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从来不是新故事,所有的声音大多来源于,有的人选择重新相信,还有的人始终在场。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宠儿,科技股投资往往离不开 " 高增长 " 给人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业绩的高速增长可以消化企业的估值,进而能够让市场给予这些企业更高的估值,实现戴维斯双击。但在过去两年中,这种螺旋上升随着部分科技细分产业进入成熟期而遭遇了业绩增速的放缓。
以新能源车行业为例,根据 Wind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指数在 2023 年营收增速由前一年的 27.13% 放缓为 14.76%,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 7.76%。
当曾经的高增长变得难以为继,投资者们也开始纷纷去寻找新兴的科技行业,以期寻找到下一个上升期的科技产业。可对于体量庞大的基金经理们来说,这条寻找的道路却并不顺利。
且不说大多数处于 0-1 孵化过程的新兴科技产业,业绩的可持续性很难验证。如果退回到对短期消息面的博弈,互联网与 AI 又极大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效率,行情的演绎也变得更为迅猛。不论是低空经济、固态电池、还是人工智能,几乎都是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从小溪流到大赛道再到要切换的全过程。
在这种 " 快餐式 " 的科技股行情下,景顺长城科技军团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其通过主动在产业当中耕耘,先于市场对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在市场的波动下更加地从容。而过去三年中,景顺长城科技军团不曾间断过的科技产业洞察报告就是最好的见证者。
在时局混沌、大事频发的年代里,在自己既定的领域,始终保持长久的连贯的注意力投入和高质量研究输出,是一种难得的本事。
长期的产业追踪
科技股投资遇冷的三年中,产业研究是景顺长城科技军团始终坚持的方向。
早在 2022 年 1 月景顺长城科技军团发布的《景顺长城科技洞察报告之新能源汽车》中,其就率先提出了接下来的行情要聚焦于电动化的 α 和智能化的 β;在之后的两年中,它又陆续针对半导体和人工智能发布了《中国芯,未来梦》以及《AI+ 洞察报告》两篇洞察报告,不仅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半导体行业必然会崛起,更是前瞻性地提出了具身智能、端侧 AI 的发展趋势。
而近期伴随着科技行情的回暖,景顺长城科技军团在 2025 年科技专场策略会中也邀请到了 AI 领域的产业专家 Openai 前高层以及国内 AI 上市公司第四范式创始人来分享最新的思考。
从新能源车到半导体,再到如今的 AI,景顺长城科技军团始终走在科技行业研究的前沿,而这种深入产业的研究和思考成为了他们在面对市场下跌时的力量。
譬如强调寻找持续成长的优质企业,将成长空间放在第一位的张雪薇在对于人工智能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发现,手机和电脑是最佳的 AI 端侧载体,而在换新周期与创新周期的共振下,消费电子产业链,即便面临短期压力,但新一轮的复苏仍在路上,因此相关产业链的公司成为了她持续重仓的方向。
农冰立则是在对自己的收益贡献进行拆解后发现,其持仓中贡献较多超额收益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在下跌过程中逐渐重仓,所以在上涨时才能贡献巨大的收益。" 个股贡献背后是对产业和公司研究比较深,买的底仓比市场早一些,在市场下跌时候又形成重仓,这样净值的上涨才是延续的。" 农冰立在一次交流中谈到。
而偏好于从产业趋势中寻找成长股机会的杨锐文在面对市场风格向高股息转变时,持续的产业研究成为了他能够坚持下来的力量。
其在 2024 年二季报中说道," 这半年是我从业以来最痛苦的时刻,或许这种极度难受的时刻意味着风格拐点的出现。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希望寄托于这些,我们还是希望自己持仓的企业通过不断地利润增长来实现股价的上涨,如果能有戴维斯双击就更好,哪怕没有,也要确保利润的增长速度快于估值下降的速度 "。
当然,对于前沿科技的深入研究,并不意味着会立刻转化为自身的持仓。其更多的是让基金经理有自信在市场低迷期耐得住寂寞,在风格切换时能够保持定力,在大趋势来临时能够下得了重注。
以为张仲维为例,其在 24 年 Q1 的时候判断 AI 已经成为了全球算力投资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全球 AI 服务器的市场规模将会在 2024 年增长到近千亿美金。而作为 AI 服务器中的核心,算力芯片的市场规模同样会迎来十年十倍的增长。
而这种思考并没有促使他当即就大幅买入相关产业链的个股,而是在持续的观察和等待里,直到三季度才挥出击球——算力芯片龙头寒武纪陆续进入张仲维旗下两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
这种在趋势初显时的耐心及大势确认时的果断背后,正是其在行业低谷时依然对科技产业不断投入和思考的具象化体现。
面对科技创新的快速迭代,要对产业趋势做出较为准确的把握,依赖的正是深度的产业研究。一方面需要重视且紧跟技术演进的步伐,及时捕捉短期技术爆发与应用创新带来市场机会。另一方面,要坚持基本面出发、长期投资的理念,以科学的组合管理分散风险,避免押注单一赛道和追逐短期过度轮动。
与此同时,对于一个投研组织而言,不断向上生长的生命力也不仅仅在于对待外部波动保持稀缺的毅力和可贵的专注,也在于内部对差异的包容、对求同存异的追求,让源源不断的投资想法可以落地生根,然后等待它们开花结果。
组织的百花齐放
相较于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景顺长城科技军团更喜欢将自己定义为是一群对科技成长有兴趣、对科技投资有资源禀赋和见解的一批基金经理。
