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1号 03-31
《棋士》的棋下得好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作者|五月

「输了,就是赢了」

由王宝强监制、主演的新剧《棋士》近日在腾讯视频开播,上线五天,在艺恩数据电视剧榜单上排名第三。

该剧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南方城市。王宝强饰演的崔业是一位平凡且正经历中年危机的围棋教师,一次偶然的事件将他卷入了一场银行抢劫案中。为了保护自己,崔业不得不帮助劫匪逃避警方的追捕。然而,在一系列的巧合与失误中,崔业逐渐深陷犯罪的泥潭。与此同时,崔业的哥哥崔伟(陈明昊饰),一位警察,负责调查崔业卷入的案件。自那以后,兄弟俩在正义与犯罪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悬疑剧一直是各大视频平台的必争之剧。无论是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优酷的「白夜剧场」、芒果 TV 的「季风剧场」还是腾讯视频的「X 剧场」都在「精品化突围」与「类型化内卷」的基础格局上进行差异化竞争。近三年,国产悬疑剧逐渐从案件奇观转向人性困局探讨,即使是以警察为叙事视角,以真实案件为改编对象,主打案件推理、层层解密的职业悬疑剧也逐渐在向「生活流叙事」转变。

那么,打出「现实主义生活流罪案剧」旗号的《棋士》,是否称得上是一部合格的悬疑片,又如何打出生活流叙事的差异化呢?

一部合格的悬疑片

判断一部悬疑剧是否合格的标准有很多,从剧情设置和人物塑造方面来看,看完《棋士》前四集的 1 号认为,《棋士》是一部合格的悬疑片。

首先,在剧情设置上,《棋士》没有展现血腥残暴的犯罪手法、布局已久的高智商犯罪技巧,也没有展现大型的犯罪团伙,而是通过「日常崩坏——被迫入局——道德滑坡」的三层叙事架构,看「小人物」在生活的压力和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会进行怎样的行为选择。这样的剧情设置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主人公的下一步行动,使剧情引人入胜。

《棋士》以围棋教师崔业卷入信用社劫案的命运转折为核心进行剧情展开。故事通过一系列的,甚至让观众觉得节奏有点慢的细节铺陈展现出崔业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崔业面对的压力一共有三重。第一重是职场压力,崔业在围棋学校的表彰大会上不仅被边缘化,明明是自己赢得了比赛但是奖金与奖杯都拿不到手里,甚至只能获得一个校长仿制的赝品奖杯。其次是经济压力,崔业的儿子炎炎不小心摔伤了腿,需要做手术,费用昂贵,即便是最便宜的方案也要几千块,好的则要上万元。崔业即使变卖了自己比赛赢得的酒也凑不齐医药费。最后是家庭压力,一方面自己哥哥光鲜的警察身份跟自己一个落魄围棋老师身份形成鲜明的对比,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在乎自己。另一方面,自己妻子对小城市产生厌倦,想要跟自己离婚,去往大城市。

因为这些压力,崔业开始质疑自己的人生选择,曾经热爱的围棋事业似乎也无法再给予他任何安慰。就在这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崔业被卷入了一场信用社的劫案,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被迫入局的过程中,崔业不得不面对自己的道德底线,他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道德滑坡。他试图在生存与良知之间找到平衡,但每一次选择都似乎将他推向更深的深渊。

其次,在人物塑造上,圆形人物塑造满足悬疑剧对「复杂人性」的要求。《棋士》通过「黑白镜像」的兄弟设定形成强戏剧张力。

王宝强演绎的崔业,从初期被边缘化的怯懦教师,到后期冷静策划犯罪的「棋手」,人物形象从怯懦自卑到冷静筹划的转变充满层次感,展现了「普通人黑化」的心理逻辑。陈明昊饰演的刑警哥哥崔伟,则与崔业的人物形象形成镜像对比,崔伟无论是身份、社会地位、婚姻状况都远胜于崔业。但是,在崔业走上犯罪道路后,一直走在崔业前头的崔伟,在某些事件上开始追着崔业走。这种身份反转,让二人的关系从「兄弟」转变为「猫鼠」,一场带着亲情的警察与罪犯的博弈展开帷幕。亲情与警匪这种矛盾的元素结合后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张力,也丰满了人物塑造。

