黄昏 " 只是迟早的事情。

再看被快手寄予厚望的电商业务。在近年用户量大盘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快手电商也面临着被对手瓜分流量和转型困难的尴尬。

2019 年 -2024 年,快手电商的 GMV 分别为 596 亿、3812 亿、6800 亿、9012 亿、11844 亿、1.39 万亿,增长率分别为 539%、78%、32%、31%、17.3%,快手的电商业务已经越跑越慢。

一方面,快手被困在了 " 老铁 " 基本盘中。凭借 " 老铁们 " 的支持,快手一度在下沉市场所向披靡,但当快手尝试向年轻用户圈层突破时,才意识到 " 老铁基因 " 既是护城河,也是枷锁。

相反,抖音和视频号则凭借各自的优势,不断挤压快手的市场份额。根据国海证券研报,视频号的日活用户、月活用户在 2023 年已经分别达到 4.5 亿、9 亿。去年四季度,快手的日活稳定在 4 亿左右,快手已经掉队到 " 行业老三 " 的位置了。

去年,快手的 GMV 增速(17.3%)已经远高于日活用户的增长(4.8%),这意味着快手的电商业务更依赖于现有用户复购或客单价提升,而非用户基数的健康扩张,进一步验证了 " 老铁文化 " 所带来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快手也尝试向泛货架电商转型,希望进一步丰富商品供给,满足用户 " 人找货 " 的需求,提高电商业务的上限。

目前,快手泛货架电商 GMV 占总电商 GMV 的比例为 30%,相较之下,抖音的泛货架 GMV 占比已经接近 40%,并有望将比利提升到 50%,快手的转型节奏明显未能跟上对手。

最后,看快手当下主要收入来源的线上营销服务(广告业务),其收入增速也放缓至 13% 左右,在此之前,其已经连续 6 个季度实现 20% 以上的同比增速。

快手的广告业务收入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两部分,内循环广告直接服务于电商业务,外循环广告主要针对快手平台外的品牌商。其中,外循环广告收入的增速从 25% 降至 15%。

由此可见,除了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之外,竞争对手的压力也从更多方面挤压快手的收入,考虑到快手长期低于同行的电商货币化率(佣金 + 广告收入 /GMV),其可能是进一步降低了佣金率让利于商家,但即便如此,电商 GMV 还是没有迎来爆发。

所以,资本市场对快手不感冒,似乎也不难理解,表面看似一片 " 繁荣 ",但成长性已大不如从前。

多点开花寻找 " 新故事 "

深知这一点的快手,也在不断探索新故事,在本地生活、短剧、金融、AI 等领域四处出击,却陷入 " 样样通,样样松 " 的尴尬。

为了进一步挖掘用户价值,快手早在 2021 年就开始携手美团布局本地生活,主打跟美团相比有一定差异化的品类,但相较于抖音的激进打法,快手则一直比较低调。

不过,去年快手加大了对本地生活业务的投入,快手本地生活事业部产品负责人郭柏悦透露,2024 年投入十亿级平台补贴,还降低了达人团长等入门门槛。

去年全年,快手本地生活业务都保持着较快速的增长,二季度 GMV 环比涨幅约 200%,四季度 GMV 同比翻倍,全年收入同比增长 2.6 倍。

不过,快手并未公布本地生活业务的具体收入规模,而抖音都已经朝着 6000 亿的 GMV 进发了。相比之下,快手的本地生活业务仍处于拉新阶段,虽然可以带来一定增量,但似乎很难成为新的增长点。

有着同样尴尬处境的,还有快手的金融业务。去年,快手使出 " 钞能力 ",接连在小贷、保险经纪、支付三大板块落子,跟本地生活业务一样,也是 " 人有我有 " 的变现路径。

但目前来看,快手的金融业务同样落后于同行,相较于抖音已落地车险、健康险等产品矩阵,快手的金融业务还处于 " 流量导流 " 阶段。这不仅更容易在口碑上翻车,主攻 " 老铁市场 " 的金融产品也有可能面临更大的违约风险。

如果说快手在本地生活、金融业务上只是 " 小试牛刀 ",那么其对于短剧和 AI 业务,则显然是 " 重点关注 "。

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 504 亿元,首次超过当年国内 425.02 亿元的电影票房,如今不仅 " 抖快 " 两个短视频平台," 爱优腾芒 " 也同样盯着短剧赛道。

而快手是较早布局微短剧的短视频平台之一,根据 2024 年三季报,快手已积累了超 3 亿短剧用户,短剧单日综合收入峰值突破 4000 万元。

快手布局短剧赛道的成绩还算不错,去年四季度商业化短剧的营销消耗同比增长超   300.0%,付费短剧的营销投放带动了外循环广告收入增长,也为引流、拉新也贡献了重要力量。

但短剧会成为快手的新增长极吗,目前来看似乎是 " 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 "。近日,快手突然下架了大批低质量短剧,这已不是快手首次对短剧生态进行整治,但问题依然反复出现。

如今的短剧赛道竞争早已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不仅要有流量扶持,更要有资金优势才能制造出优质作品,但对于快手来说,其又有何内容护城河来制胜?

