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04-16
协合新能源赴新加坡二次上市,多维战略破局行业估值逻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今日,协合新能源向新加坡交易所提交资料,引发市场关注。

据悉,协合新能源此次赴新加坡上市不会发行新股进行融资,本质上是战略卡位而非短期套现,核心逻辑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布局提升长期竞争力。

这既不会导致原有股份稀释引发市场忧虑,又能通过两地上市提升股票的交易活跃度,改善港股因流动性不足导致的估值偏低问题,还能借助新加坡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广泛的国际投资者网络,直接触达东南亚及全球投资者,为后续发展扩大股东基础。

进一步来看,这一举措不仅是其资本布局的延伸,更折射出新能源企业在行业 " 淘汰赛 " 加剧背景下的战略突围——通过国际化开拓增量市场,同时以精细化运营向内要效益,构建穿越周期的韧性。

要理解这一点,不妨从业绩数据的变化入手。

一、当前行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2021 至 2024 年,公司权益装机容量从 2,768MW 提升到 4,615 兆瓦,复合增速为 18.58%;营收从 21.96 亿元持续增长至 27.52 亿元,复合增速达到 7.8%;同期,公司净利润没有实现同等幅度扩张,仅从 8.18 亿元微增至 8.76 亿元。

这一 " 规模与利润非对称增长 " 的困局,实则是中国风光发电行业结构性矛盾的缩影。

一方面,2024 年我国风电、太阳能以及生物质等新能源装机达到 14.5 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其中,风电和太阳能新增 3.6 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超过八成。

另一方面,弃风弃光现象依然突出。2024 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利用率分别为 95.9% 和 96.8%,同比分别下降 1.4 和 1.2 个百分点,距离 5% 的消纳红线又进一步。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尤为严重,其中,最严重的西藏地区 2024 年风电利用率仅 83%、光伏利用率更是低至 68.6%。

这反映了电力系统消纳能力的滞后以及新增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之间的冲突。长期来看,这一困局当然可以在储能项目规模化发展平抑风光发电的波动性、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提升新能源跨时空消纳能力及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与绿证交易机制落地等市场机制重构等组合拳之下逐步破解。

然而短期之内行业充分竞争现状不会改变,这也倒逼企业进行自我革新,以应对行业阵痛期。

二、多管齐下增效益

为此,协合新能源走出了一条多管齐下的破局之路。

首先,公司向日常运营要效率,实施全方位降本增效。对于发电行业这样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而言,融资成本尤为关键,也是协合新能源提效的重要着力点。2024 年,公司新增提款的平均融资成本已降至 3.43%,集团综合融资成本降至 3.98%,均处于历史低位。同时,2024 年管理费支出同比下降 15%。

(来源:协合新能源年报)

其次,公司正在不断优化资产结构。

过往四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均保持在 72% 以上。考虑资本密集产业特征,高负债运行无可厚非,但在行业完全竞争态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减轻包袱等待行业落后产能出清、利润空间重新回到良性增长通道也不失为一个灵活应对策略。

为此,协合新能源计划将部分发电板块的附属公司资产及负债归类为持有待售,涉及金额为 27.78 亿元。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公司大概率会通过剥离部分资产,可快速回笼资金,缓解债务压力,改善财务杠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并为新项目储备腾出资金空间。

此外,公司也能将更多资源倾斜到其他高增长领域,提升资产质量。

2024 年,协合新能源完成绿电交易达 8.11 亿千瓦时,销售绿证 641 万张,均同比实现增长。与此同时,公司还通过加强参与绿电交易的力度,与重点客户签订长期绿证销售协议,增强了未来收益的确定性。

不止于此,公司还在积极探寻国际市场增量。

2024 年,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风光项目 1,399 兆瓦,其中国际市场新获取容量达到 679 兆瓦。同时,公司还新获取国际储能投资项目 308MW ╱ 616MWh,并储备了一批优质的国际项目资源。

三、结语

在新能源行业从 " 规模竞速 " 转向 " 价值深耕 " 的拐点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不仅体现于装机容量的增长,更在于如何通过资本运作、资产优化与股东回报的协同,构建穿越周期的韧性。

值得关注的是,协合新能源在逆周期中始终维持 30% 以上的股息派发比例,这也绝非简单的财务分配策略,而是向市场传递了信心,即公司具备稳定现金流能力,能够在行业波动中保障股东利益。

从更宏大的视角看,协合新能源的探索为全球新能源企业提供了突围样本:通过新加坡上市打通国际资本通道,以绿电交易和储能布局对冲国内消纳瓶颈,同时以股息政策为纽带,将企业价值与股东利益深度绑定。

在行业 " 淘汰赛 " 加速的当下,这种 " 内外兼修 " 的平衡术,或将重新定义新能源企业的估值逻辑。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能源 协合新能源 新加坡 破局 西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