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04-08
Find X8s全球最窄边框功臣曝光!天马“屏”实力改写格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4 月 10 日,OPPO Find X8s 即将全球首发,为全球科技圈掀起了一场 " 视觉革命 " —— Find X8s 搭载的 6.3 英寸 AMOLED 屏幕以 1.25mm 的极窄边框刷新行业纪录,近乎 " 无界 " 的沉浸体验让消费者直呼 " 未来已来 "。

图源:雷科技摄制

不过,我们今天想聊的并不是 Find X8s,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 1.25mm 窄边框背后的技术提供者——天马微电子。

天马微电子,也就是与京东方、维信诺一起称为移动显示三巨头的天马显示,为了探寻 1.25mm 边框背后的制造工艺,4 月 3 日,雷科技受天马邀请,来到了天马微电子厦门 TM18 工厂,探寻全球最窄四等边显示屏的制造秘密。

这几年来,天马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显示界的比亚迪,这点从入厂参观前的企业高管宣讲就能看得出来,即把对技术的尊重放在了第一位。客观来说有利也有弊,利是自己多年打造了无数的技术鱼塘,弊是外界消费者对天马的认知可能有些片面。

天马的高管向雷科技表示:这是天马继武汉 G6 产业基地探访过后,又一次公开邀请媒体参观工厂的生产过程,也是希望多与媒体深度打交道。以前只是想着把产品做好,但如今行业竞争之激烈,倒逼着供应商们也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因此,天马邀请我们参观工厂这事,我认为是天马自身改变的开始。

  图源:雷科技摄制

天马是雷科技为数不多,参观完觉得不开放工厂旅游有点可惜的企业,大家应该都看过雷军介绍小米汽车工厂,天马的整体环境,就跟小米汽车工厂差不多,整洁,高效、自动化程度高。

为确保精密设备的最佳运行环境,整个车间的洁净度超越了医院手术室的标准。空气中的颗粒物必须小于 3 微米,且每立方米数量不超过 100 个。进入这个充满未来感的车间,需穿上特制的无尘服,经过风淋室,体现了天马对极致洁净的追求。

在工厂里面," 活人 " 屈指可数,一切都是自动化运行,只有为数不多的测试监督岗,才有一两位工人在做屏幕的 " 暴力测试 "。

图源:天马微电子

其余部分,都是我们普通人 " 不明觉厉 " 的高科技设备,虽然不懂,但大受震撼。

置身于产线中,我们目睹了玻璃基板如何在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协同作用下,化身为高精尖的显示屏幕。这里不仅汇集了价值连城的投影式曝光机等高精尖设备,更处处彰显着天马对品质和技术的执着追求。

在中控室,一面巨大的蓝色屏幕实时展示着工厂的全貌和关键数据。这里仿佛是智能化生产的作战中心,让人感受到科技与生产的完美融合。

从 TM18 工厂的每一块屏幕中,都能窥见中国制造业从 " 跟跑 " 到 " 领跑 " 的蜕变。42 年专注中小显示领域的战略定力、480 亿元重注技术革新的魄力,以及将科幻场景变为生产日常的执行力,共同铸就了这座 " 屏 " 定天下的智造堡垒。这里没有喧嚣的流水线,只有静默中迸发的科技力量。

天马是中国目前生存下来的历史最悠久的显示企业,企业史比大家熟知的京东方(成立于 1993 年)还要长 10 年。

天马的故事是从一段使命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百业待兴,引进一家现代成衣加工厂都算先进产业,更不要说是代表着现代高科技结晶的液晶显示产业了。天马的成立,无疑就是那个时代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科技潮流的历史缩影。

与主要做电视大屏的京东方、TCL 华星不同,天马专注做中小屏,比如从最早的女士手表屏,到 90 年代的电子宠物屏、游戏机屏、传呼机屏、汽车仪表屏,再到 00 年代的功能手机屏、工业应用屏,以及现在主推的手机折叠屏、车载屏和专业显示屏等。

  图源:雷科技摄制

其中,手机显示业务方面,天马 LTPS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连续七年全球第一,柔性 AMOLED 智能手机业务快速增长,2024 年实现柔性 AMOLED 手机主屏幕出货量全球第三。

除此之外,天马在显示技术沉淀上,还拥有目前市面上未出现的神秘技术,1.25mm 是目前手机最窄边框,但远远不是天马的极限,据天马透露,还有更窄的边框正在工厂中待命。

