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4-08
【今西安】成为“短剧好莱坞”,西安做对了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3 月底,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了题为《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的报告,其中罗列了以下几组数据:

▲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会长聂辰席在大会上致辞(图:网络)

截至 2024 年 12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10.4 亿人,使用率达 93.8%,连续 6 年保持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第一;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 156 分钟,居所有互联网应用首位,同比增长 3.1%;微短剧的用户规模为 6.62 亿人,半年增长率高达 14.8%;使用率为 59.7%,半年增长率 7.3%;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 101 分钟,与即时通讯基本持平。

省流版本:手机在全国一半人的手里,除了打电话和发微信之外,几乎只剩下刷视频这一项功能了。

而很多陕西人可能已经发现:现在短视频中的 " 含陕量 " 也在急剧提升,伴随着业内 " 男频看西安,女频看重庆 " 的口号,钟楼、城墙、大雁塔、满大街的陕 A 车牌 ...... 频繁成为 " 纯爱战神 "、" 赘婿反杀 " 等都市爽文的背景,这一波吃瓜,居然不知不觉吃到了自己家门口。

继十三朝古都、副省级城市、中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 等光环之后,如今的西安又多了一个头衔—— " 短视频之都 "。

西安成为新晋的 " 短剧好莱坞 ",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实际数据支撑的。

根据 DataEye 公布的《2024 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 年具备较高影响力的短剧平台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和广东三省(市),贡献了全国近七成的热力值总额。但他们的主业是短剧的播放,为他们提供资源的 " 承制方 " 中,则是陕西、河南、浙江三家占了大头,其中陕西又是 C 位中的 C 位,全国平均每 100 部微短剧中,有 60 部都是 "Made in Xi ’ an",光是一个西咸新区,就扎堆着 600 多家影视公司,拍摄总面积达 3 万平米,各种拍摄场景 270 个,已经形成了一条 " 孵化→拍摄→制作→推广→投播 " 的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在西安面前,横店也只配去坐小孩那桌。

▲ 2024 年中国微短剧承制方地区分布(图:DataEye)

其实西安在短视频这条赛道上,并非近几年才弯道超车,而是很早就开了张,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位居领跑全国的地位。

2004 年,西安二台推出了 40 集喜剧电视剧《西安虎家》,讲述生活在顺城巷一个普通大院里的一群人的日常故事,剧集由英达执导,郭达、李琦、朱龙广、石国庆(王木犊)等陕西明星参演,已经初具如今火遍全网的短视频的雏形。之后陕西电视台创办于 2005 年的栏目《都市碎戏》《百家碎戏》,进一步为 " 短剧 " 和一般意义上的电视剧划分了明确的界限——一个 " 碎 " 字,既表示它演绎的都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琐事,也象征其制作规模不大,每集只有十几二十分钟左右。虽然一度也被批制作粗糙、剧情烂俗,但不可否认的是," 碎戏 " 为西安培养出了一大批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片头那句 " 碎戏碎戏,都市碎戏 " 更是无数老陕的青春。

" 你是一个身无长物的小混混,从小爹不疼娘不爱,小学都没上完就辍学,常年在村头的田埂上跟牛羊鸡狗一起刨食。直到有一天,一辆迈巴赫突然停在村口,下来一对眉眼和你有八分相似的男女抱着你就哭,这时你才知道:原来你的真实身份竟然是首富家走失多年的大少爷,从此你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你可能会觉得连 AI 都写不出来这种俗不可耐的剧情,但事实是:这就是现今绝大多数短剧的基础套路,看的时候不需要携带智商,就主打一个简单粗暴的爽感,越无脑观众反而越爱看。《无双》就是这类 " 爽片 " 中的佼佼者。

无双》(图:网络

《无双》的出品方是西安的一家企业——西安丰行文化公司,张孝君导演,缴沛凯主演,讲述一个 " 赘婿逆袭成战神 " 的俗套故事,只拍摄了 10 天,总投资不到 50 万元,属于典型的低成本小制作。但自 2023 年 8 月 25 日起在微信小程序上线后,短短 8 天收入就超过一亿元,在抖音的累计点赞量超过 4 万次,收藏超过 5000,单集最高点赞量近万。可以说,《无双》的爆火,本身就又可以拍成一部 " 爽文 " 主题的短剧。

