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原创 04-02
小米华为再联手!年入21亿,中科院学霸干出一个芯片IPO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 midjourney

小米、华为或将再联手投出一个 IPO。

上交所官网显示,国内第三大射频前端芯片设计企业——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昂瑞微 ")科创板 IPO 于近日获得受理。

这家公司所做的射频前端芯片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手机的 " 信号收发管家 ",是一个让手机、路由器等设备 " 听得清、喊得响、不串台 " 的关键芯片,直接决定你的信号格数、网速快慢。

而目前全球六成的市场被国外巨头所掌控。钱永学毕业于中科院、出自于有中国芯片 " 黄埔军校 " 之称的展锐系,正是看中了国产替代的机会,决定创业。

如今,其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已在全球除苹果外的前十大智能手机终端中,实现规模销售,每年芯片的出货量超过 10 亿颗,国内厂商中收入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以来科创板的第二个 IPO 项目,也是今年交易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

2024 年 6 月,证监会发布 " 科八条 ",明确提出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企业上市。

中科院学霸创业,手机厂商们联手捧出一个 IPO

现年 47 岁的昂瑞微创始人钱永学,在微波射频领域深耕已逾二十载。

1999 年,他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物理系,并顺利考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加入威盛电子担任研发工程师,随后进入被誉为开创中国射频芯片先河的锐迪科(RDA)担任研发经理。此后,他又进入毕昇微电子担任研发部负责人。

这十年的研发与管理经验,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 2G/3G 通信时代,中国芯片产业依托庞大市场优势加速崛起,培育出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手机处理器领军企业,同时也催生了一批优秀的射频芯片厂商。

然而行业数据显示,国内企业在 2G/3G 芯片出货量占比高达 95%,4G 领域虽实现 30% 的出货量占比,但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销售额仅占 10%。

这一结构性矛盾,成为钱永学决定创业的重要动因。

昂瑞微董事长 钱永学,图源:昂瑞微公众号

2012 年,钱永学与杨清华联合创立中科汉天下。2019 年 8 月,公司完成管理层调整,钱永学接任董事长,并将公司更名为昂瑞微电子。2020 年 12 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据悉,昂瑞微以拳头产品 CMOS PA(基于 CMOS 工艺的功率放大器)起家,3G 系列产品早在 2015 年就实现单月出货量超过 800 万套,占有率国内第一。

成立至今,昂瑞微的核心产品线涵盖三大类,超四百款芯片,每年芯片的出货量超过 10 亿颗。

包括:2G/3G/4G/5G 全系列射频前端、滤波器、物联网 SoC 芯片、MCU、模拟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等,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储能、工业、高性能计算、物联网、智能穿戴等领域。

目前,昂瑞微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已在全球前十大智能手机终端中除苹果外所有品牌客户实现规模销售,包括荣耀、三星、vivo、小米、OPPO、联想(moto)、传音、realme。

同时,射频 SoC 芯片产品已导入阿里、小米、惠普、凯迪仕、华立科技、三诺医疗等知名工业、医疗、物联网客户。

睿兽分析显示,昂瑞微自成立以来已完成超过 10 轮融资,吸引了包括哈勃投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联想创投、华登国际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其中,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与哈勃投资分别持股 4.16%,分列第五、第六大股东。

股权穿透分析显示,小米基金的实际控制人为小米集团及创始人雷军,哈勃投资则由华为全资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小米、华为已经联手投出高性能模拟芯片商纳芯微、车载通讯芯片商裕太微等公司,并实现 IPO。

从股权结构看,昂瑞微呈现分散持股特征,单一股东表决权均未超过 30%,任何单一股东均无法对股东会决议形成控制或重大影响。

根据招股书披露信息,创始人钱永学通过直接持股及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公司 发行前 62.4309% 的表决权,为企业实际控制人。

年入 21 亿、毛利 20%,拿下国内厂商第三

昂瑞微采用轻资产的 Fabless 运营模式,专注于半导体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生产环节则交由第三方合作伙伴完成。

根据 2024 年 4 月 9 日发布的《2024 ·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昂瑞微的估值达到 85 亿元人民币,位列榜单第 976 位。

图源:昂瑞微

作为国内射频芯片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昂瑞微在过去三年保持了快速的业务扩张。

据招股书,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年营收分别为 9.23 亿元、16.95 亿元和 21.01 亿元,三年累计营收达 47.19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50.88%。

尽管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但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

2022 年至 2024 年,其年度亏损额分别为 2.9 亿元、4.9 亿元和 6470 万元,其中 2024 年的亏损幅度显著收窄。

昂瑞微在招股书中指出:" 鉴于市场环境、行业竞争、客户拓展及供应链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复杂性,公司未来可能存在营业收入无法持续增长、短期内持续亏损的风险。"

此外,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17.06%、20.08% 和 20.22%,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产品线来看,射频前端芯片的毛利率相对较低,而射频 SoC 芯片的毛利率较高。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昂瑞微的毛利率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产品结构来看,射频前端芯片(包括 5G、4G 功率放大器及模组)是昂瑞微的主要收入来源。2022 年至 2024 年,该类产品对公司营收的贡献占比分别为 80.95%、86.76% 和 85.21%。

