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安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 zhijuzk)
▼
一
一季度任务调度会上,气氛不太融洽。
刘局长正襟危坐,对面的各部门负责人耷拉着脑袋,不敢与其对视。任务分解表上,大片的红色格外刺目——表示很多指标都不尽如人意。
会议第一项内容是各部门作汇报,过程中刘局长多次打断并提问,有些问题还很刁钻,好几人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 你看你还能干吗?不能干赶紧滚蛋!" 刘局长极为不满,然后就是一些只能消音的哔哔声。
二
某位负责人衣着较为个性,这显然极易成为被攻击的点。
" 吊儿郎当的,像什么样子!" 刘局长在批评完他的汇报后,锐评起他的外表。
刘局长的发火当然不能没有结果,在一顿输出后,他得到了统一且让他满意的答复:不讲条件,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终于结束,单位中层们面面相觑,然后默契地堆出了一个苦笑。
三
刘局长爱骂人的习惯,让下属们不自觉与他保持了距离。就连以前抢手的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也变得人人避之。
在多次民主测评中,刘局长评分一般,简单说就是群众基础一般。可不嘛,谁喜欢天天被骂呢?
既然影响民心,那么刘局长为何爱骂人?
这当然不是天生的,尤其是对一位走上了领导岗位的人来说。
其次刘局长也知道骂人容易得罪人,但他有一套自己的逻辑。
四
刘局长所在的局是大局,负责了好几项核心指标。
前一任局长是个老好人,他很愿意听取干部们工作中的困难,也愿意为他们发声,导致的结果是很多指标不尽如人意。
指标不好,虽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上面只关注是否完成。于是老好人局长遭狠批不算,还被发配至边缘部门。
作为年轻干部代表,刘局长临危受命,他知道 " 慈不带兵 " 的道理,也知道想要扭转局面必须下猛药。
五
刚来单位,他就发现这些家伙在宽松的管理环境下,多少有一些 " 毛病 "。
讲困难多,说办法少;不敢协调,害怕担责等等。
虽然这里面的确有客观困难,但刘局长深谙 " 不讲条件 " 的奥义。有困难怎么了?甚至涉嫌不合规又怎么了?总之上级要求必须完成!
事实证明,刘局长的 " 骂人工作法 " 的确效果显著。
至少表面上看,下属们都 " 懂事 " 了很多。好几年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在刘局长治下,愣是奇迹般的完成了。
只是,每个月刘局长的办公桌上,都会多了几张辞职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