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 04-06
TCL中环巨亏百亿后,李东生“重整河山”再战全球组件TOP3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田思

编辑 |  王东、韩成功

喊出 " 全球组件 TOP3" 口号四年半后,李东生应该认识到了差距。

在权威机构最新发布的 2024 全球组件出货榜上,前十没有 TCL 中环(SZ:002129)的身影。在国内媒体调研的更长名单里,TCL 中环旗下光伏组件品牌 " 环晟光伏 " 在第 15 位,全年出货 7.995GW ——这比正牌全球 TOP3 天合光能的十分之一出货量多了一点点。

硅片巨头 TCL 中环一直有心一体化——隆基当年就是由硅片到组件,登顶全球龙头老大的。为此,在过去 6 年间 TCL 中环投入超过 60 亿重金与 Maxeon 紧紧绑定在一起。然而其组件业务却一直缺乏存在感,2024 年还拖累了整体经营业绩。

如今,在产业寒冬下 TCL 中环的硅片业务惨遭市场冲击,公司在过去五个季度合计亏损超百亿。做强组件已是当务之急,TCL 中环需要加快延伸产业链,构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TCL 中环一位内部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公众号 hxny3060),目前公司已下定决心对组件业务进行战略调整和升级,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丰富产品种类,由过去的死磕叠瓦,向 BC、TOPCon 等多种技术路线转型。

" 即使短期内做不到组件前三,也必须要挤进前十名。" 该人士表示。

硅片巨头的组件梦

早在 2020 年 TCL 科技入主中环之初,TCL 中环董事长李东生就对做强组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收购完成后举行的 TCL 新动能战略发布会上,李东生提出了 "新能源材料综合实力全球第一、组件前三 " 的目标,并表示," 混改完成后,TCL 将投资 60 亿元用于推进高效叠瓦组件项目、DW 智慧化工厂项目建设以及半导体器件发展,使中环迈向全球领先。"

作为组件 TOP3 战略的落地之举,在国内:TCL 中环不断增持环晟光伏股权,到 2024 年终将这家与 SunPower 共同成立的合资组件企业变成了全资子公司。在国外:不断加大收购 Maxeon 股权直至控股,为组件业务和海外市场做准备。

Maxeon 前身为成立于 1985 年的光伏老厂 SunPower Corporation,拥有包括叠瓦组件技术、TOPCon、IBC 等在内的上千件专利,并在法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和菲律宾拥有多个生产基地。

2019 年 11 月,中环就以   2.98 亿美元认购了 Maxeon 增发股本,以 28.8% 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之后几年,李东升又主导 TCL 中环通过股权认购等方式一再追加对 Maxeon 的投资。

华夏能源网统计发现,TCL 中环对 Maxeon 的累计投资已达到 8.9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61.57 亿元。但连年亏损的 Maxeon,2023-2024 上半年就给 TCL 中环带来了近 18 亿元的投资损失。

虽然投入了重金,然而遗憾的是,几年过去 TCL 中环的组件板块仅拥有 22GW 叠瓦组件产能,环晟光伏连组件 TOP10 榜单都未挤进去。2024 半年报显示,TCL 中环的光伏组件营收占比仅 17%,电池业务至今依靠外采。

" 新能源电池组件业务相对竞争力不足,在行业周期底部进一步拖累经营业绩;此外,公司海外子公司 Maxeon 正处于经营转型期,对报告期内业绩造成一定影响。"TCL 中环 2024 年业绩预报对组件业务作出如上评述。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TCL 中环组件迟迟未能打开局面,与其一直坚持叠瓦技术路线有关。TCL 中环收购 Maxeon 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看好其掌握的叠瓦技术专利。

叠瓦是一种增加组件功率密度的新型光伏组件封装技术,即采用电池片交叠的方式填充传统组件封装中电池片之间的空白,从而提升发电面积。

在 2019 年前后,该技术曾吸引晶科能源 ( SH:688223 ) 、隆基绿能 ( SH:601012 ) 、晶澳科技 ( SZ:002459 ) 、赛拉弗、阿特斯 ( SH:688472 ) 等龙头布局。但由于专利壁垒太高(2020 年,Maxeon 对通威、阿特斯等多家公司发起了叠瓦专利侵权诉讼),各家纷纷退出,国内仅留下 TCL 中环一家。由于缺乏行业生态支撑,叠瓦组件高成本很难降下来,最终走向小众。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环晟光伏全球叠瓦组件累计出货 30GW。从 2018 年初环晟发布首款叠瓦组件算起,六年半的出货量,还不及 2024 年前十组件龙头企业平均的 TOPCon 出货量(35GW)。

也是在 2024 年,李东生一直担心的硅片业务终于爆发危机。2024 年半年报显示,TCL 中环硅片收入 104.32 亿元,同比下滑 61.31%;毛利率为 -9.25%,同比下滑 34.13%。

TCL 中环的硅片产能高达 190GW,雄踞全球第一。上述财报数据说明,单纯依靠硅片盈利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TCL 中环必须开始战略调整,重整组件业务,以修复正在恶化的业绩。

组件业务大调整

" 今年中环的业绩表现,是 TCL 进入光伏产业以来最差的一年,营收下降超过 50%。即使在上一轮周期,中环也没有出现过半年度亏损 "。2024 年 9 月 19 日在央视《对话》节目中,李东生感慨道。

2024 年下半年起,TCL 中环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伴随半年度超 30 亿元巨亏业绩的公布,中环紧急 " 换帅 ",不到两个月时间,CEO 职务实现了由沈浩平、李东生到王彦君的快速过渡。

