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4 月 10 日消息,利用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集的样品,中国科学家再次有了重大发现,首次测定了月背月慢的含水量,明显低于月球正面,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约 45 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原始地球,抛射出的物质经过重新吸积,形成了月球。这就是月球的大碰撞起源假说。
经过这次天地大碰撞,月球的水分被几乎蒸发殆尽,而在近 20 年来,关于月幔中的含水量到底是多还是少,一直争议不断,但此前的所有研究成果都是关于月球正面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胡森研究员、林杨挺研究员联合南京大学的惠鹤九教授团队,共同对嫦娥六号玄武岩岩屑样品开展了源区水含量的研究。
结果显示,嫦娥六号玄武岩的月幔源区水含量仅为 1-1.5 微克 / 克 ( 1 微克等于百万分之一克 ) ,也就是 1 吨月慢物质中也只有 1-1.5 克的水。
这是已报道数据中的最低值,表明月球背面比正面更 " 干 "。
至于原因,可能是月球南极艾特肯撞击事件,改造了月幔源区的水。
这为月球大碰撞起源假说提供了关键证据,但也让月球找水越发困难。
PS:月球和地球类似,也分为三层,从外到里分别是月壳、月慢、月核。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