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顶着 " 杭州六小龙 " 的名号,那个隐藏在 " 酷家乐 " 背后的低调公司,在今年开年一举闻名天下知。
2010 年,黄晓煌进入英伟达 CUDA 团队。15 年后,他带着自己创办的群核科技,作为英伟达 Inception Startup 中的少数中国企业代表参展英伟达 GTC 大会,跟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谈笑风生。
GTC 期间,群核科技展示空间智能平台,开源空间理解模型,分享其产品如何让机器人完成从认知理解到行动交互的完整闭环训练。
这与英伟达押注物理 AI 的战略布局,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微妙共振。
▲黄晓煌与黄仁勋合影(图片来源于黄晓煌朋友圈)
对于群核科技来说,2025 年显然是格外特别的一年。2 月 14 日,群核科技刚刚迈出赴港上市的关键一步——正式递表港交所,向 " 空间智能第一股 " 发起冲刺。
在其招股书中,AI、云、GPU、空间智能、AIGC、智能机器人、AR/VR、具身人工智能、合成数据 …… 这些当前科技热词都高频出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 2023 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计,群核科技是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按 2023 年收入计,群核科技是中国最大的空间设计行业软件提供商。其产品不仅适用于现实空间,也适用于具身智能训练等虚拟环境。
" 很多(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 黄晓煌告诉智东西。
据招股书披露,由 " 稚晖君 " 创办的知名人形机器人独角兽智元机器人已与群核科技在机器人训练数据解决方案领域达成友好合作,并取得显著进展。
在群核科技 GTC 2025 展台上,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黄晓煌与智东西进行了深入交流,这家在空间设计领域风光无限的公司正在从旧光环中走出,迈向空间智能和物理 AI 的星辰大海。
▲群核科技全景图
一、拿英伟达全额奖学金,卖英伟达股票创业,从空间设计到空间智能
在 GTC 大会与黄仁勋见面热聊后,黄晓煌发朋友圈分享了一段文字:
" 总被调侃如果不卖英伟达股票用来创业,和群核科技的回报,哪个值钱?我觉得,从 GPU 高性能计算到今天具身智能训练,创业一路受到英伟达和老黄的思想的影响是毕生财富。谈钱就没意思了。"
2007 年,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后,22 岁的黄晓煌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攻读博士学位,从此与英伟达结下不解之缘。
期间,他拿了英伟达 100 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并在英伟达的资助下研究 CUDA 的算法和框架。
博三那年,黄晓煌去英伟达实习,然后在英伟达的邀请下中断学业,留在英伟达做软件工程师,负责 CUDA 及其他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之后,他没再继续读博,而是拿着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毕业。
在英伟达工作一年多后,年轻气盛的黄晓煌选择回国创业。他卖掉英伟达股票,与陈航、朱皓一起于 2011 年在杭州创立群核科技,用 GPU 做物理世界的模拟。
▲从左到右分别为群核科技 CTO 朱皓、董事长黄晓煌、CEO 陈航
陈航是黄晓煌在浙江大学本科期间的同窗,担任群核科技 CEO。朱皓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是黄晓煌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校友,担任群核科技 CTO。
尽管黄晓煌遗憾地没能见证 CUDA 在产业中的崛起,但在他这十几年的创业旅程中,英伟达的影响总是如影随形。
做实时渲染便是受英伟达的启发。
在第一届 GTC 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在主题演讲中演示了将 128 个 GPU 连起来做实时家装渲染的示例,令黄晓煌印象深刻。
群核科技的英文名 "MANYCORE",也跟英伟达相关。这是黄晓煌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读博时的研究方向,也是英伟达当时提出的多核架构名称。
恰逢中国房地产爆发,群核科技 2013 年推出的旗舰产品 " 酷家乐 " 以出色的产品表现,吃到时代红利,发展成中国最大的空间设计软件。
空间设计软件指用于创建和管理住宅、商业及其他空间的软件工具及相关平台,可让用户创建复杂的几何形状和动态效果,将设计作品建模。
进入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AI 及 AR/VR 技术逐渐融入空间设计软件,推动智能化及生产力的提升。
而酷家乐的成功背后,离不开群核科技专门构建的 GPU 集群。
群核科技战略性地将 GPU 集群与通用云基础设施相结合,优化计算能力分配,不仅提升了性能,还大幅降低图像渲染成本,使其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平台即服务(PaaS)。
