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9 日,2025 年第一季度 " 陕西好人榜 " 发布仪式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暨 " 新发展 陕西范 " 公益广告大赛颁奖及新赛启动仪式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办。
经逐级遴选推荐、专家评审、网络公示等环节,本期共有 36 人(组)入选 2025 年第一季度 " 陕西好人榜 ",其中榆林市张琴琴当选助人为乐 " 陕西好人 "、刘满成当选见义勇为 " 陕西好人 "、蔡永恒当选敬业奉献 " 陕西好人 "、折明明当选自强励志 " 陕西好人 "。
近年来,榆林市致力发现和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和温情故事,让一个个平凡而又非凡的身影成为家喻户晓的道德楷模。截至目前,榆林市累计推出全国道德模范 2 人," 中国好人 " 72 人(组),陕西省级道德模范 22 人," 陕西好人 " 161 人(组),榆林市道德模范 222 人," 榆林好人 " 1931 人。他们身处平凡,善举不凡,他们用实际行动标注了新时代的精神坐标,让善行义举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榆林好人 " 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绘就文明榆林的温暖底色,凝聚更多城市精神力量。
张琴琴
1963 年 12 月生,佳县佳芦镇香炉寺社区居民。
农民出身的张琴琴,多年来一直活跃在社区小巷,资助脑瘫患者、照顾 " 三无 " 老人、陪伴留守儿童 …… 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踏歌前行,成了佳县人人称道的 " 当代活雷锋 "。
张琴琴原是佳县城郊吕家坪村的一个农民,以种菜、卖菜为生,1986 年迫于生计,在佳县做起了小本生意,她诚信经营、热心助人的名声远近皆知。生意步入正轨后,她不忘曾经困难时爱心人士的帮助,多年来,她孝老爱亲、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誓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受困群众。
2007 年,张琴琴得知村民李宗保的孙子先天脑瘫、家里为其治病负债累累生活困难的情况后,她主动上门看望,并决定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整整 16 年花销数万元,但她无怨无悔。她坚持照顾 " 三无 " 残疾人崔爱奴、困难老人李富娥,定期为他们打扫卫生、买米面油等、聊天解闷。成为佳县 " 葭州一点爱 " 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协会志愿者后,更是无私传递爱和温暖,连续 9 年参加 " 爱心助考 " 公益活动,筹资捐款深入山区给留守老人,节假日陪伴问候留守儿童。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唱响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爱的赞歌!
刘满成
2006 年 9 月生,横山区韩岔镇李保梁村村民。
2024 年 11 月 16 日,刘满成在兼职送外卖途经横山区护城河望霞桥时,突遇一成年男子不慎落水,危机时刻他当即扔下外套与头盔,不顾河水的冰冷刺骨,毅然跳入水中救人。虽然他不擅长游泳,但他内心的善良与勇敢驱使着他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水中,与时间赛跑,与危险较量,只为紧紧抓住那在生死边缘挣扎的落水者,拼尽全力往岸边游。当刘满成拖着落水者靠近岸边时,他体力透支严重,最终在过往群众的合力营救下成功救起落水者。上岸后,他发现落水男子意识模糊、嘴唇发紫,刘满成凭借所学急救知识,立即为其做心肺复苏。几分钟后,男子意识恢复,救护车也赶到,他继续奔赴在送外卖的道路上。
一番惊心动魄的水中救援和岸上抢救,刘满成不仅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更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个平凡的外卖小哥,用行动书写不平凡,成为我们身边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他让我们相信,善良和勇敢是人性中最闪耀的品质,温暖了一座城。
蔡永恒
1977 年 5 月生,子洲县马岔镇中心小学教师。
蔡永恒从小身患残疾,只能借助拐杖行走,在他成长过程中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倍的努力。一次偶然的机会,蔡永恒成了一名乡村教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当他看到大山里那一双双热爱学习、渴求知识的眼睛,他坚定心中的信念 -- 不能有被知识遗忘的角落,一干就是 27 年。27 年来,他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拿着粉笔,辗转于各村小教书,用坏了 50 多根拐杖 , 把一个个山里娃送出大山,哪里有公办教师不愿去的地方,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有学龄儿童,哪里就会留下了他教学育人的足迹,从未因自身的残疾而停止前进的步伐,播撒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27 年的扎根农村,执着坚守,起早贪黑,辛勤耕耘,他无怨无悔。回首他的人生,痛苦和磨难已然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使他的生命充实而有意义。2015 年,蔡永恒荣获 " 马云最美乡村教师奖 "。凭着一名代课教师的身份,守护着山里的孩子,用拐杖书写爱的人生誓言。
折明明
1996 年 12 月生,绥德县石家湾镇沙滩坪村村民。
4 岁时,一场车祸导致折明明高位截瘫,失去站立行走的机会,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彻底结束了。12 岁那年,他懵懂发现自己未来的道路虚无缥缈,更可怕的是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找不到突破口。
自 2015 年以来,在脱贫及乡村振兴政策的鼓励下,折明明激发内生动力,尝试着手工艺品编织并进行销售,找到了在轮椅上也能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他通过网上查阅视频资料、学习编制技巧,制作出一批诸如纸盒、挎包、台灯、笔筒等精致、实用的手工艺编织品。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他成立绥德县晨星民间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为村里的农闲妇女、残疾人指导教授编织技术。他不断学习,加入到公益助残直播带货的行列,与当地部分特产公司合作,创立了 " 折明明陕北特产大礼包 ",并获得 " 榆林好产品 " 称号。
折明明自强自立,先后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脱贫先进事迹报告、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等活动,在全国各地和省内各地市宣讲党的好政策。
来源 / 文明榆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