AI 仍是 " 胜负手 "

传统业务面临着转型困难,新业务又难成气候,AI 依然是唯一能打的 " 新叙事 "。可灵 AI 成为了快手财报的唯一亮点,虽然累计营收虽然不足总盘的千分之一,但想象空间巨大。

一方面,可灵 AI 比竞品更快找到商业化路径。快手 CEO 程一笑表示," 可灵 AI 的商业化单月流水超千万人民币,有信心在明年实现收入规模的快速增长 "。

这得益于快手给可灵 AI 制定的 " 小而美 " 战略。一则,在其他大厂纷纷发力通用大模型之际,快手很快便明确了 " 文生视频 " 这跟自身业务最为贴近的细分赛道。

同时,快手还明确了 " 先出产品,再做优化 " 的策略,给予了可灵项目最大的资源协调,争取率先同行竞品先拿下市场。

二则,可灵 AI 不仅快,还足够便宜。以生成一条 5 秒视频为例,Runway 的价格约为 8.4 元人民币,而可灵只要约 0.7 元人民币。

据 Similarweb 数据显示,在同期 AI 视频产品中,可灵的流量增长十分迅速,已经超过了更早发布的同类竞品 Runway 和 Pika,其月访问用户总数还在持续增长。

广发证券预计,按目前可灵单条视频的平均收费标准,测算 10%/20%/30% 的视频可能采用 AI 生产,快手潜在的年化收入为 12 亿元 /24 亿元 /36 亿元。

某种程度上来说,快手近半年以来的估值增长,都是可灵 AI 给的 " 情绪价值 ",但 AI 能否带领快手真正走出 " 低估值 ",让资本市场对其重拾信心,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整合。

首先在于 " 降本 ",即通过 AI 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比如在内容推荐领域,可以通过 AI 减少人工标注和审核的工作量,利用 AI 算法提高内容推荐的精准度和效率等,用更低的成本,更好地留住和促活用户。

其次在于 " 赋能 "。当下,快手的电商业务和广告业务都迎来了增长瓶颈,如何留住商家也变得更加重要,快手可以通过 AI 大模型技术优化营销服务推荐模型预估能力,带来营销素材投放转化效率的提升。

程一笑提到,同构 AI 大模型预计可以把客户的短视频营销素材制作成本降低 60%-70% 甚至更多。去年四季度,快手平台上的 AIGC 营销素材的日均消耗超过 3000 万元。

此外,快手还将 AIGC 能力进一步赋能短剧等新业务,目前已上线国内首部 AIGC 短剧《山海奇镜之披荆斩浪》,更有望进一步颠覆短剧的创作路径。

最后在于 " 引流 "," 降本增效 " 只是阶段性的目标,要找到持续的新增长引擎,快手还需要将 AI 贯穿短视频、电商和广告三大业务,从 " 电商平台 " 切换至 "AI+ 内容生态 "。

通过 AIGC 大模型,可以进一步降低创作门槛,激活 UGC 生态;通过优化算法,可以提升流量分发效率,提升用户留存和付费率;通过 AI 模特、虚拟主播等 AI 工具,可以帮助商家提效并优化交易链路,提升电商和广告两大核心业务的收入。

当 " 创作 - 分发 - 转化 " 形成正向循环,快手生态的每个环节都有机会 " 提效增收 ",并进一步反哺快手的 GMV 与广告收入,推动其增长。

对快手来说,构建一个内容、技术与商业共生的生态系统,不仅能够进一步稳固快手的核心业务,还能进一步占领未来的 AI 流量入口,进一步拓宽市值的想象空间。

当下的快手,面子光鲜却难撑估值。接下来,快手想要撑起面子,就必须尽快充实里子,快手的 AI 故事,才刚刚翻开序章,也给快手带来了随时翻盘的希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快手 ai 成绩单 资本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