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绝伦的罕见金银器
目前所知发现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图
……
这些珍贵文物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西安交通大学
3 月 28 日," 千年回响——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文化展 " 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博物馆启幕。
展览分两部分,即室内展区和以校内历史文化遗迹为主的室外展区。其中,室内展出展品包括古籍文献、古地图,狩猎纹银杯等 7 件复制品,以及石碑、陶俑、书画等 55 件珍贵文物。
室内展览以 " 千年地缘 "" 巍巍雄奇 "" 文脉交融 "" 南洋泱泱 " 四大篇章为脉络,以地理为经、人文为纬,从不同角度将百年学府与千年古都的历史和文物进行整理、研究和活化,结合考古文献、自西安交通大学出土的珍贵文物和 AI 智能问答互动等多种方式,探寻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关联。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 5 月 10 日结束。
" 一点一滴聚沙成塔,这个展览可谓是几代‘交大人’的心血结晶,展出文物少而精。"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李一鸣介绍,此次展览每个单元都有一件最能代表时代与交大交集的代表文物,展示该篇章的风骨气节。
千年地缘文脉赓续,百廿九载薪火相传。
69 年前交通大学以 "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 的豪情,扎根西部这块承载着周泰汉唐辉煌的土地。
◐西安交大校园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图
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校址北临兴庆宫、南眺乐游原、东靠春明门、西贴东市街,这里秦汉时期属于上林苑,唐代属于长安道政、常乐二坊,可谓汇聚了汉唐文化精华。多年来自此出土的珍贵文物跨越千年时空,展现出 " 山河毓秀,文明不息 " 的地缘特质,学校丰厚的历史文化地缘遗产在中外大学中实属罕见。
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
——司马相如《上林赋》
◐上林苑范围示意图
作为唐长安城东市及常乐坊遗址所在地,交大校区出土文物历史跨度长达千年,涵盖隋唐至明清,其中尤以唐代遗存最为丰富。
在第二单元 " 巍巍雄奇 " 中,以出土文物为钥开启地缘基因的秘匣,借文图方式详尽展示了唐鹿纹十二瓣银碗、唐银香囊、唐银盒等交大兴庆校区即西安市东郊沙坡村窖藏出土的珍贵文物,其中大部分文物目前都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三单元 " 文脉交融 " 以丝绸之路为脉络,从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到唐代万邦来朝的海纳百川、兼蓄并包,从宋代的审美巅峰到元朝民族融合,呈现出交大历史文脉交融的根基,诠释千年古老的丝路精神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重生。
展览最后以 " 南洋泱泱 " 收尾,从唐文治 " 实业救国 " 的呐喊到交大西迁 " 爱国奋斗 " 的实践,借历代 " 交大人 " 的书画作品展示西迁精神。
此次展览与众不同的是,展览现场能看到展柜前几乎都配备有 "deepseek"AI 智能问答提示牌。
" 元代陶马为什么不做成彩色的?"
" 汉朝人出门会随身带一大串五铢钱吗?"
……
一个个有趣的疑问,恰到好处地引导着观众们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千年地缘积淀成历史的高度,西迁壮举熔铸为精神的脊梁。
当天,西安交大 " ‘樱’为梦想,青春启航 " 第四届春见樱花节也与展览同步启幕。展览期间,在交大园区内的大唐东市旧址、唐代三重银盒出土地、唐代梵文石碑出土地、白居易东亭旧址、虾蟆陵旧址等五大地标处打卡,即可一键加入 " 盛唐朋友圈 ",感受历史触手可及的震撼。
◐西安交大校园打卡点
珍贵文物一览
◐李商隐撰文、书丹的王翊元夫妇墓志拓片
◐唐 · 黄釉骆驼
◐四库全书
◐唐菩萨半身坐像(残)
◐二十八星宿图(上)、墓中出土地砖(中)和壁画局部复制品(下)
1987 年 4 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发现一座西汉壁画墓。此墓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其绘于墓葬主室四壁和券顶的彩色天象壁画,是目前所知发现最早的二十八宿和四象相配的图画式星图。
◐唐鎏金银香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63 年春,在沙坡村出土 15 件唐代银器,其中有香囊 4 件。这批银器的发现地点在在唐长安城春明门与延兴门之间,大致在今交大兴庆校区教学二区内。4 件香囊体形大小基本相同,腹径约 4.8 厘米,通高约 5 厘米。这种造型的香薰用具 , 目前在国内一共仅发现 8 件,最初也有别的命名,直到 1987 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衣物帐》上谓之香囊,名称才确定下来。
◐唐狩猎纹高足银杯 (复制品)
◐青花瓷碗
发现于明秦府任伦墓西耳室白底黑花瓷罐中
◐元代黑陶俑
◐梵文咒语石碑
1985 年,西安交通大学在建钱学森图书馆大楼时,出土了此梵文 ( 古印度文 ) 咒语石碑。碑上横书古梵文七行,碑面中央镌以佛家法器图形,四侧饰以卷云纹图案。
◐丝绸之路长卷(局部)
来源 / 文物陕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