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志 04-06
刚刚雷军发博称:会继续努力,网友纷纷评论回忆小米15年前照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雷军停更四日 " 破冰 " 发声:小米 15 周年庆与生死事故的双重叙事,2025 年 4 月 6 日今日 10 时 08 分,雷军在其停更 4 天的微博账号发布动态:" 今天,小米的创业路已走过了 15 年。这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 这条看似常规的周年庆宣言,实则是小米深陷舆论风暴后的关键性 " 破冰 " 行动。网友们的留言也让很多米粉泪奔了。

时间节点深意:选择公司成立纪念日发声,既符合 " 企业叙事 " 的惯性,又为 3 月 29 日 SU7 致死事故的阴霾提供情绪缓冲。沉默期策略:自 4 月 1 日回应事故后,雷军微博、抖音账号分别停更 4 天和 6 天,期间仅通过高管释放 " 小米汽车工厂满负荷运转 " 等信号,这种 " 冷却处理 " 或为降低舆论热度。象征性动作:小米新媒体总监 @神得强 Steven 同步发布 15 年前创业团队围坐小米粥的合影,以初心叙事对冲事故引发的信任危机。

生死事故回顾:从技术崇拜到安全拷问。3 月 29 日晚,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在安徽池祁高速发生碰撞后起火,造成车内 3 人死亡。这起事故将刚上市半年的小米汽车推上风口浪尖。危机应对评估:雷军 4 月 1 日声明中 " 不回避责任 " 的表态收获 63 万点赞,但 " 配合调查 " 的模糊表述被部分网友批评缺乏实质性举措。

在雷军发声后,小米高管集体开启 " 刷屏模式 ",构建多维度叙事框架。战略定调:总裁卢伟冰以 " 十五年,新起点!" 强化业务连续性,REDMI 总经理王腾则用 " 无限进步 " 暗示汽车业务不会因事故停滞,情感共鸣:公关总经理王化 " 加入十年 " 的个人化表达,将企业成长与员工生涯绑定。资本安抚:新媒体团队高频发布 2024 年财报亮点——全年营收 3659 亿元、汽车交付 13.68 万台,对冲事故对投资者信心的冲击。

舆论场撕裂:情怀与质疑的角力,呈现鲜明立场分化。支持派:"15 年从粥到车,中国需要更多雷军式创业者 "," 事故主因是超速,不能因个案否定国产技术突破 "。质疑派:"SU7 宣传‘陆地航母’,实际碰撞得分还没公布 "," 高管集体庆生像公关表演,死者家属赔偿进展呢?" 中立观察:财经博主 @科创新闻指出:" 小米需在创新激进主义与安全敬畏之间找到新平衡点。"

小米汽车未来挑战:技术狂飙后的安全补课,尽管雷军强调 " 这只是开始 ",但小米面临三重考验:1. 产品安全体系:需尽快公布 SU7 碰撞测试数据,建立比国标更严苛的电池热失控防护标准。2. 用户教育机制:针对年轻用户群体(SU7 车主平均年龄 28 岁),开发驾驶风险评估系统。3. 公关范式转型:从 " 创始人 IP 驱动 " 转向 " 危机响应专班 ",参考特斯拉 AI 日模式增强透明度。

博主:@CSF 凯 2024   发文表示:雷军用沸腾的热血在中国科技史上写下灼灼华章,他用工程师的纯粹与理想主义者的炽热,正在重塑中国制造的筋骨。当 SU7 的引擎轰鸣着驶向未来,我们惊叹于他永远年轻的热望。雷军不仅缔造商业传奇,更用燃烧的生命力为所有追梦者写下注脚:世界终将犒赏那些永远沸腾的灵魂。也许,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精神最动人的模样,也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创业史诗。祝贺小米,生日快乐!

当雷军凝视着 15 年前那锅小米粥的照片,他或许比任何人都清楚:从手机到汽车,从小米生态到生死责任,企业的重量早已不同往昔。这场周年庆与事故交织的叙事,既是中国科技企业狂飙时代的缩影,也是所有造车新势力必须直面的成人礼。正如网友所言:" 我们期待小米继续‘发烧’,但绝不允许用户为技术冒险‘发烧’。"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小米 雷军 事故 小米汽车 对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