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称,起亚正在跟华为接触,未来发布的新车或接入华为的鸿蒙座舱,并且会进行激进的本土化改造。
虽然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确认,但早在去年北京车展时,起亚高管曾透露,会尝试与百度、小米、华为等中国本土企业展开合作。
实际上,在起亚这消息前,宝马和奥迪等品牌就已经确认了投 " 华 ",说明着合资车企都已经 " 坐不住 " 了,似乎成为了不得不加入的阵营。
合资车企开始 " 坐不住 ",主要还是看着自主品牌们加入后跟着华为 " 水涨船高 ",赚钱似乎变得容易了。
根据华为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 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达 263.53 亿元,同比暴涨 474.4%,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其中,加入到鸿蒙智行品牌的车企,都有不错的表现,在价格战当下,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大系列车型全年交付 43 万辆,成交均价已经达到 37.9 万元,这香饽饽谁看着都觉得香。
作为第一个 " 吃螃蟹 " 的车企,赛力斯在最近发布了其史上最强财报,数据显示,赛力斯 2024 年营收达 1451.76 亿元,同比大增 30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 59.46 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达 26.21%。
其中,问界 M9 全年交付量突破 15 万辆,连续 11 个月蝉联中国市场 50 万级豪华车型月度销冠。最新发布的新款 M9 和新车型 M8 已经爆单,单 M8 一款就砍获 8 万单,直接将赛力斯拉到豪华车企行列。
另外,即使不加入到鸿蒙智行品牌,装上华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也能有不错的表现,华为车 BU 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部件全年发货量超 2300 万件,同比增长 7 倍,覆盖 15 款合作车型。
从二级交易市场可以看出,华为汽车板块涉及 160 个企业。其中,净利润领先的有赛力斯、长安汽车、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和德赛西威等。从华为汽车这个板块来看,华为盘活了不少国内涉及汽车的企业,而这部分仅是国内大 A 上市的企业。
另一个在手机行业斗到汽车行业的是小米,同样有不错的表现。小米汽车最近官宣, 3 月份交付量超 29000 台,同时表示目前产能提升进展顺利,有信心达成 350000 台全年交付目标。
雷军此前透露,小米 SU7 上市 11 个月销售超过 32 万台,目前已交付 18 万台,还有大约 15 万台在排队。小米汽车去年交付以来,小米 SU7 一直供不应求,销量目标从 10 万辆上调至 13 万台已属常态化操作。另一款,小米 SU7 Ultra 更是发布后 2 小时大定量突破 10000 台,直接达成全年目标。
小米汽车的爆单,同样盘活了不少供应商。从二级交易市场中显示,大 A 里涉及小米汽车概念的有 93 家。如电机供应商汇川技术、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和弗迪、底盘供应商拓普集团和凯众股份等,还有很多市值较小的供应商被小米汽车盘活了。
根据小米集团的财报显示,2024 年,智能电动汽车分部收为 328 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 321 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 7 亿元,毛利率为 18.5%。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 62 亿元。第四季度,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 20.4%。这个毛利率,要比不少车企都要高,作为参考理想汽车 2024 年的毛利率在 19.8%。
也就是说小米单凭 SU7 一款车型,毛利率就能超过理想 L 系列的车型,要知道理想汽车普遍售价并不低,尤其是旗舰车型理想 L9,售价区间超过了 40 万元。所以说,小米汽车的赚钱能力没有任何问题。
两个都是从手机行业跨行业而来的品牌,华为盘活供应商的同时,也带飞了不少车企,给汽车行业带来不少的活力;相比之下,小米只盘活了供应商,难免被外界视作为 " 组装厂 "。
近日,相关部门也建议央企加强和其他企业的合作,华为的实力有目共睹,各大车企投 " 华 " 已成潮流。后续,包括小米等企业是否也会被车企们看上,拭目以待吧。
视频号回顾:
往期精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