用 deepseek 一夜成名后,带火的商界新词来说就是:高人才密度的学习型组织。
这种界定不仅能够让更多具有不同背景的基金经理参与到科技产业的研究中,同时相互间观点的碰撞与自身背景的结合最终也让团队中的成员都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持仓风格。
譬如曾任职于头部车企的经历让曾英捷对于新能源产业链的公司有着更深的了解;较早研究互联网公司的基金经理周寒颖则是在每个季度都重仓持有着港股的互联网巨头们。
而作为少有的物理学研究跨界的基金经理,董晗更是将物理学中的第一性原理作为其投资框架基石。在他看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各个行业的景气度也在发生变化,只有在变化中找到符合产业趋势的行业,才能够享受较为确定的中期成长。
这样的特点使得他在研究成长性行业时,会对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进行观察和相互验证,并且根据每个行业的信息做沙盘推演,以此来探究行业产业趋势和景气度。这种全产业链的研究方法论也让他具备了更宽广的视野以及更加均衡的组合配置。
对于景顺长城科技军团而言,所谓求同存异,同的是对 " 产业链 " 的认可,是基于基本面来构建自己的组合;不同的是框架和个性的差异,最终让每个人对细分产业的价值判断和具体产品的组合管理产生了不一样的理解。
譬如孟棋在投资中喜欢把握两个确定性:企业生命周期 1-5 放量期的确定性以及消费叠加科技属性行业的确定性,因此消费电子企业成为了他常年重仓的方向之一;郭琳则是会结合产业趋势和发展阶段优选细分赛道,在她看来,在自主可控和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电子和通讯就是最大的机会所在。
而农冰立围绕着中观产业趋势进行选股的投资框架也让他拥有更广的视野,从而把握住一些被市场忽略的机会,以其在 2024 年年初就开始重仓持有的潮玩龙头公司泡泡玛特为例,农冰立认为它本质上就是一家有自己 IP 的传媒公司,是 TMT 中最容易被忽视的 M(Media)。
" 尤其是过去两年悦己消费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的情况下,内容导向且具有传媒属性的公司会呈现出非线性增长,它的业绩也大概率会超预期。" 农冰立说道。最终泡泡玛特持续超预期的业绩不仅验证了他的猜想,也成为了他基金业绩贡献的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景顺长城科技军团中,科技投资并不仅仅是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的专利,管理固收 + 产品的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同样可以参与到科技产业的投资和研究上,而江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与市场上大部分固收 + 产品只是通过红利、股息、大白马来配置部分股票仓位不同,江山的部分固收 + 产品的股票持仓中同样有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固收 + 产品之外,江山还同时管理灵活配置型及偏股混合型基金产品,能够更不受限制地践行其科技成长投资理念。
纵览整个景顺长城科技军团,不论是来自于实业还是卖方;不论是喜欢中观变化还是偏爱确定性的,都能够在景顺长城对于产业链的深度研究中找到自己的一隅之地。也正是在这种包容和开放的环境下,景顺长城科技军团才能够得以壮大和发展,最终构建起独属于自己的科技产业研究的护城河。
尾声
于中国的科技产业而言,源源不断的工程师红利是其能够与世界科技巨头们同台竞技的关键。
在苹果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后,小米应运而生。通过大量工程师进行工程优化的方式,小米实现了智能手机成本的快速下探,从而让所有的普通人都能用得起好用、便宜的智能机。
随后的电车时代中,虽然特斯拉被认定为是这一时代的开创者,但国内也同样诞生了比亚迪、理想以及小米等造车新势力——他们让更多普通人能够以一个可负担的价格买到一辆在全球同行里产品力一流的智能新能源汽车。
如今,Open AI 掀起了人工智能新一轮的浪潮,而在国内工程师的优化和迭代下,中国大模型迅速跟上,DeepSeek 一度成为了海外都为之惊羡的现象级产品。
在全球科技产业你追我赶的过程当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科技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诞生出了消费电子、新能源车以及人工智能等诸多投资机会。
当然,产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演变往往是非同步的。杨锐文曾在一次分享中谈到," 资本市场逻辑和产业逻辑经常有巨大的偏差,一旦发生结果偏离,资本市场的人通常会质疑上市公司是骗子 ",尤其是在互联网对于信息传播速度的催化下,产业与投资之间的错配被进一步加深。
而在投资逻辑和产业逻辑之间,景顺长城科技军团选择坚定地相信后者。在他们看来,产业研究作为投资的前置条件,短期固然可能存在差异,但从长期来看,投资逻辑一定会回归到产业逻辑,只有立足于产业趋势,才能够准确识别风险和预判趋势。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信仰,景顺长城科技军团们始终耕耘在科技的第一线。这种日复一日的研究不仅成为了他们短期对抗市场扰动的力量,也最终转化为了各自产品的净值,并成为他们投资的 "复利源泉"。
正如杨锐文在景顺长城 2025 年科技专场策略会开场演讲中所说," 当硬科技投资从主题炒作回归业绩驱动,当企业家精神在政策春风中焕发生机,我们仍将以攀登者的姿态,陪伴中国科技企业跨越下一座高峰。"
封面来源:shotdeck
编辑:张婕妤
责任编辑:张婕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