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Klout克劳锐 04-08
对话吴姗姗:从提问者到解题人,畅聊创始人IP的打造方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点击视频查看《话媒堂》访谈

在摄像机前,她是游刃有余的对话者;企业家身后,她是创始人 IP 打造的智囊团。

从周鸿祎的 AI 战略到雷军的 " 单月涨粉 210 万 " 神话,她以个性化互动方式和深入的热点话题讨论,访谈各个行业的创始人,提炼企业成长精华、分析行业趋势,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当吴姗姗以 " 创始人 IP 顾问 " 身份站上 2024 年行业风口时,许多人好奇:为何这个曾以提问为职业的她,转身成为创始人 IP 浪潮的 " 摆渡人 "?

本期,克劳锐特别邀请到吴姗姗做客大咖专访精品栏目——《话媒堂》,一起畅聊关于创始人 IP" 的打造方法。

流量焦虑撞上人格红利

创始人 IP 的必然性论证

克劳锐采访镜头前的吴姗姗,依然带着主持人特有的敏锐与高能量气场,但当谈及创始人 IP 时,她的身份已然切换为战略顾问 @吴姗姗面对面。

图片源自抖音

这场转型始于 2024 年初与周鸿祎的合作——作为 360 创始人 IP 战略的陪跑者,她被邀请为顾问亲历了创始人 IP 从 " 流量游戏 " 升维至 " 战略基建 " 的过程。

吴姗姗在采访中讲到了她的观察:企业家 IP 界的佼佼者雷军的账号,在 2023 年涨了 160 万粉丝,而 2024 年单日涨粉 7 万,单月涨粉 210 万,也就是说,雷军 2024 年的时候单月涨粉的数字超过了 2023 年一整年。

她认为,这并非偶然,而是创始人 IP 的战略价值爆发,即 " 非常有意识地配合自己的产品发布去做企业家 IP"。

" 创始人的两项任务一是做出创新的产品或者是服务,二是通过营销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让消费者知道。" 吴姗姗引用了德鲁克的企业家使命理论,将张朝阳、俞敏洪等案例串联成一条清晰脉络——当传统品牌传播失效时,人格化传播正在成为最高效的破局点。

那么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她也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论:" 越是成长期的小企业,越是应该去做创始人 IP。"

在她观察中,2024 年,品牌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的投放,ROI 越来越低了,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们都共同面临一个残酷的传播现实。

引用江南春的判断,吴姗姗认为 "IP 打造是新时代最确定的营销方式 ",那些将创始人 IP 与产品战略深度绑定的企业,往往能用真实故事击穿流量壁垒。

体系化作战

从方法论到陪跑机制的深度拆解

当谈到企业家打造 IP 常犯的错误时,吴姗姗也直析到本质,她说:多数人把 IP 当作锦上添花的选修课,却要求它产生必修课的成效。

她列举了两个典型误区:战略重视不足导致资源投入缺失,自我视角过重造成内容脱离用户需求。这些认知偏差,在那些把账号做成企业宣传片的案例中尤为明显。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企业家 IP,企业家需要衡量创始人 IP 的获客成本是否低于现有渠道,这时企业家不必 " 剃头挑子一头热 " 而要自己算的一笔账。

吴姗姗认为 e 人或外向的人或许应对 C 端市场的 IP 打造会更得心应手,但与 MBTI 无关的是,企业家要具备持续分享的动能,这场战役或许才值得 All in。

对于切实有 IP 打造需求和条件的人,吴姗姗为其提供一套遵循认知升级规律的体系。她将培训体系概括为三层递进结构:

首先厘清 IP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Why),接着搭建账号定位与内容框架,其中包含人设视频、产品视频、业务视频等多个细分方向(How),最终锤炼爆款文案的细节技法(What)。

这种金字塔模型,在周鸿祎从 "360 教主 " 到 "AI 布道者 " 的转型中得到了验证。

对于长期陪跑业务,吴姗姗更像是承担着为 "IP 健身私教 " 的工作,在不断的问题和反馈中提供多数企业家需要的持续内容校准。

这种陪伴不仅涉及选题策划,更包括热点结合、人设强化等精细运营。而所有动作的核心,始终围绕她反复强调的准则——发现最真实、易传播、易记忆的人格特质," 发现你的美 " 并放到最大。

自媒体建筑所

打造 IP、打造灯塔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都意识到了个人 IP 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拥有一个鲜明的个人形象,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在吴姗姗看来,创始人打造 IP 除了切实的引流变现之外,更有一种强烈的利他性。当企业家的个人储备输出对别人有用," 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感的事情 "。

她也在账号中去持续更新做创始人 IP 的认知迭代,帮助更多 " 有兴趣或者是有点点想做 IP 的创始人 "。在这个角度观照吴姗姗,她第一个打造的 IP 是其实是自己——在自我迭代中优化自己、优化产品。

用看似商业无关的理念,吴姗姗认为这实则是一种 " 灯塔 " 的筑造之旅,她总说 " 一个人得先成为灯塔,他才可能做好自己,然后进而影响他人,最后再影响社会 "。

对于 IP,她的理解带有一些禅意:" 借势修人 " ——思考以什么样的面目和价值去造福身边的人、影响身边的人。这恰恰是商业的本质,因为商业最初的目标即是 " 我为你,你为我 "。

这并不意味着吴姗姗是空谈的理想主义者。她将方法论置于真实商业环境检验。

比如,通过 " 访谈 1000 个 CEO",沉淀行业认知的同时反哺课程体系;而 " 跟主持人看世界 " 的跨界内容,则意外成为连接传统企业与新锐创业者的桥梁。

说到《访谈 1000 个 CEO》这一系列长视频,吴姗姗坦言,这实际是个很差的商业模式。那么在大量吃力繁琐的投入中,她也看到了做内容要坚持把握的长期主义。这样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 我很希望通过这么一个节目,让更多的我觉得很优秀的人把他的思想传递出来——让很多的人通过看这个访谈节目也能对自己有帮助,而且是确实有这样的作用。" 她在采访中说道。

2025 年的吴姗姗计划筹备发布 24 条访谈," 不给自己定太高的任务,就一个月 2 条就行了,再多真的太累了 "。

创造价值,提供价值。如果说,主持人的身份带给吴姗姗通过提问洞察人身上特质的技能,企业 IP 顾问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她价值观触及并生根的领域。

在访谈尾声,面对那些渴望速成的创业者,吴姗姗给出了的建议是:对热爱勇于试错,并保持迭代勇气。

写在最后

回顾吴姗姗跨界带来的独特优势:主持人的对话技巧,能快速捕捉企业家的人格闪光点;自媒体创作经验,倒逼出结构化方法论;而 IP 顾问角色,本质上是在帮助企业撰写 " 商业剧本 "。

这种复合能力,在她为不同量级企业定制 IP 方案时展现出特殊价值——既能理解巨头企业的战略诉求,也懂中小企业的生存焦虑。

她说:" 当这个超级个体时代已到来,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只要我们抓住高频和热点这两个关键词,不断打磨自己的个人 IP,就一定能够在这个时代中脱颖而出。"

当更多创始人通过 IP 被看见,商业生态也会有充满更多人性魅力的可能。

最后,吴姗姗表示希望她的分享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就用她的一句祝福来结束本次的访谈: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这个超级个体时代的超级个体!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