「明牌叙事」+「慢节奏」打出差异化

在悬疑剧创作陷入「强反转依赖」与「奇观化竞争」的当下,《棋士》以 「明牌叙事」破局。

《棋士》开篇即告知观众崔业将卷入犯罪,却通过「犯罪动机拆解」与「黑化过程慢放」制造悬念,将悬疑剧「谁犯罪」的叙事策略转向「为何犯罪」与「如何犯罪」的双重追问。这种「提前亮底却留足悬念」的策略将叙事张力从「身份谜题」转向「心理博弈」。观众明知崔业会犯罪,却更想知道一个老实人如何沦为罪犯。当观众提前知晓结果时,反而会更关注过程中的细节逻辑。

剧中崔业面对的生活压力被层层揭开,不论是被降薪的生存压力、儿子高昂医疗费的经济压力还是与妻子陷入离婚境况的婚姻压力等,均在「明牌」框架下成为「犯罪动机拼图」,形成「已知终点却渴望追溯路径」的观剧动力。同样的,观众站在上帝视角也会对崔业的警察哥哥崔伟如何抓住自己的弟弟,或者如何劝诫自己的弟弟迷途知返感到好奇。

于是,崔伟一步步接近真相的过程与崔业的在犯罪的漩涡越陷越深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双线叙事。

《棋士》还有一大亮点在于「慢节奏」的叙事勇气。

剧集的前 4 集用大量篇幅展现崔业的生存困境,并且这种困境展现在一步步地深入。例如,崔业的职场困境在他年轻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在崔业年轻时的一场关键的围棋比赛中,因为没有给老师送礼导致自己失去了进入国家队的机会,从此他的围棋事业便一直平平无奇地进行着。自己儿子的病情并非骨折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神经性疾病,需要承担普通家庭无法承担的治疗费用。这种「慢热」叙事在流媒体时代需要极强的内容自信,却精准捕捉了现实中「普通人道德滑坡」的渐进性。

然而,《棋士》因核心设定与美剧《绝命毒师》高度重合引发争议。崔业与沃尔特 - 怀特均为教师出身,因家庭经济危机走向犯罪,且均面临叛逆儿子、婚姻破裂及警察亲属等雷同人物关系。尽管《棋士》导演在路演中承认创作时参考了该剧,但观众认为其未实现有效本土化,围棋元素植入生硬。其他争议点集中在角色转变、警察追捕逻辑的合理性上。例如,崔业因 3 万元手术费抢劫银行的动机被指逻辑薄弱,观众质疑其未穷尽存款、借款等替代方案。剧情过度侧重人物之间的矛盾展开,使警察追捕过程显得较为薄弱,被形容为闹剧。

除此之外,在最近悬疑片的创作中,为了突破宏大叙事,为了更多地展现人性的挣扎、为了打破一些刻板套路,有时候也会陷入另一种误区,即,过度展现罪犯的悲惨经历,从而形成给罪犯「漂白」的现象。例如,爱奇艺出品的《漂白》,播出后关于剧中反派的高光时刻过多,而警方的存在感相对较弱,对犯罪分子的过度美化,在营销过程中大肆渲染犯罪分子的形象和动作,这种娱乐化的营销手段被观众批评。

虽然《棋士》尽可能地选择「无立场叙事」对崔业的犯罪动机进行呈现,完整地展现了一个普通人从被生活压迫到被迫犯罪的过程,对于其中人性的挣扎与沉沦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展现,致力于避开为罪犯「洗白」的悬疑片误区。但是,对崔业心理挣扎的细腻刻画仍引发「犯罪洗白」的质疑。

然而,《棋士》目前仅上 9 集(全集 22 集)后续剧情仍有可发展空间。若能弥补漏洞、深化崔业心理蜕变与兄弟对抗张力,仍有提升口碑的可能。

1 号结语

当《棋士》以「明牌叙事」揭开崔业的犯罪轨迹时,它既是在向观众发出「人性困局」的叩问,也是在向悬疑剧市场抛出一颗「破局」的棋子,用「生活细节」的逻辑链替代「强反转」。这部充满争议的作品,用「生活流」的叙事撕开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存褶皱,却也因「逻辑合理性」的缺陷陷入舆论漩涡。

《棋士》的争议,恰似一局未终的围棋,黑白双方在人性与规则的边界反复博弈。当悬疑剧陷入「强反转」与「奇观化」的窠臼,该剧以「明牌叙事」亮底,试图用生活流质感重塑类型逻辑。尽管在原创性、逻辑严谨性上仍存争议,但其勇气在于将镜头对准了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让悬疑不再是「案件的狂欢」,而成为「生存的显影」。而悬疑剧的创新也不应止步于「案件奇观」的比拼,而应回归对「人」的凝视。

《主编浅度》视频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腾讯视频 王宝强 悬疑剧 视频平台 职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