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1 年国药集团入主后,中医药企业太极集团 ( 600129.SH ) 迅速驶入业绩增长快车道,归母净利润两年间翻了 2.35 倍。然而就在外界以为太极集团业绩将继续腾飞时,公司却在 2024 年突然踩下业绩增长的急刹车。据太极集团近期发布的 2024 年年报,公司实现营收 123.86 亿元,同比下滑 20.72%,归母净利润仅为 2665.27 万元,同比骤降 96.76%。
证券之星注意到,就在年报披露前夕,太极集团突然发布了一则子公司补缴税款公告,旗下两家子公司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约 1 亿元。短期看,该补税风波令公司本就严峻的业绩雪上加霜,长期看,因税务合规问题,是否会影响涉事子公司参与国家集采,仍待进一步观察。抛开这次负面事件,太极集团曾提出力争在 " 十四五 " 末实现营业收入 500 亿元的目标,今年已是 " 十四五 " 规划收官之年,但面临 2024 年核心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销量大幅下滑,近十年来研发成果和产品储备近乎停滞的现状,公司似乎距离前述目标正愈发遥远。
西南药业子公司被列入集采黑名单
公告显示,涉及补税的企业为太极集团的控股子公司西南药业和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药材公司,其中西南药业需补缴税款约 8000 万元;中药材公司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约 2000 万元。尽管太极集团表示此次不涉及行政处罚,但此番税务风波不仅使上市公司 2024 年的业绩进一步承压,涉事公司后续的产品销售情况是否会受到影响,也有待观察。
证券之星了解到,西南药业于 2003 年并入太极集团,该公司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麻醉药及精神类药品定点生产企业,其有 500 多个生产批文,拥有益保世灵、洛芬待因缓释片、散列通、芬尼康、美菲康及涵盖各个治疗领域的普药产品。
西南药业近年的盈利情况并不稳定。2021 年,西南药业净利润为亏损 2.13 亿元,2022-2023 年刚企稳至 2.1 亿元,2024 年又陷入 1 亿元亏损。值得注意,税收合规是国家集采的硬性门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参与政府采购 ( 含国家集采 ) 的供应商需满足 "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这也意味着,若西南药业后续的信用评级下降,进而影响其在集采中的综合评分,未来中标资格或被短期冻结。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4 年年报中,太极集团还披露了西南药业于报告期内撤回了缩宫素注射液的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而在 2021 年至 2023 年,公司未有研发项目取消或药 ( 产 ) 品未获得审批情况。
事实上,太极集团近期遭遇的合规风波并不止于此。据了解,在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间苯三酚为该批次集采中竞争最激烈的品种之一,35 家参与竞标的企业中仅有 9 家中标,最终智森生物苯三酚注射液在第十批国采中以 0.22 元 / 支价格中选。今年 3 月 17 日,四川省药监局发布的监督检查通告,智森生物未能对受托生产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受托生产企业太极制药部分批次产品关键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未按规范要求开展偏差处理,综合评定结论为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GMP ) 要求。
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同日发文,决定取消智森生物间苯三酚注射液中选资格,同时将智森生物和太极制药列入 " 违规名单 ",暂停 2 家企业自 2025 年 3 月 18 日至 2026 年 9 月 17 日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
证券之星查询发现,太极制药为西南药业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为 74.65%。而孙公司被列入集采黑名单,不仅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也给太极集团的品牌声誉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王牌产品风光不再
即便抛开税务风波,太极集团的业绩还是亮起了红灯。公司今年 1 月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 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幅下滑:80.98% 和 82.67%。公司解释称,受 2023 年同期高基数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较高的影响。与此同时,公司的营收从双位数增长骤降至 20.72% 的断崖式下跌,公司解释称主要系受医药行业政策影响核心产品销售下降所致。
太极集团旗下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分别为: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中药材资源。2024 年,公司来自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的收入分别同比下降 32.25% 和 9%,显然医药工业板块出现了明显的失速。据了解,医药工业主要生产中成药和西药,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是医药工业板块的明星大单品。作为传统的防暑药物,藿香正气近年受益全球气温变暖迎来热销,其年收入从 2021 年的 9.2 亿元飙升至 2023 年的 22.71 亿元。然而在在 2024 年,太极集团未具体披露该大单品的收入情况,不过从销量侧看,2024 年公司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 10ml × 10 支 × 70 盒的销量为 9236.79 万盒,同比下滑 35.34%,产量更是腰斩 51.2%。
库存隐忧早在 2021 年就已埋下。证券之星注意到,2021 年至 2023 年,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产品库存激增。以 10ml × 10 支 × 70 盒的规格为例,公司前述各期的库存量分别同比增长:78.06%、32.49% 和 112.30%,且库存增速持续高于同期销量。而在 2024 年,该产品的库存量出现了负增长,为同比下降 20.81%,印证市场需求透支与渠道库存出清压力。
尽管太极集团在 2023 年年报中曾披露,2023 年度非处方药排名中,藿香正气口服液荣获 " 中成药•感冒暑湿类 " 第一名。但并不意味着依靠这款明星单品公司就可以 " 高枕无忧。" 一方面,藿香正气市场近年涌入越来越多的厂商,公司的明星单品如今面对超 600 家竞品厂商围剿。另一方面,虽然 2021 年国药集团入主了太极集团,但公司 " 重营销轻研发 " 的导向短期内较难改变,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三年合计研发费用约为 6.2 亿元,不足同期合计 131.53 亿元销售费用的 1/20。
对比年报数据可以发现,2012 年,公司在年报中提及 " 近 10 年来,成功研发新药 40 个、获国家新药证书 32 个、生产批件 65 个、临床批件 16 个 "。而在 2024 年年报中,公司的相关表述为 " 近 20 年来,公司科研成果丰硕,成功研发新药 40 余个、获国家新药证书 30 余个、生产批件 70 余个、临床批件 20 余个。" 自 2012 年以来新药研发成果近乎停滞——近十年仅新增 10 个生产批件、4 个临床批件,显然公司没有培育出与藿香正气同等量级的大单品。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其他产品线同样喜忧参半: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销量暴跌 54.7%,急支糖浆与鼻窦炎口服液虽现微增,但能否持续存疑。站在 " 十四五 " 收官节点,距离 500 亿元营收目标仅剩一年,而 2024 年营收不足 124 亿元,太极集团正面临从产品断层到市场份额流失的全方位挑战。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吴凡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