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尔 ·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曾写道:" 人类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改变,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这种改变不只是知识,还包括自我认知和性格。"
近年来,身心灵修课程日益流行,人们渴望通过修身养性、心灵成长来实现自我提升和内在平衡。这让一批商业投机者嗅到了可乘之机,在混乱无序的情感咨询行业," 蜕变 "、" 成长 " 成为屡试不爽的销售话术,一步步进行洗脑,使消费者掉入他们精心设计的营销陷阱。
多位消费者向《消费者报道》表示,当自己从情绪低谷中走出来后,才意识到曾经被所谓的 " 导师 "、" 咨询师 "PUA 及诱导消费。
不知不觉 " 被 PUA 了 "
在心理学层面,当一段亲密关系出现裂痕或猝然告终,通常被动接受结果的一方容易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痛苦,同时对自身的不足也尤为敏感。正统规范的心理咨询服务多会从自我认知、成长、认清自身价值去着手。
然而,情感咨询机构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往往相对肤浅,而且出现了惊人的 " 不约而同 ",尤其是价格偏低的服务合同。
多位消费者对《消费者报道》记者称,最初接受咨询服务时," 导师 " 基本都让他们更换微信头像、朋友圈背景,在朋友圈营造积极向上、阳光开心的形象。服务开始不久," 导师 " 便开始有意无意地不断以学习、成长的名义游说他们签更高额的服务合同。
为了挽救婚姻,2024 年 1 月 1 日,山东的夏薇(化名)在广州有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 " 有物文化 ")" 导师 " 的游说下,签了第二份合同,合同额为 5.54 万元,内容包括《破除被动 让他再度爱上你》、《做高情商女人 从情绪管理开始》等 6 个数字课程。而此时,距离她签第一份合同仅过去 6 天。
夏薇对《消费者报道》记者回忆:" 导师说课程内容偏实操,还夸我执行力强,双管齐下效果会更好。就像得病,如果只是止疼而不消炎,病根还在、容易再犯,需要深度地去做。"
而更多消费者则是在担心失去感情的恐惧和导师夸大服务效果的承诺下签约。" 这些人挺会 PUA 的,让我燃起很多希望,但事实是他们的服务做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 广州的古煊翊(化名)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
难舍与女友的感情,古煊翊在两家情感咨询公司 " 买单 "。2024 年 6 月 24 日及 2024 年 8 月 11 日,他先后和山东迦禾咨询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山东迦禾 ")、天津泓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下称 " 天津泓悦 ")签下 4 份、2 份合同,合同总额分别为 52580 元、35980 元,合计 88560 元。
" 我挺害怕和女友的感情就这样结束,所以什么方法都想试试。" 对于为何连续选了两家情感咨询公司且各自签下多份合同,古煊翊总结道:" 这些公司的宣传极具诱惑性,会贩卖分手的焦虑、激发消费者的痛点。他们的销售人员帮我分析情感问题时不断劝说不要放弃复合,对情感挽回的复杂性、服务可能难达预期效果等风险绝口不提,而且会把导致分手的问题全部归结于我,进而引导我去填补这个情感缺失。"
古煊翊告诉记者,其 " 导师 " 最经典的话就是:" 你这事都已经这样了,咱们不能半途而废。去实地进行关系介入,就好办了。" 由于与升级服务有关的 " 咨询 " 服务均通过电话进行,而当时对 " 导师 " 毫无怀疑的古煊翊并未录音,这为后续维权带来了难度。
在两家公司提供的实地介入服务(即去其女友家面谈)中,古煊翊和女友及女友家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两人感情彻底告终。
" 我向山东迦禾交了 13800 元的‘双向介入费’,三四天后‘导师’又说需要实地介入,时长三天、收费 33000 元。他们还称,只要一见面就能挽回得差不多。带着他们敲开女友家门后,我被要求回避,半小时后后责备我很多情况没有告知、让他们很被动,然后又提出对我进行价值 13800 元的‘专门辅导’。" 古煊翊说。
这次挽回行动失败后,古煊翊又和天津泓悦签约,几乎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 我选择了价值 3980 元、为期 21 天的服务后,‘导师’听完我的诉说直接说‘不去实地不好解决’,让我又交了 32000 元钱,随后带我去了女友家,女友妈妈当场发脾气,我们双方起了些争执,但在现场的情感咨询老师并未予以阻止,反而埋怨我找的前一家情感咨询机构埋下问题,此后便没有什么实质性服务,合同到期后又游说我再付款。"
古煊翊认为,本身分手就够难受的,但这些咨询公司给了他一次次希望,最后却以一次次失望、人财两空告终," 还不如来个痛快的、直接分手。现在受了双倍伤害,更难受。"
反思在情感咨询机构的消费经历,多位消费者都表示伤心、失望。他们认为,情感咨询机构不仅让他们损失金钱,还带来了感情二次伤害," 就算挽回不了感情,能帮人走出情绪困境也好啊,但是并没有。" 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者对《消费者报道》记者如是说道。
心理咨询师王君对《消费者报道》记者称,感情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和走向,心理咨询的指向是接受、接纳、鼓励、安慰、陪伴,让来访者 " 拥有不怯懦,失去能坦然 "。如果心理咨询过程中有任何暗示、推销或者贬损,让来访者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败涂地,而求助的机构或个人是自己的救命稻草,那就不是心理咨询了,而是商业化的行为。
擦边的 " 性商 " 课
性话题是两性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情感咨询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指导方案或学习课程中均含有与性相关的内容,其中甚至有不少 " 擦边 " 内容。这些内容多打着 " 女性魅力课程 " 等隐晦的旗号,有的更直白点,直接称为 " 亲密关系指导 "、" 性商 "。
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者对《消费者报道》记者称,性商是她的 " 导师 " 最主动、卖力推介的内容,其余正题内容则需要她主动去咨询,而给予的回复又很 " 敷衍 "。
(多家情感咨询机构有性相关的课程 图源:消费者提供)
夏薇与有物文化签的合同也含性商相关内容。" 性商就一个主题:满足对方的需要。我记得数字课程中讲过角色扮演甚至国外的‘换妻’等内容,称要满足对方的各种需求,如果他不满足就会出去寻找满足。"
这些 " 性商 " 课甚至有线下课程。
2024 年 1 月 22 日,夏薇与广州有物签下第三份金额为 20 万元、所谓的 " 定制服务合同 ",该合同含性商线下课程。在她承担交通、住宿等费用的前提下,女 " 导师 " 从广州飞到她所在的山东某城实地上课。
" 比如她会跳一支舞,然后让我看一遍并跟着学,还有对着男性性器官模具演示相关手法。" 夏薇回忆课程内容时表示。
当下,性学研究在国内已逐渐成为一门无需遮遮掩掩的科学,临床心理学专业亦有性心理治疗。不过,复旦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陈倩对《消费者报道》记者介绍,心理学领域并没有 " 性商 " 这个词,专业的性心理治疗内容是具有科学、教育性质的," 市面上性相关的课程内容可能更多是偏引诱、色情性的。"
有消费者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 导师 " 有时候会或明示或暗示地 " 指导 " 其以性行为作为修复关系的方法之一。消费者出示的聊天记录显示," 导师 " 的话也较为直白露骨。
(" 导师 " 有关性的露骨推销 图源:消费者提供)
正是因为情感咨询服务中涉及较多隐私的内容,很多消费者不愿意或羞于对外曝光,只能选择不了了之。这无形中为情感咨询行业乱象蒙上了一层遮羞布,也让更多不了解内情的消费者 " 前赴后继 " 地坠入陷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