在经营上,硅片业务大收缩,同时组件环节则不断加强。2024 年 8 月,TCL 中环成立了组件全球营销中心,并将原电池组件营销部划入。12 月,环晟光伏又在法国蒙彼利埃国际能源展(Energaia)上宣布正式更名为 "TCL Solar"。TCL 中环方面表示,此举将强化这一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TCL 中环内部一位负责人表示,TCL Solar 与 Maxeon、SunPower 的品牌、渠道协同,进一步拓展全球组件市场。具体而言,Maxeon 主要负责美国市场,TCL Solar 则主要负责非美地区市场的拓展。

在技术路线上,TCL 中环虽仍表示要坚持和优化叠瓦产品,但实际行动已明显向 TOPCon 和 BC 转向。

BC 路线方面,去年 11 月,TCL 中环携 Maxeon 与隆基、爱旭 ( SH:600732 ) 在珠海 "12th bifi PV Workshop 2024 Zhuhai" 国际峰会同台,表示要共筑 BC 生态圈。

紧接着在今年 2 月的日本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上,TCL 中环推出了其 BC 组件新品——一款 N 型双面双玻 BC 组件,最大输出功率 665W,最高效率 24.6%。华夏能源网了解到,这块 BC 组件新品或将在今年年中实现量产。

TCL Solar 在济南光伏展上亮相的 BC 组件新品

与此同时,TCL 中环将出货重任压到了 TOPCon 组件上—— TOPCon 组件不仅助力环晟在央国企的 N 型组件集采中中标数个百兆瓦级甚至 GW 级组件大单,还使其成为分布式新能源投资开发商保碧新能源 2024-2025 年度 P 型、N 型 TOPCon 光伏组件的战略合作单位。去年 12 月,TCL 中环又发布 TOPCon 铜栅线组件,实现零银含量。

在今年 3 月 5 日的济南光伏展上,TCL 中环副总裁兼全球营销中心总经理汪伟表示,通过对分布式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及自身对于产品技术路线的研判,TCL Solar 目前正构建起涵盖 BC、TOPCon、叠瓦多种技术路线的 N 型产品矩阵。

此外,TCL 中环还在积极投建新产能,环晟光伏旗下总投资 45.66 亿元的呼和浩特环晟新能源 10GW 高效太阳能组件智慧工厂一期项目于今年 1 月建成投产。去年 11 月,Maxeon   也宣布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投建一座   2GW 光伏组件制造厂。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TCL 中环的组件业务明显有了起色。环晟入选了彭博新能源财经 2024 年第四季度全球一级光伏组件制造供应商榜单,以及 2024 国内分布式组件出货前十;今年 1 月,又以 2.311GW 的中标容量名列当月光伏组件中标榜亚军。

能否圆梦 "组件Top3"

对于 TCL 中环由单一的叠瓦组件转向多元化技术布局,业内并不意外。

TOPCon 组件在 2024 年以七成出货占比,成为行业绝对主流。BC 同期市场占比虽仅 5%,但从技术、生态、市场多角度来看,大有后起之势。

" 如果 TOPCon 电池潜力达到极限,叠加 BC 技术,会让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TCL 中环研究院副院长张雪囡表示。

目前除隆基绿能、爱旭股份外,协鑫集成(SZ:002506)、英发睿能、高景太阳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通威股份(SH:600438)、一道新能、钧达股份(SZ:002865)也都有 BC 产品或中试线布局。在国内市场,央国企对 BC 组件技术的应用也正逐步扩大,已经有一些项目单独设立了 BC 标段,且多个规模达到 GW 级。

张雪囡预测,未来 3-5 年,所有 TOPCon 产线都会向 BC 技术方向转变,BC 技术将完成从小众到主流的转变过程。

由此可见,TCL 中环如今的技术布局都是围绕行业主流方向、扩大组件影响力而实施的。TCL 中环拿下 Maxeon 后也有技术实力这么做—— Maxeon 手握大量 TOPCon、BC 专利技术。尤其是 BC 技术,Maxeon 是 IBC 电池的开山鼻祖,其 IBC 产品迭代至今已有 20 多年,且多次突破行业转换效率纪录。

不过,即使是技术方向押对了,TCL 中环要在组件上做到全球 Top3 并不容易。

BC 尚未量产,市场起飞尚待时日。至于面向主流市场的 TOPCon 组件,TCL 中环的入局已经有些晚了。如今 TOPCon 技术红利期已过,要想在激烈内卷中脱颖而出,既需要革命性核心技术的加持,又需要足够的产能体量跟进——这些都需要钱。

相比现在全球 Top3 企业的产能规模,TCL 中环至少需要投建 100GW 的产能才有实力一战,这将是一笔巨资。

在 5 个季度内,TCL 中环合计亏损了 110 亿元左右(2023 年 4 季度亏损 27.72 亿元,2024 年预亏 82-89 亿元,总亏损 109.72-116.72 亿元),现金流风险已开始暴露,再做超大规模的产能建设短期内没啥可能,除非是去资本市场再融资。

(TCL 中环董事长李东生)

可以预料的是,在当前巨头环绕、卷生卷死的光伏组件生死局中,TCL 中环要实现 " 组件前三 " 的梦想正变得愈发艰难,甚至想占据一席之地都要面临一番残酷的拼杀。作为后来者,TCL 中环如何破局?

在 3 月 23 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5 年会上,李东生表示," 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相信,唯有坚持开放共赢的理念,以技术创新为纽带、以协同发展为路径,才能实现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增长。"

在全球化大势下,凭海外技术优势在全球构建产能,寻求国际化资本合作来补齐产能不够的短板,或将是 TCL 中环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方向。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tcl 光伏 半导体 法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