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04-16
关税大棒之下,中国车企出海危中存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2024 年,中国汽车出口始终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

文 / 每日财报 丁萌                                                              

              

在各个车企头上悬了很久的特朗普汽车关税大棒终于落下。

北京时间 2025 年 3 月 27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文件,将对所有非美国本土制造的汽车和轻型卡车征收高达 25% 的关税,该关税已在 4 月 2 日开始正式生效。

此次关税影响最为严重的不是中国,而是墨西哥、韩国、日本、加拿大等主要汽车出口国。

因为早在 2024 年 5 月 14 日,美国便对中国电动车关税从 25% 提高至 100%,这至使中国汽车行业对美国出口量处于低位。

从 2024 年数据来看,对美整车进口排名前四的国家是墨西哥、韩国、日本、加拿大,数据分别为 296 万辆、154 万辆、138 万辆、107 万辆。而中国仅 10.6 万辆,占整体的 1.3%。

与这个数据形成对比的是,2024 年,中国汽车全年出口量为 641 万辆,同比增长 23%,继续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

这意味着,即使此次关税大棒落下,中国汽车市场影响甚微,甚至会找寻暗藏的机遇,拥有更多的出口机会。

中国车企出海跑出 " 加速度 "

当外资车企都开始向电动化转型时,中国车企已经开始迈向智能化的下半场;当外资车企还在纠结销量的时候,中国车企在出海路上越走越扎实。

遥记得,2017 年 -2020 年,虽然中国汽车出口增速逐渐企稳,但始终徘徊在 100 万辆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爆发,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 " 窗口期 "。

2023 年,在新能源汽车的助力下,中国汽车出口 491 万辆,首次超越日本问鼎全球第一。2024 年,中国汽车出口始终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

具体看来,2024 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销量排名第一的是奇瑞,出口量达 114.4 万辆,上汽集团以 92.9 万辆的成绩位居第二,排名第 3-6 名的分别是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出口量分别为 53.6 万辆、53.2 万辆、45.3 万辆、43.3 万辆。

" 中国车企出海的窗口期已经出现。" 罗兰贝格与华汽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报告 2024》这样认为。

但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日前,理想汽车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今年正式开启海外市场,并且明确表示国际化和海外市场是 2025 年理想的核心战略之一。

长安汽车发布 " 海纳百川 " 计划同样确立了出海目标:即到 2030 年,海外市场投资突破 100 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 150 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 1 万人,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岚图汽车表示,2025 年在深耕欧洲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中东市场,通过中东地区的高端市场验证中国品牌的全球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出海有三大特点。

其一,量价齐升。据悉,2024 年中国汽车出口额达 1174 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 3.3%,如此算来,我国汽车出口的均价为 1.83 万美元。而 2019 年这一数据还在 0.5 万美元。

其二,新能源汽车表现强劲。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达到 119.9 万辆,同比增长 15.5%;2025 年 1-2 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累计达到 25.7 万辆,同比增长 47.6%。中国乘用车出口的稳步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强劲表现。

其三,海外建厂力度加大。当下的中国车企出海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出海,众多车企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例如比亚迪在匈牙利、巴西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奇瑞在海外已经建设 10 个生产基地,遍布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长城也在泰国、巴西、俄罗斯等国进行全工艺整车生产,在厄瓜多尔、巴基斯坦等国拥有 KD 工厂。

" 做全球化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一定要多方共赢。" 曾经,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可以看出,尽管面对贸易壁垒,中国汽车 " 走出去 " 的决心始终不变。

关税 " 大棒 " 下危与机

虽然关税 " 大棒 " 对中国车企出海直接影响不大,但是其很有可能对中国零部件的出口造成冲击。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重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国,对美零部件出口额较大。联合国 COMTRADE 国际贸易数据库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和配件价值为 101.1 亿美元。

当然这只是危机之一。最重要的是,当日系、韩系等这些在美国市场份额较大的车企因关税问题频频碰壁后,其势必将调转船头向中国市场所布局的东南亚市场进军。彼时,中国车企出海将面临压力。

据悉,日本丰田此前已经计划在泰国推出 3 款纯电车型,并强化混动技术,韩国现代则追加印尼工厂投资至 11 亿美元,试图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

从本质上看来,对手面临的关税困境要比中国大。4 月 7 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决定暂停向美国经销商交付新车;捷豹路虎也计划暂停向美国出口汽车。

所以相比一些外资车企,中国车企 " 走出去 " 面临的机会更大,抓住机会,走出坚实的步伐是中国车企当下的任务。

一方面,中国车企应该继续加速推进技术出海。在技术出海这一方面,已经有不少车企开始布局。

从 2023 年开始,小鹏便与德国大众达成合作,大众借助小鹏的智能化技术,又给后者提供了广泛的市场渠道和供应链能力,使得小鹏在欧洲市场游刃有余。数据显示,2024 年,小鹏汽车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出口冠军,这背后或是大众的功劳。

同样的还有零跑汽车,受益于与 Stellantis 集团的 " 反向合资 ",其实现产品落地欧洲生产。

" 反向合资 " 的车企越来越多。2 月 13 日,东风旗下岚图汽车已经开始向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输出 " 三电 " 总成、混动等核心技术。奥迪也借助上汽的智能化技术实现 " 大象转型 "。

从某种程度上讲,华为、比亚迪、小鹏等智能化技术正在成为像大众、斯柯达等车企的 " 救命稻草 ",中国技术反向渗透欧美市场的时代已经悄然开启。

" 中国有能力应对特朗普的贸易战 ",4 月 13 日,英国《金融时报》以此为题刊登评论文章;" 我们要输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自欺欺人的国家。"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理查德 · 沃尔夫公开谈及 " 加征关税对谁有利 " 的话题时直言。

不管是奥迪、捷豹路虎暂停向美国出口电动车,还是江淮、广汽、东风、长安在 " 关税风暴 " 下集体增持回购旗下上市公司股票,增强市场信心,都在表明特朗普引以为傲的以提高关税打压其他国家的手段已经不适用当下。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国车企 日本 美国 外资 韩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