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4 月 3 日讯(记者 王晨)2025 年 3 月,A 股市场迎来了一波 " 开户潮 " ——新开户数突破 307 万户,较 1 月 157 万激增 96%,环比 2 月 284 万增长 8%。
这一数据仅次于 2024 年 10 月的 684 万户单月记录,释放出市场信心回暖的强烈信号。与此同时,一季度累计新开户数达 747 万户,同比 2024 年增长 31.74%,标志着投资者对 A 股的参与热情正回升。
这一现象背后,是市场赚钱效应、政策红利、科技驱动与年轻投资者涌入的共同推动,但热潮之下,市场的波动性与风险也值得警惕。连续增长的新开户数据彰显市场信心的恢复,如何平衡市场活跃度与稳定性,避免 " 开户潮 " 演变为 " 割韭菜 ",考验着投资者自身监管智慧与市场韧性。
从 157 万到 307 万,开户数 " 三连升 "
2025 年 A 股新开户数呈现 " 逐月跃升 " 态势,1 月 157 万户的 " 起点 " 在 2 月迅速攀升至 284 万户,3 月更是一举突破 300 万大关,达到 307 万户。尽管环比增速从 1 月至 2 月的近翻倍降至 8%,但总量站稳高位,创下近 5 个月新高。至此,2025 年第一季度 A 股已新开 747 万户。
若结合 2024 年全年开户数据来看,与去年 3 月新增 242 万户开户数相比,2025 年 3 月新开户同比增长 26.78%,去年 10 月 A 股新开户数曾创下 684 万户的历史峰值,此后逐月回落至 200 万户以下。2025 年 3 月虽未超越这一纪录,但重返 300 万大关的势头,已足以让市场感受到投资者的信心与热情。
相较于 2024 年 10 月的 684 万 " 井喷式 " 开户潮,此次增长更显理性与韧性。如果说去年的 " 政策牛 " 催生了短期爆发,今年的 " 科技牛 " 则展现了市场内生动力的增强。
赚钱效应、政策、科技与年轻力量的共振,驱动新开户增长
新开户三连升的背后,是 A 股赚钱效应的持续提升,3 月 A 股的表现同样亮眼,当美股纳斯达克指数下跌 8.21%、标普 500 指数跌 5.75% 时,上证指数逆势上涨 0.45%,深证成指仅微跌 1%,成为国际资金眼中的 " 避风港 "。这一反差不仅提振了本土投资者信心,也吸引了部分海外资金回流。
赚钱效应不断 " 滚雪球 ",2025 年一季度,港股科技指数、A 股人工智能板块涨幅均超过 20%,部分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突破 50%。这种 " 赚钱效应 " 通过社交平台迅速传播,年轻投资者的社交软件里,"AI 牛股 "" 机器人赛道 " 等话题持续刷屏,形成了 " 赚钱 - 开户 - 再赚钱 " 的正向循环。
政策东风的持续吹拂同样功不可没。监管层稳字当头的基调下,中长期资金入市、外资券商加速布局等政策组合拳,为市场注入 " 稳定器 "。特别是对 " 新质生产力 " 的政策倾斜,让 AI、量子计算等科技赛道成为投资者眼中的 " 黄金赛道 "。
投资者结构的年轻化变革持续发生,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投资生态,券商 APP 的 " 一键开户 "、AI 投顾服务的推广,甚至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 " 理财 " 内容,让 "95 后 ""00 后 " 等年轻群体轻松触达股市。数据显示,新开户用户中年轻投资者占比持续上升。
如何避免 " 开户潮 " 演变为 " 割韭菜 "
当 307 万新开户数成为既定事实,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中国居民储蓄率从 2008 年的 51% 降至 2024 年的 45%,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正从 " 保本型 " 向 " 增值型 " 转变。这种转变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持续的增量资金,2025 年预计险资等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然而,市场的快速扩容也带来新的挑战。4 月 A 股成交额跌破万亿,显示增量资金与存量博弈的矛盾依然存在。信心恢复来之不易,如何平衡市场活跃度与稳定性,避免 " 开户潮 " 演变为 " 割韭菜 " 的悲剧,考验着监管智慧与市场韧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在热潮中保持理性成为关键课题。多家券商建议,可重点关注科技主线、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三大方向,例如 AI、智能汽车、银发经济等长线赛道,同时需合理配置资产、设定止损线。
短期来看,清明假期后资金回流或助推市场反弹,但二季度财报披露期的 " 四月决断 " 可能加剧分化。长期而言,A 股能否维持开户热度,既取决于政策红利的持续性,也与企业盈利能力和赚钱效应的延续性息息相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