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真相一直没人告诉你,你一点都不厌蠢。恰恰相反,你非常喜欢「笨蛋」。
诶,先别着急反驳,下面几个人,你更喜欢谁?
李彦宏 vs 雷军
李嘉琦 vs 甲亢哥
陈思诚 vs 王宝强
严嵩 vs 海瑞
你可能觉得这样比不严谨太粗暴,往下看。
在人类的基因里,我们天生乐于看到一个「笨拙」的人变得成功。
回想一下《阿甘正传》。阿甘天生木讷残缺,横穿了美国各大历史事件;不懂算计,却因纯粹专注成为橄榄球星、越战英雄、捕虾大亨。智商 75,成就一万五。
《三傻大闹宝莱坞》,贫民窟的「傻子」,用荒诞的行动挑战教育体制,打了所有「好学生」一巴掌。
《绿皮书》,粗俗白人司机与优雅黑人钢琴家的公路之旅。钢琴家高高在上,但每一次旅途遇到危机,反倒要靠托尼的「野蛮和粗俗」破局。
「笨拙」的人获得成功,是潜藏在我们内心美好的愿望。
因为这样就意味着世界是公平的、向上的、符合道德要求的。
与其说我们喜欢「傻子」,不如说,我们是喜欢付出就有回报、努力就会成功、这种「美好的确定性」。
大智若愚,一直是编剧大师屡试不爽的故事算法。
你要写傻子,就不能只写傻子。
要写傻子单纯的穿透力——他像一面镜子,照出聪明人的迷失。
要写傻子「缺陷即天赋」——社会定义的「残缺」可能是未被理解的超凡。
要写傻子的勇敢和无畏——不计成本,不惧牺牲,以个人之力挑战固若金汤的的系统。
要写傻子野蛮的智慧——有时「不精致」反而能打破僵化的规则。
很多聪明的品牌,偷偷把自己打扮成「愚者」,把对手指认成「权威」,比如在苹果的 1984 的经典广告里,微软是巨头,是垄断一切的「老大哥」。
而苹果,是那个勇敢又愚蠢的女孩:因为有「她」,乔治奥威尔的 1984,就不会变成 1984。
如果你喜欢被控制,想要想成为电子牛马,那就去用微软吧!
老乔骂人真脏啊!
发现了吗?那些「傻子」,常常有策略地展示自己的脆弱和失败,突出他们的「笨拙」和「质朴」。
因为这个故事策略真的有效。
有的人温文尔雅,在门店为新车主鞠躬开门,谦卑地把钥匙递到你手上。有的人高谈阔论,在小区里指点江山,家族年夜饭上纵横捭阖。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聪明人装傻,傻人扮聪明,你是哪一种?
下课。
课后作业:你还看过哪些「大智若愚」的角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