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赚钱的车企出现了。
近日,赛力斯(601127)2024 年财报披露。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42.69 万辆,同比增长 182.84%,毛利率提升至 26.21%。总营收达 1451.76 亿元,同比增长 305.04%;净利润达 59.46 亿元,同比 2023 年 -24.5 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其中,2024 年全年问界 M7 销量最高,为 19.33 万辆;问界 M9 和问界 M5 次之,分别为 15.61 万辆、3.65 万辆。
这份成绩单,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对于赛力斯估值的乐观推测。
这是赛力斯汽车首次实现了利润转正,并成为全球第四家(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赛力斯)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多方证券机构预测,其 2025 年净利润有望突破 100 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60-70 万辆、净利润达 99-150 亿元。
目前,赛力斯的市值越过 2000 亿元大关,其估值也上扬到了 2300 亿 -4000 亿元区间。不过,如今的赛力斯的高增长预期背后,究竟是市场的豪赌,还是真的有基本面支撑?
分析师胡阳告诉雷峰网,2024 年底开始,资本市场的普遍观点认为赛力斯股价已经到顶。因为赛力斯的估值逻辑是,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背书,问界 M7 和 M9 等车型的热销推动了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
似乎 " 躺赢 " 的赛力斯,能一直这么好命吗?
01 独家优势正在稀释
细看 2024 问界三大销量担当的月销量,能发现下滑趋势明显。以问界 M7 为例,其在 2024 年 9 月攀上销量巅峰,此后便一路下滑。问界 M9 自 2024 年 11 月起销量也开始走下坡路,而问界 M5 更是早在 2024 年 7 月就已显露颓势。
(图源车主指南)
过去华为把赛力斯当成了 " 亲儿子 ",各种优质资源一股脑地往它身上砸。华为的 ICT 技术赋能,让问界车型的智能化体验在行业内一骑绝尘,2023 年单车均价提升至 28.9 万元,品牌溢价能力超越多数传统车企,2024 年问界 M9 就是证明,巅峰时期单月销量超过 17000 台,随着产品进入销售末期,有逐渐疲软的迹象。
问界系列车型也离不开华为终端渠道的支持,2024 年华为为智选车打造专属的鸿蒙智行门店数量增至约 800 家,据悉,2025 年将冲击 1000 家。
然而好饭也怕锅小,华为的优质商圈资源毕竟有限。分析师张天雅告诉雷峰网,过往华为急需赛力斯打造行业标杆,只有将赛力斯的车卖得风生水起,才能说服更多经销商加入阵营。因此,在 " 引望 " 项目成立之前," 鸿蒙智行 "(原智选车模式)的资源天平明显向赛力斯倾斜,无论是渠道支持还是门店选址,赛力斯都享受着诸多优待。
如今,赛力斯更像是华为庞大版图中的一块 " 补丁 ",不再拥有过去与华为平起平坐的 " 黄金时代 "。尤其是其他三个 " 界 "(后续还会加尚界)华为在资源分配上需要多方权衡,赛力斯的地位难免受到冲击。
据经销商反馈,从 2024 年上半年开始,他们就感知到华为内部开始对四个 " 界 " 的权重进行调整,在新开的线下汽车门店,除问界之外的 " 三界 " 明显在加快建店的节奏,智界等车型也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另一方面,华为也在加强对门店的管控。某西南的经销商就曾告诉过雷峰网,华为此前就对销量不佳且人员冗余的门店作为试点,并对部分经销商的运营方式做了调整一一从 " 代理制 " 逐步过渡到 " 托管制 ",点位由原来的 4.5 降至 2.5,即原来经销商负责的销售人员开支,统一由华为来管理并支出工资。
从结果来看,模式的调整并没有减轻经销商的压力。经销商李道勤对雷峰网表示,其经营的门店中,超过半数的门店提供车辆展示与销售服务,其中部分门店为 MSA 模式(即经销商提供资金和场地,华为负责门店的主要人员和运营管理),多部分门店均为高级体验店。
2024 年华为要求 MSA 门店标配一个主播卖车。从结果来看,一个华为 MSA 车店的月销量为 20 辆车,每辆车返点 5%,刨除给销售的提成,每辆车毛利为六七千块钱(还没扣去房租),可以说贴着成本在运营。
华为高级体验店早期签合同的时候是可以展车的,300 平以上可以展 2-3 台车,往往店里面不会有汽车销售,如果用户想要预约试驾,MSA 门店的人会直接过来。这种门店的月销量至多为两三辆,但除去销售人员工资(底薪 1 万)也所剩无几。
如今华为对所有带车门店的面积要求大幅提升,店面面积从 800 平方米扩展至 1500 平方米,需容纳 8 台车,且要配备 2 辆试驾车。这一改变带来的成本压力巨大,许多商场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条件,经销商们只能被迫重新选址。
李道勤告诉雷峰网,一般而言,他们在商场内的专卖店是每三年在同商场换个位置,商城的一个惯性是房租会逐年上涨;加上部分商场还会要求重新装修,无形中会给门店运营增加许多成本。
经销商赵光告诉雷峰网,目前开华为体验店盈利很难,但智能生活馆或许还能赚取一些利润。
他向雷峰网提供了一个反常识的例子:一个生活馆需要至少 1000 多平方米的面积,还要投入两三千万资金,但建设生活馆的经销商反而都赚了不少钱。
这其中逻辑其实很简单,比如一个片区有很多门店,但生活馆是最大的店,也是最气派的店。一旦建起来,就会产生虹吸效应。因为华为的渠道模型本身是以品牌驱动的。消费者见到后会认为这是华为最大的店或直营店,就会前来消费,所以生活馆基本都在赚钱。
