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04-06
温室鳞片扦插快繁技术 推动兰州百合产业提质升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西果园村的甘肃森元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几座温室大棚内,农机翻地的轰鸣声与农户的谈笑声此起彼伏。掀开保温帘,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农户们正弯腰将饱满的百合种球精准埋入地膜覆盖的垄间。这片温室大棚里,一场关于兰州百合的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 百合种球退化和土壤问题,让兰州百合产业化发展遇到了瓶颈。" 七里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首席专家李斌介绍,面对这一困局,该中心历时多年研发的 " 兰州百合鳞片扦插快繁新技术 " 有了新突破:通过选取独头或双头百合作为母本进行扦插育苗,前期将百合种球的培育周期由三年缩短为两年,再移栽至温室大棚生长三年,将传统六年生长期压缩至五年。

" 这是七里河区首次把陆地百合移栽到设施大棚里面去栽培,这项新技术的运用或能使商品种球独头率达到 60% 以上,精品百合率达到 80% 以上、亩产达到 2000 公斤至 2500 公斤,实现百合种植降成本、降年限、提品质、提产量、增效益。有效解决了百合种球品质退化和优质种球短缺的问题。" 李斌说道。

甘肃森元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天林向记者介绍," 我们现在正移栽的就是商品种球,已经栽了四棚,这是第五棚。在管护方面,前期已经施了农家肥。栽种完毕后会使用覆草技术降低湿度和预防病虫害。此外还会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保证温室大棚温度、湿度、光照可控,运用科学的现代化温室栽培技术提升百合产品和品质。"

据悉,2024 年,全市百合种植面积 15.5 万亩,七里河区百合种植面积 5.54 万亩,产量 3.28 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 9.75 亿元。七里河区从事百合加工的在册企业达到 150 家,年出口量 108 吨左右,出口创汇超过 140 万美元,基本建立了从百合种植、保鲜贮藏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栋楠

相关标签

李斌 兰州 甘肃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