与此同时,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程度较高。

2022 年至 2024 年,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公司贡献了 6.5 亿元、12.8 亿元和 14.6 亿元营收,占当年营收的比例分别为 70.44%、75.84% 和 69.52%。

研发投入方面,2022 年至 2024 年,昂瑞微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2.7 亿元、3.96 亿元和 3.14 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9.25%、23.38% 和 14.94%。研发费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射频前端芯片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核心零部件,是实现终端通信功能的基础,被誉为模拟芯片领域的 " 明珠 "。

然而,由于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全球射频前端市场的主要份额仍被美国 Skyworks(思佳讯)、Qorvo(威讯)、博通以及日本村田等四家国际巨头占据,合计市场份额接近 60%。

在国内市场,昂瑞微 2024 年的收入在国内射频前端厂商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卓胜微和唯捷创芯。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Yole 的预测,到 2028 年,全球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将从 2022 年的 177 亿美元增长至 247 亿美元,2022 年至 2028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7%。

招股书显示,昂瑞微本次冲刺上市计划募集资金约 20.67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资金将主要用于 5G 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的研发与产业化升级、射频 SoC 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升级,以及总部基地和研发中心的建设。

从中国芯片 " 黄埔军校 ",走出的创业者们

昂瑞微董事长钱永学曾任职于被誉为中国芯片 " 黄埔军校 " 的紫光展锐系。

这一芯片领域的 " 黄埔军校 " 孕育了众多创业公司和行业领袖,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创业邦不完全统计,从展锐系走出的创业者已创办超过 30 家芯片相关企业。

其中包括翱捷科技创始人戴保家、恒玄科技创始人张亮、燧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开元通信联合创始人焦建堂和贾斌,以及隔空智能创始人林水洋等。

这些创业者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国内芯片行业的中坚力量。

戴保家是国内芯片领域的知名连续创业者,现年 69 岁。

他本硕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专业,并获得芝加哥大学 MBA 学位。毕业后,戴保家曾于 1986 年创办 Excel 联营销售公司,并于 2001 年创立通信器件企业 USI。

2004 年,48 岁的戴保家选择回国创业,与合伙人魏述然共同创办锐迪科(RDA),并担任 CEO,魏述然担任 CTO。

当时,中国射频芯片市场几乎被国外半导体公司垄断,但锐迪科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团队迅速打破这一局面。

2005 年,锐迪科研发出国内首颗 SCDMA 射频芯片,并在次年实现 200 万颗的销售量。2006 年,公司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 " 小灵通 " 射频芯片,该芯片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达到 60%。

这一成功不仅为锐迪科带来了营收突破,也帮助公司熟悉了当时的手机市场。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锐迪科迅速切入 " 山寨机 " 市场,推出多款适应市场需求的射频芯片,与国际领先企业展开竞争。

2010 年 11 月 11 日,成立六年的锐迪科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上涨 19.44%。2012 年,公司年营收规模突破 28 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锐迪科是国内首个将 Fabless 模式引入射频 PA 芯片领域的公司。

通过与全球首家砷化镓 6 英寸代工厂稳懋合作,锐迪科将制造环节完全交由晶圆厂完成。

尽管如今 Fabless 模式已成行业常态,但在当时这一模式极为罕见。

2014 年 7 月 19 日,紫光集团以 9.07 亿美元收购锐迪科,并与展讯合并成立紫光展锐,旨在打造国内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龙头企业。

自此,成立十四年的锐迪科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市场。

被紫光收购后,锐迪科经历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影响力逐渐减弱。

与此同时,从锐迪科出走的创业者们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推动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

戴保家在离开锐迪科后,于 2015 年创办翱捷科技。

睿兽分析显示,翱捷科技已完成十轮融资,吸引了阿里巴巴、红杉中国、高瓴创投、IDG 资本、中网投等数十家知名机构的投资。

2022 年 2 月,翱捷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目前市值已超过 410 亿元。

恒玄科技创始人张亮曾担任锐迪科总裁及工程高级副总裁。2015 年,张亮创立恒玄科技,分管运营的副总裁赵国光也曾在锐迪科负责生产与运营。

恒玄科技专注于为 TWS 耳机、智能音箱等设备研发音频芯片,成立仅三年便实现盈利,五年内净利润突破 6000 万元。

2020 年,恒玄科技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上市速度最快的案例之一。

除了戴保家和张亮,锐迪科还孕育了多位成功创业者。

例如,曾担任锐迪科 CTO 的魏述然创办了爱科微,专注于 Wi-Fi 芯片市场;分管 PA 事业线的陈俊和贾斌分别创立了宜确半导体和开元通信;其他从锐迪科 " 毕业 " 的创业者还包括燧原科技的赵立东、三伍微的钟林、隔空智能的林水洋、思澈科技的王靖明、昱兆微的王方林、大有半导体的尹雪松、圭步微电子的罗为等。

一位熟悉展讯的投资人总结了展锐系创业者成功的两大原因:一是从国产替代切入市场,二是真正回国创业,贴近本土需求。

如今,山寨机已成历史,但锐迪科走出的人才正多点开花,活跃在芯片创业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editor@cyzone.cn。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芯片 ipo 华为 出货量 小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