雷科技还在工厂展示区看到了一款与华为不同的三折叠方案,目前天马已实现了多形态折叠技术,在模组堆叠轻薄化基础上,该技术实现了二折、三折 G 形态、Z 形态,抽拉等多种折叠方案。前段时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传音旗下 TECNO 首款三折叠产品—— PHANTOM ULTIMATE 2 概念机震撼亮相,该款概念机搭载的三折叠屏便是来源于天马此项技术。

  图源:雷科技摄制

而在车载显示方面,天马是几家屏厂里最早布局车载显示的,从 80 年代末开始布局,基于过去 30 多年的技术积淀与研发创新,天马已实现了各个应用场景的产品技术全覆盖,构建了涵盖 a-Si、LTPS、Oxide、OLED、Micro-LED 的全技术版图,以及实现了从传统的仪表、中控、抬头显示、后座娱乐,再到副驾、扶手、后视镜、吸顶显示等多元化的场景应用,全面满足用户多元化应用需求。

根据 Omdia 数据,目前天马车规显示与仪表显示出货量已连续五年全球第一,2024 年车载抬头显示(HUD)首次登顶全球第一。另外,客户方面也已实现全球汽车品牌覆盖 95%,新能源汽车品牌覆盖 92%。

  图源:雷科技摄制

事实上,小屏比大屏更难做,因为小屏的像素密度更高,外形更多变,技术规格更高,产品迭代更快,并且对产线的灵活运营度要求更高。

中国显示产业之所以能实现华丽转身,是因为以天马为代表的显示领域龙头企业一直在坚持走艰难而正确的路。在雷科技与天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感受到天马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  首先,在这个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年代,天马人身上拥有难能可贵的定力。 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涌现了煤炭、房地产等暴富风口。很多公司都禁不住诱惑,投身其中赚快钱。

但天马却不为所动,始终坚守主业,用 40 多年时间把一块小小的屏幕做到极致。最终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能 " 造屏 ",更能 " 定义屏 "。

长期以来,天马如同屏幕行业的 " 影子武士 ",其产品隐身于各大终端品牌的光环之后。然而,4 月 3 日的这场工厂开放日,却释放出强烈信号:这家供应链巨头正主动走向台前。

坦率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作为供应商的天马走向台前的主要原因,是想通过不断强化终端市场认知,去反向推动在 B 端市场的销量。好比如今的汽车行业,动力电池方面大家都认宁德时代,如果再把时间指针往前拨动,高通、英特尔等,也都是这样的策略。

首先,技术话语权需要品牌背书。在 OLED 领域,三星曾凭借 " 自研自产自用 " 的模式垄断高端市场。天马若想突破 " 供应商 " 的身份局限,必须通过品牌曝光建立消费者认知,进而倒逼终端厂商采用更高规格的国产屏幕。

目前产业链竞争正进入生态博弈阶段。 随着新能源汽车、AI 智能设备等新场景爆发,屏幕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天马需要通过与媒体、公众的直接对话,传递其 " 显示 +" 战略——从手机屏到车载巨幕再到智能医疗领域,天马正以屏幕为支点,撬动万亿级智能生态。

更深层的逻辑在于 " 价值认同 " 的重塑。 过去,中国制造常被贴上 " 低价代工 " 的标签。而天马通过开放工厂、展示核心技术,试图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能 " 造屏 ",更能 " 定义屏 "。这种叙事转变,恰与国家 " 制造强国 " 战略同频共振。正如天马高管在媒体座谈会上强调:" 我们要让全球消费者看到,最好的屏幕可以来自中国。"

从天马 40 多年的历程回望,中国制造的蜕变轨迹清晰可见:80 年代引进日本生产线时的 " 学徒 " 姿态,90 年代 CRT 时代的艰难追赶,到如今 OLED 赛道的全面领跑,每一次技术迭代都是一次生死突围。而 Find X8s 的 " 无界 " 屏幕,恰是这场突围战的最新注脚。

当我们走出天马工厂时,夕阳正将金辉洒向的天马微电子厦门工厂。这片土地上,每天有数十万块屏幕流向全球,它们不仅是科技产品的 " 眼睛 ",更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攀登价值链高端的刻度尺。

雷科技评论:" 天马的故事证明,中国创新不是‘弯道超车’,而是一场厚积薄发的‘耐力赛’。"在这场赛事中,天马已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而它的下一步,或许将重新定义人类与屏幕交互的未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自动化 小米汽车 机器人 三巨头 雷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