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一季度,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个季度。
当投资者认为美股 " 永远涨 " 之际,市场叙事突发大逆转。
纳斯达克指数一季度跌 10.42%,标普 500 指数跌 4.59%,成为自 2022 年以来最差季度表现。
相比之下,涵盖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米集团、比亚迪股份等在内的恒生科技指数一季度涨幅 20.74%,领跑全球。
史诗级突围!
在今年一季度之前,美股领跑全球市场超过 16 年,这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长跑赢大盘的纪录。
曾被视为 " 美股 YYDS" 的叙事逻辑遭到挑战,资金开始向黄金等非美资产转移。
这场重大转变的出现,既源于地缘政治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折射出投资者对资产安全边际和科技革命的重新评估。
全球资产再配置风起,一季度市场出现几大新叙事。
01
美元信用弱化与黄金资产崛起
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及财政赤字恶化影响,美元避险属性出现弱化。
长期以来被视为避风港的美元,完全未跟上这一轮避险资产价值飙升的浪潮。
资金大量涌入黄金,COMEX 黄金期货在 3 月 31 日突破 3157 美元 / 盎司,创历史新高,一季度涨幅 19.55%。
全球央行在抢购黄金,资金蜂拥而入相关 ETF。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四季度央行购金量同比增长 54%,全年购金规模连续第三年突破千吨。过去两个月全球主要黄金 ETF 资产吸金超 120 亿美元,创下 2020 年同期以来最大规模。
A 股黄金相关 ETF 迎来大涨。其中,黄金股 ETF 在 3 月涨幅 17.61%,一季度涨幅 24.16%;黄金 ETF 华夏在 3 月涨幅 8.74%,一季度涨幅 18.32%。
黄金 ETF 华夏 ( 518850 ) 投资于实物黄金,一手对应 1 克真金,资金门槛仅不到千元,支持 T+0 交易,管理费托管费合计 0.2%,为同赛道费率最低档,其联接基金 ( A 类 :008701,C 类 :008702 ) 。
黄金股 ETF ( 159562 ) 投资于黄金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如金矿开采紫金矿业、山东黄金等,冶炼加工中金黄金等,零售品牌老铺黄金、老凤祥等,黄金股与金价走势趋同,但弹性更高,其联接基金 ( A 类 :021074,C 类 :021075 ) 。
02
中国科技资产的历史性重估
过去 4 年,港股深陷沼泽地。
在极度悲观氛围下,DeepSeek 横空出世,美国例外论的宏观叙事出现分歧,全球资金出现再分配、再平衡,中国科技资产迎来历史性重估。
极度开放的港股市场,水到渠成地成为全球资金买入中国 AI 核心资产的前沿阵地。
在资金抢筹中国资产浪潮下,一季度恒生科技指数暴涨,成为全球焦点,恒生科技指数 ETF 一季度涨幅 21.28%。
恒生科技指数 ETF ( 代码 :513180; 支持 T+0 交易 ) 及联接基金 ( A 类 :013402,C 类 :013403 ) 跟踪恒生科技指数,囊括了 30 家港股上市的科技龙头,软硬科技兼备,这些公司覆盖人工智能、云计算、电商、游戏传媒、芯片、智能车、智能家居等核心领域。
其中,成份股阿里、腾讯、小米、美团、中芯国际被国际投资机构称为中国科技股 " 七巨头 ",与美股科技 " 七姐妹 " 相呼应。
恒生科技指数 ETF 凭借紧密追踪科技股走势的特性,成为投资者布局中国科技赛道的重要工具,3 月 " 吸金 "2.64 亿元。
不仅外资,内资买入节奏更是历史罕见。
中国科技崛起 + 重构全球产业格局的新叙事,激发了内资对港股定价权的争夺,南向资金如潮水般涌入。
南下资金一季度累计净买入港股 4386 亿港元,达到去年全年净流入水平的约 54%。
个股层面,今年一季度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靠前的分别是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中国移动、中芯国际、小米集团、快手、理想汽车、工商银行、盈富基金、紫金矿业,其中阿里巴巴获净买入 769.51 亿港元,腾讯控股获净买入 469.88 亿港元。
南下资金 3 月净买入港股 1602 亿港元,创 2021 年 1 月以来最大单月净买入,也是 2016 年底深港通开通以来历史第二大月度净买入 ( 2021 年 1 月净买入 3106 亿港元 ) 。
3 月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靠前的分别是阿里巴巴、小米集团、中国移动、快手、腾讯控股、美团、招商银行、比亚迪股份、紫金矿业、泡泡玛特,其中阿里巴巴获净买入 237.03 亿港元。
03
最惨板块出现转机
如果时间重新回到 2021 年夏天,没有人会料想到医药的寒冬会如此漫长。
医药可谓是这几年最惨板块,股价到达高峰后连续暴挫四年,市场一片哀鸿。
2025 年一季度中国科技重构全球产业格局的共识,成为被全球金融市场认可的一股新兴力量。
AI+ 在医药领域热度持续发酵,市场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创新药这个泛科技领域。
同时,关于中国创新药出海的重磅新闻接踵而至,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医药出海共计 33 笔,已披露金额超 362 亿美元。
从恒瑞医药 19.7 亿美元 " 出海大单 "、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登陆东南亚、联邦制药的 20 亿美元 " 减肥药新贵 " 出海,再到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的 44 亿美元 " 技术联姻 ",涵盖了国外药企授权合作、产品出海及研发突破等领域。
在经历惨烈的行业洗牌之后,创新药传出捷报——集采政策优化、龙头业绩改善、产品管线出海。
在估值低洼 + 机构低仓位,以及涨幅相对其他泛科技板块都要滞后的背景下,开启修复补涨行情,近期更是走出独立于其他泛科技的连续上涨行情。
以恒生医药 ETF 为例,继一季度大涨 25.31% 后,4 月的第一个交易日飙涨 5.13%。