对云的投入满足了设计师对效率和便利性日益增长的需求,对 AI 的投入则不断丰富其空间设计产品组合和精进现有功能,覆盖输入、灵感和编辑、可视化、制造等环节。
从 GPU 渲染到工业 4.0,有了这些前期的基础设施、技术和数据积累,群核科技向空间智能拓展是水到渠成的。
在渲染模拟仿真方面,群核科技也与英伟达在技术上充分合作。其群核空间智能平台 SpatialVerse 支持 NVIDIA Isaac Sim 的 OpenUSD 框架,能处理大规模、多传感器 RTX 渲染,进行工业级模拟。
针对模型训练日益增长的合成数据需求,群核科技与英伟达 Omniverse、OpenUSD 充分打通,让使用英伟达解决方案的客户能够无缝衔接群核科技的系统,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训练。
" 物理 AI,从自动驾驶到自动机器人,是大势所趋。" 在群核科技 GTC 2025 展台上,黄晓煌兴奋地分享了听黄仁勋最新主题演讲的感受。
在他看来,物理 AI 是空间智能的一个重要特性,这将是接下来整个产业的机会。
二、" 杭州六小龙 " 走红,公司快成旅游景点,用开源助攻具身智能
从 2018 年起,群核科技开始投入 AI 和合成数据方向的研发,主要用于增强空间设计软件的功能,希望将前沿 AI 技术的价值提供给所有客户。
2021 年,群核科技收购杭州美间,以增强其二维设计能力,并推出了具有增强 BIM 功能的酷空间。这一年,黄晓煌从海外挖来一名教授,请他领导前沿技术研究院,开始做百亿参数的多模态 CAD 大模型(2024 年已发布)。
此后群核科技的 AI 进展一路提速:2023 年开发出 3D 空间设计领域的第一个 AIGC 产品;2024 年,一边在软件产品中推出 AI 即时渲染功能,将平均每日渲染量从同年 3 月的 90 万次大幅增加到 12 月的 310 万次,一边训练并推出了 AI 模型以生成物理正确的重建和结构化 3D 场景。
到 2024 年年底,群核科技约 29.6% 的月活跃用户都在其订阅产品版本中使用 AI 功能。
此时,群核科技依然是隐藏在名声大噪的 " 酷家乐 " 背后,鲜为大众所知。到 2025 年开年,泼天的流量突然汹涌而至,杭州大模型创企 DeepSeek、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相继爆火,连带着 " 杭州六小龙 " 迅速走红,而群核科技正巧是其中之一。
公司突然火了,习惯于低调的黄晓煌多少有些不适应。
" 我一家 To B 的公司,主要接待客户的,结果一天公司几十波参观,都快成杭州旅游景点了,会议室都不够用,连我们自己员工开会都没地方开。" 黄晓煌调侃道。
▲群核科技办公大堂
在 GTC 2025 大会期间,群核科技又火了一把:将自研的空间理解模型 SpatialLM 开源,以帮助机器人更好地感知世界。
就像人类环顾四周环境便可以理解背后的空间结构一样,SpatialLM 模型能基于从视频中提取的点云数据,准确认知和理解其中的结构化场景信息,并以脚本语言的形式呈现。
手机拍摄一段家居视频,给 SpatialLM" 刷 " 一下,它便能生成物理正确的 3D 场景布局。
群核科技团队认为,这意味 SpatialLM 突破了大语言模型对物理世界几何与空间关系的理解局限,让机器具备空间认知与推理能力,为具身智能等相关领域提供空间理解基础训练框架。
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表现,源于群核科技在过去十几年专注于物理空间模拟的技术场景,并积累了海量的可交互三维数据和空间认知能力。这些数据和能力群核可以更加精准地模拟和再现物理世界的现象和规律。
SpatialLM 发布后不到 10 天,便冲到了全球最大 AI 开源社区 HuggingFace 趋势榜单的第二名,仅次于近期新发布的大语言模型 DeepSeek-V3-0324。
" 我们会尽可能把模型开源,希望所有公司和科研机构一起共建平台,加速机器人技术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黄晓煌谈道。
黄晓煌相信,开源才能降低门槛,拓宽应用可用面,促进产业更好的发展与合作。
在他看来," 卖大模型 " 本身是个伪命题,群核科技提供的是场景编辑工具与内容合成的系统,没想靠大模型变现,而是专注于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发挥其在完整编辑工具链的优势和以开放的心态来与行业合作。
他希望通过开源贡献,跟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把具身智能行业拱起来。
SpatialLM 模型与去年发布的群核空间智能平台 SpatialVerse 相辅相成,实现机器人从认知理解到行动交互的完整闭环训练,既能 " 看懂 " 世界,又能学会行动决策。
具身智能分成两个流派,做机器人的 " 大脑 " 和 " 小脑 "。黄晓煌说,群核空间智能平台通过合成数据方案,主要为训练这些大脑的开发者搭建起接近物理真实的虚拟训练场。
例如,通过复制现实世界的物理特性,可在不同的环境和挑战中测试具身智能,使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下完成例如叠被子、递送水杯、开关冰箱门等行动的交互训练,以确保其在现实生活中运行良好并安全,降低现实世界的测试成本。
此外,该平台打造专门的合成数据引擎,可模拟真实的空间环境、自动分割和标注物体,并增强场景。这一技术能够根据具体需求,创建定制分割标注数据,提供不同行业及业务场景所需的定制化数据集。
这有助于大幅加快数据处理,为 AR/VR 及机器人的训练和测试提供更丰富的数据,用仿真合成数据来缓解当前物理现实数据面临采集难、编辑难的痛点。
生成合成数据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群核科技的平台,使之能模拟各种场景和情况,有助于深度学习、传感器模拟和在逼真的室内环境中训练 AI。