此外,体验店和生活馆的分货逻辑也不同。体验馆常被省公司 " 压榨 ",而智能生活馆由总部统一分货,按区域管理,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不会强行压货,因此大店相对更容易盈利,即便是亏损,主要亏损在高昂的广告费上。据他反馈,智能生活馆 2024 年还能保持五六个点甚至七个点的利润。
2024 年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赛力斯的体验中心超过 670 家,用户中心超过 310 家,服务范围覆盖超过 210 个城市。这些店铺和服务网点包括赛力斯自有店铺、授权经销商店铺、合作店铺和服务网点等多种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自 2024 年 8 月,赛力斯就官宣自建品牌旗舰门店,首家门店位于北京东方广场,将展出问界品牌和自有的蓝电品牌,目前赛力斯尚未公布 " 自营渠道 " 量级,能肯定的是,未来的赛力斯一定会把命门握在自己手里。
02 赛力斯进击了
早在 2024 年 8 月,赛力斯集团与华为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引望协议,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向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注入 115 亿元资金,持股比例锁定在 10%。这笔投资被规划为三期转款,直至今年 3 月 31 日(2024 年财报发布同日),所有相关资产过户手续才尘埃落定,10% 的股权也正式归入赛力斯汽车名下。
引望的成立,无疑是华为 " 不造车 " 承诺的体现,旨在通过技术合作与车企共同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 引望 " 项目,一直被外界视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 " 自留地 ",随着徐直军被任命为引望公司董事长,其未来的走向不言而喻。
早在 2023 年 11 月华为与长安汽车就曾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提到 " 华为拟设立一家专注于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的公司,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计划投资并开展战略合作。" 此事最终没有落地,后来的事情就是阿维塔(长安汽车的关联方)和赛力斯入股了,各拿 10% 股份。
随着 " 引望 " 项目的推进,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将逐步向外释放,可以说,也让赛力斯来与华为的合作到了 "2.0 时代 ",从近日赛力斯 2024 年财报透露的多个消息来看,其已然正在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 2024 年财报发布次日,赛力斯宣布了其赴港上市的计划,并拟为其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增资扩股,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此次增资金额合计不超过 50 亿元人民币。
如果港股上市计划顺利推进,赛力斯将成为继比亚迪之后第二家实现 A+H 股两地上市的民营车企。但赛力斯此刻谋求上市,这一举措背后需要有合理的解释与支撑。
从赛力斯公告来看,将在未来两年内港股上市,一是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海外市场拓展;二是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供应链优化提供资金支持,赛力斯能否上市其业务能否达标是其中关键。
一般来说,企业上市需要达到一定的估值标准。根据 2024 年 12 月的数据,汽车行业 30 家上市公司静态市盈率平均为 23.30 倍,中位数为 27.24 倍。虽然赛力斯 2024 年财报中未直接披露静态市盈率,但结合 2024 年财报得出,其静态市盈率约为 37 倍。这一估值水平表明,赛力斯的业务表现和市场认可度较高,具备上市的能力。
事实上,赛力斯从 2024 年下半年起动作频频,多有进取态势。
2024 年 7 月 2 日晚间,赛力斯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拟以 25 亿元人民币收购问界商标及外观设计专利。此举很大概率是为了应对华为生态的最新动作,进一步巩固品牌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
2024 年 11 月 26 日晚,赛力斯再次公告,拟发行股份购买龙盛新能源 100% 股权。交易完成后,赛力斯将获得龙盛新能源麾下问界超级工厂的所有权。从租客摇身一变成为房东,这不仅保障了赛力斯生产端的安全稳定,也显著提升了其对重要业务的控制力。在研发投入上,赛力斯也继续加码,2024 年研发投入高达 70.53 亿元,同比增长 58.9%。研发人员数量也增长至 6201 人,同比增长 25.15%。
2025 年 3 月,赛力斯推出了 " 官方置换 + 官翻二手车 " 闭环模式。通过提供 3 万元的置换补贴,加速老车主换购新车,同时将回收的车辆经过原厂翻新后,以 " 准新车 " 的形式再次出售。叠加地方补贴后,用户仅需 6-8 万元即可换购 2025 款问界 M9。
此外,赛力斯计划在今年 3 月和 4 月陆续推出 M5(问界新 M5 Ultra,售价下探至 22.98 万元起)和 M9(问界 M9 2025 款,售价区间为 46.98 万 -56.98 万元)两款改款车,以及问界 M8。后者定位为中大型 SUV,起售价区间在 35 万 -45 万元,旨在填补问界 M7(20 万 -30 万元)和问界 M9(50 万元以上)之间的市场空白。目前问界 M8 在两周内预售订单量已超过 7 万,但最终能否扛起销量的重担,还需时间验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