当然,《无双》这一个亿的收入,在经历了制片、编剧、后期等各路工作人员的瓜分之后,真正划到出品方银行账户上的数字已经所剩无几。但即使如此,其利润肯定也是大大超过成本的,《无双》可以说给业界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短视频行业,是能赚钱的。

2023 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关键年份,从这一年开始,全国正式进入 " 后疫情时代 "。之前的三年疫情期间,很多广告公司业务停滞,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另辟蹊径拓展新赛道来创收,一些人想到了把网上的所谓 " 低质量无脑爽文 " 拿来 " 影视化 ",再投放到抖音之类平台上,结果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想到:不光火了,甚至来钱比之前老老实实写软文做广告都快。于是从 2023 年开始,很多信息流广告公司都在短剧这条路上一去不返。

▲西咸新区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图;网络)

根据业内人士的爆料,现在西安的绝大部分短剧承制公司,基本都是以信息流广告公司为基础改组发展起来的。很多之前曾拍摄过 " 碎戏 " 的演员,都活跃在短视频的拍摄现场。

短剧在西安走上 " 剧生巅峰 ",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循。

一方面,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比起少看一集就会严重影响到观感的连续剧,短小精悍、每集都是独立故事、可以用来填充碎片时间的短剧更符合大多数观众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西安人的骨子里刻着一种对于 " 碎戏 " 的特殊情怀,依靠着十几二十年前《都市碎戏》和《百家碎戏》培养起来的群众基础,西安短剧在 2023 年迎来了野蛮生长期,借着《无双》一炮而红的东风,大量剧本和订单合作流向西安,招聘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关于短剧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招募信息随处可见,一些较有名气的西安短剧承制公司每月产能超过 200 部,几乎全年无休。

两年多的时间里,无数短视频从业者汇聚西安,一时堪称群英荟萃,甚至有人调侃,西安已经成了足以和横店分庭抗礼的 " 竖店 "。

毕竟嘛,"Xi ’ An" 这个拼音,你可以分开拼成 " 西安 ",也可以连起来读 " 闲 "。

▲西安的短剧演员(图:网络)

但按惯例,当一条赛道上的选手越来越多,蓝海变成了红海,内卷就必然会出现,同时带来残酷的行业竞争——健康良性的竞争是任何行当都不可或缺的,但随着竞争力度的加剧,乱象也就不可避免。

传统短剧的特点是 " 三低 " ——低成本、低周期、低质量要求,投资方采取 " 广撒网 " 的方式进行推送和宣发。理论上,平台只会选择那些质量过得去的作品,最终能正式上线的可能是百里挑一,这时候短剧 " 三低 " 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哪怕拍了十部最后只播出一部,就至少能保证不亏。

但是蛋糕无论有多大,都总是有限的,想吃的人越来越多,拍摄成本、人力成本、场景成本随之水涨船高。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演员的片酬,2023 年,演员的片酬基本都还是按天算的,大部分都是一天几百至一千元,多的最高也就到 3000 元。而现在,短剧演员也演化出了三六九等," 顶流 " 的 " 日薪 " 已经超过 3 万元。

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问题能用钱解决,那它就不是问题。西安凭借《无双》为代表的短剧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之后,全国人民闻风而起,开始纷纷以 " 烧钱 " 彰显着自己入局的决心:2024 年 2 月,杭州余杭区设立 2 个亿的 " 网络微短剧发展基金 ",给予符合条件的剧本方、版权方、制作方拍摄补助;6 月,上海宣布设立每年 5000 万元的 " 微短剧产业引导经费 ";8 月,深圳出台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短视频企业发放 10 万~100 万元不等的奖励;10 月,郑州宣布将给精品微短剧最高 30 万元的奖励 ......

发现更容易吃到饭了,大家也就不再那么热情地干活了。于是尽管各地投入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真正的精品短视频却越来越少,短剧行业也因此出现了泡沫化的趋势。

西安(也包括全国所有城市)的短剧,现阶段正陷在一个很深的泥沼里:发展过快,鱼龙混杂,相关的监管规则却跟不上,很多负面消息由此而不断滋生。

清除泡沫、完善规则、加强监管,短剧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良性发展的朝阳行业。但愿西安不要在这一波泼天的流量中迷失了自我。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标签

短视频 好莱坞 浙江 陕西 横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