(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恒生医药 ETF ( 代码 :159892; 支持 T+0 交易 ) 及联接基金 ( A 类 :016970,C 类 :016971 ) 标的指数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成份股覆盖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等创新药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细分,指数弹性大,进攻性强。
04
科技自主政策持续加码
全球科技博弈进入剑拔弩张的新阶段,关键技术 " 卡脖子 " 的警报不断拉响。
愈发复杂的地缘环境之下,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继续发展科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几乎成了明牌。
2025 年一季度,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持续加码,科创板改革持续深化,政策与产业变革交织成市场的新叙事。
证监会明确提出 " 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 ",为未盈利但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打开融资通道。
近日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更多优质民营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 586 家,以 7.34 万亿市值的体量成为市场逐浪的核心锚点。
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 119 家,占 A 股同类上市公司的 " 半壁江山 ";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 112 家,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已成为美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
尽管泛科技正经历回调,但一些资金 " 咬定 " 科技主线不动摇,逢低加仓含 " 科 " 量较高的指数,科创 50ETF 在 3 月获得资金净流入额达 54.4 亿元。
科创 50ETF ( 588000 ) 及联接基金 ( A 类 :011612,C 类 :011613 ) 作为跟踪科创板核心资产的工具,其成分股高度聚焦半导体 ( 60%+ ) 、医药生物 ( 8.62% ) 等战略领域,管理费年费率为 0.15%、托管费年费率为 0.05%,均为全市场最低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科创 50 覆盖的 50 家龙头企业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近 300 亿元,该指数既承载着半导体国产化率从 15% 向 70% 跃迁的产业期待,也记录着芯片、航天等科技前沿领域的资本足迹。
未来,这一指数或将成为全球投资者观察中国科技实力的窗口,见证从 " 中国制造 " 向 " 中国智造 " 跃迁的每一个里程碑。
05
长线资金加速布局传统资产
在 DeepSeek 引爆的资金抢筹科技浪潮中,另一条隐线也浮出水面:长线资金加速布局传统资产。
险资入场节奏在一季度高歌猛进。今年以来,6 家保险公司共发布 11 次举牌公告,举牌次数超过去年同期,且已超过 2023 年全年,创下单季举牌数量新高。
继国家队不断重金抄底 A 股后,保险资金作为另一大长期资金持续加大入市力度,给中国市场带来新一波增量资金。
相比较于科技股,保险资金举牌的标的主要集中在传统资产,主要有估值低、高现金流、高股息率特征。
在科技股大放异彩的背景下,传统资产也在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回看巴菲特的投资历程,一边是科技股为代表的苹果,另一边是西方石油为代表的高现金流传统资产。
自由现金流策略在海外已经很成熟。段永平也曾表示,对没有现金流的公司没有兴趣。在他看来,在投资一家公司时,其未来的现金流折现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 现金为王 " 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穿透企业基本面、抵御风险的核心考量。
当下处于一季度收官之际,4 月市场情绪悄然从 " 强预期 " 过渡到 " 看现实 "。
兴业证券统计了近十年各类风格相对全 A 的胜率数据显示,3 月下旬市场风格趋于均衡,而到了 4 月红利、涨价、大市值、绩优股等风格胜率明显提升。
财报季窗口期,自由现金流 ETF 连续获得资金加仓。上市 24 个交易日中有 22 个交易日净流入,该 ETF 规模从上市期初的 6.94 亿元增长至 29.11 亿元,规模增长超两倍。
作为境内首批自由现金流策略指数 ETF,自由现金流 ETF ( 159201 ) 管理费年费率为 0.15%、托管费年费率为 0.05%,均为全市场最低水平。自由现金流 ETF 联接基金现已获批,意味着即将迎来增量资金。
06
" 杠铃法则 "
回到当下市场,全球市场等待特朗普 4 月 2 日宣布关税政策!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预测反而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特朗普本身就不可预测。
降低脆弱性和利用反脆弱性也就成了新的市场共识。
过度依赖线性预测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存在陷阱,真正的智慧在于构建可选择性的系统:既不盲目押注单一情景,亦不陷入瘫痪性避险。
现阶段市场主流观念偏向于 " 杠铃法则 ",一端偏进攻另一端偏防御。
无论是极致乐观还是极致悲观情况发生时,最大程度的坦然面对,从而提升 " 反脆弱 " 的能力。
当市场在 " 特朗普迷雾 " 中剧烈震荡波动时,那些提前构建 " 凸性 " 结构的投资者,终将在混乱的灰烬中收获认知的复利。
风险提示:
上述内容仅反映当前市场情况,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指数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购买任何基金产品前请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请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