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也是铭记历史、致敬革命先烈的重要时刻。从今天开始,《焦点访谈》推出 " 山河作证 " 系列节目,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从 1931 年 " 九一八 " 事变到 1945 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进行了长达 14 年不屈不挠的斗争,开辟了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月 3 日,纪念杨靖宇烈士公祭仪式在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举行。来自吉林省党、政、军、学生、退役军人、东北抗联将士后人及社会各界群众代表共 700 余人参加。
吉林是杨靖宇将军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战斗过的地方,直到今天,在当地依然不断发现抗日联军当年战斗生活过的遗址遗迹。
孟庆旭是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从 2021 年起,他和团队开始了对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的发掘。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 九一八 " 事变爆发后,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领导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重任。
在派出大批党团员奔赴东北各地参加支持、协助风起云涌的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派出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李延禄等骨干力量,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创建了磐石、海龙、珲春等十几支抗日游击队及抗日同盟军、救国游击军。
1932 年 11 月,杨靖宇受中共满洲省委指派,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奔赴南满巡视工作,指导抗日斗争。当杨靖宇巡视到磐石时,正是磐石游击队处境最为艰难的时候。杨靖宇将磐石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 32 军南满游击队。他选择扎根于此,亲自带领南满游击队,与侵略者展开顽强的斗争,点燃了南满地区的抗日烽火。
1936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地抗日武装相继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1936 年冬,日本关东军为消灭在松花江中下游地区活动的东北抗日联军,集中大批兵力,开始了 " 大讨伐 "。
在东北抗联中,活跃着一支从事军需被服生产的队伍,有的编为缝衣队,有的组成被服厂。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孟庆旭:被服厂的女工除了做被服之外,还承担了比如做饭、照顾伤员等工作任务,她们也是抗联战士的一员,为整个抗联事业作出巨大牺牲,其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就叫安顺花。
安顺花,朝鲜族。1930 年 10 月,安顺花和丈夫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组织,负责通信联络工作。因表现优异,1931 年 1 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 年起,安顺花组织妇女为抗联游击队缝制军装。缝纫组后来被编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她担任队长,带领队员转战珲春、汪清、宁安等地,在日军扫荡间隙生产军需物资。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孟庆旭:她的丈夫也是中共党员、抗联战士,牺牲在抗联的对日斗争过程中,他们的四个孩子也先后在日本围剿中全部遇害了。
短短两年里,安顺花的四个儿女在抗日斗争中,相继被日本侵略者害死。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安顺花没有被打倒,而是毅然回到缝纫队,继续投身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斗。
1937 年 3 月 26 日,日伪军突袭抗联密营,为掩护缝纫队,安顺花往反方向跑引开敌人,后来双腿中弹被捕。日军对她展开残酷审讯。面对非人折磨,她始终未吐露任何情报,最终壮烈牺牲,年仅 28 岁。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无数的抗联指战员展现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非凡勇气,他们以鲜血与生命,铸就坚不可摧的民族气节。在他们当中,杨靖宇将军的壮烈殉国,更是可歌可泣。作为抗联队伍的领导者,杨靖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坚守的那份气节,穿透历史的尘埃,至今熠熠生辉。
吉林省档案馆对杨靖宇殉国前百日战斗档案进行了整理,这份档案真实记录了杨靖宇牺牲前 100 余天,率部与日伪军警进行的 47 次战斗历程。
为了围剿杨靖宇部队,关东军调集日伪军警共七千多人,甚至还派出飞机支援。面对重兵围攻,杨靖宇让主力部队北上躲避围剿,自己则带领一支数百人的小部队在山林中和日军周旋。
吉林省档案馆历史档案管理处处长 柳泽宇:1939 年 10 月到 1940 年 2 月,大概有 47 次战斗的相关情况,频率非常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 月 21 日这次战斗,比较特殊之处是敌人出动了飞机部队,在交战过程中,小黑少尉驾驶的飞机来到了战场,进行地上扫射。2 月 1 日至 2 月 10 日发生了 12 次战斗,到 2 月 10 日,杨靖宇只剩下四人的战斗力,物资逐渐被掠夺,比如说武器、衣食住行,这些东西都在损失,已经不具备可以生存的物资。
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杨靖宇身边最后两名战士也牺牲了。
1940 年 2 月 22 日的晚上,已经数日没有吃过一粒粮食的杨靖宇,只身一人来到了濛江县三道崴子的一个小地窝棚里。由于叛徒的出卖,第二天上午,杨靖宇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战斗。
面对敌人的再一次劝降,杨靖宇不为所动,视死如归,表示将抵抗到底。
1940 年 2 月 23 日下午 4 点 30 分,杨靖宇胸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 35 岁。
时任伪通化省警务厅长的岸谷隆一郎一直无法明白杨靖宇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他令人剖开杨靖宇的胃,发现他的胃中只残存着未能消化的树皮、棉絮和草根。岸谷隆一郎也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据不完全统计,在 14 年的抗日战争中,东北抗联和东北义勇军伤亡 33 万余人。师以上干部 79 人英勇牺牲,其中军以上干部高达 28 人。
杨靖宇之孙 马继志:爷爷虽然跟我们未有谋面,但是爷爷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成长和进步,我想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给它发扬光大,激励着大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面对任何的挑战和挫折。
清明时节,追思慎远。我们缅怀先烈,不仅是为逝去的生命献上怀念,更是让他们的精神照亮前路。正是无数革命先烈,铮铮铁骨战强敌、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撑起了中华民族的铮铮脊梁,铺就了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正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铭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他们的牺牲,永远镌刻在民族记忆中;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