开发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训练 AI 生成内容(AIGC)模型,并增强智能机器人、AR/VR 系统及具身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
正值具身智能爆发初期,群核科技希望以空间模型和数据开源为契机,让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底座的进化。
三、基于三大基础能力,打磨三大主力产品
群核科技的解决方案基于三项基础能力:构建 GPU 基础设施,先进的 AI 应用程序,合成虚拟数据生成。
高速 3D 渲染技术需要一种复杂的混合并行计算方法,结合 GPU 的优势提升图像质量和处理速度。群核科技在 GPU 集群上构建了一个平台,提供设计和可视化的关键任务功能,也支持 AI 模型训练和创建 AIGC。
这一平台由先进的多模态 AI 模型、渲染和 BIM 引擎提供动力,其中 AI 引擎可促成自动生成设计方案和 CAD 图纸识别与分析等功能。
群核科技利用 AI 和数据分析使大部分设计到生产工作流程自动化。例如,其平台可自动生成多样化的设计方案,并将这些设计方案转化成精确的生产图纸。依托庞大的空间设计元素资料库,设计师只需点击几下,即可浏览激发灵感并实施预设的空间设计要素或完整计划。
它开发的一款 AI 助手,可自动将用户上传的设计文件转换成逼真影像及沉浸式 3D 设计方案,显著提升设计体验。在 2024 年,他们的平台利用 AI 功能生成了超过 6.4 亿张图片,包括平面图可视化、电商产品图片、灯光效果图及其他经优化渲染的图片。
底部的 GPU 集群则有效加速了计算密集型设计任务,1.2 秒就能处理一张典型 2K 图像,结合 AI 扩散模型、光线追踪等技术,几秒钟即可生成全景图。其平台亦可合成所有全景图生成 VR 全屋漫游,增强沉浸式视觉体验。
截至 2024 年年底,其 GPU 集群由超过 5400 台配备中央系统及定制硬件的高性能服务器组成,在 2024 年平均每天处理 710 万项计算任务,基于云原生基础设施的酷家乐和 Coohom 平台可支持高达 40000 平方英尺空间的室内设计。
这些基础显著提升了设计体验和生产力,并支撑起群核科技的三大主打产品:
(1)酷家乐:面向中国市场的空间设计软件,在设计师群体中广受欢迎,用户通过拖放 3D 模型,可快速开始新设计,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包含超过 3.62 亿个 3D 模型及空间设计元素;可自动将详细设计数据转换成可用生产的指令,交付制造商进行生产。
(2)Coohom:面向国际市场的空间设计软件,支持 14 种语言,服务全球超过 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和客户,被全球知名软件评级平台 G2 评为 2024 年度 3D 渲染类 " 领导者 "、" 最易实施 " 及 " 最快实施 " 的软件。
(3)群核空间智能平台 SpatialVerse:面向室内环境 AI 开发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依托 3D 设计数据集、渲染引擎和空间编辑工具,群核科技构建高度逼真且物理正确的虚拟数据集,模仿真实世界物理特性和空间关系。
企业版群核空间智能平台向客户提供定制解决方案,定价按若干因素厘定,包括用户数、基于所耗总用时及算力而计算的使用量、平台上生成的方案数等。
在老本行空间设计软件方面,群核科技一直采用免费增值的市场营销模式和产品主导增长策略,用免费版产品扩大用户群体,2024 年平均月活跃访客数达到 8630 万名,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270 万名,平台每天处理数百万次渲染及数十亿次 API,其中许多客户升级到付费订阅。
企业客户是群核科技订阅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 80%。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群核科技拥有 45548 名企业客户,9 个月企业客户订阅收入达到 4.64 亿元,总营收达到 5.53 亿元,经调整净亏损 9360 万元。
目前群核科技在杭州、上海、成都拥有研发中心,并成立两大实验室,包括刚才提到的前沿技术研究院,以及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的图形与智能计算实验室 KooLab,截至 2024 年 9 月研发团队有 615 人,占总员工数的 44.3%。
结语:今年将加大空间智能研发投入,希望助攻具身智能行业爆发
在巩固空间设计软件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群核科技将未来的增长和盈利能力部分押注于渗透新垂直市场,其中的一大重头戏便是群核空间智能平台 SpatialVerse。
据黄晓煌透露,今年群核科技除了继续保持传统业务稳定增长外,还会在空间智能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希望在核心领域取得一些技术突破,加强其合成虚拟数据引擎,利用空间场景数据集支持创建 AIGC,训练具身 AI,开发 AR/VR 及机器人。
他期待见证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的爆发,而群核科技能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添一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