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消费网 04-16
六年深耕续写金融新篇章,Matrixport 从加密资管到超级账号的进阶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或许是这个周期的 memecoin pvp 实在无聊 , 市场陷入审美疲劳 , 人们开始怀念那些真正塑造加密史的黄金年代 :ICO 遍地捡钱创造了无数的造富神话、比特币分叉战争掀起算力对决 ,「HBO」三巨头上演交易平台的权力博弈、爆炸头 SBF 带着华尔街的人脉和高频交易能力大放异彩 ……

那些曾经搅弄风云的「初代币圈老人」如今散落在平行时空 , 也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点 : 李笑来刚发售的新书是有关脑力和专注力、王纯豪掷 2 亿美元买下太空船票 , 孙宇晨与李林在香港宴会上演「交杯酒」和解戏码 ,CZ 在活动现场调侃「孙哥的奥运冠军女友」。香港的饭局上 , 币圈的老人们觥筹交错、举杯相庆、笑容灿烂 ……

「吴忌寒 , 去哪了 ?」, 有人不禁问道。

那位曾以中文世界首个比特币白皮书译者身份启蒙行业的「布道者」, 比特大陆帝国的缔造者 , 似乎刻意隐匿于聚光灯之外 , 越来越低调和神秘。许多人知道比特大陆分家后 , 吴忌寒带着矿机共享业务及海外矿场 , 成立了比特小鹿。

鲜少人注意到 , 在这场 " 分家 " 中 , 吴忌寒还带走了比特大陆的执行董事兼高级投资总监 , 当时年仅二十多岁的葛越晟 , 催生了 Matrixport 这家加密资管公司。

左 : 葛越晟 ; 右 : 吴忌寒

Matrixport 的史前时代

「我的第一份实习工作 , 寒总是投资经理 , 也是我的实习导师 , 他带着我知道了比特币和挖矿这些事。」在与律动 BlockBeats 的对话中 , 葛越晟无意识地摩挲着抱枕的纹理 , 仿佛触碰着 2013 年的记忆。

时间回到十二年前 , 那年杭州的盛夏 ,21 岁的工商管理系毕业生不会想到 , 在创投公司实习时遇见的比特币布道者 , 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的吴忌寒已是比特币布道者 , 他与长铗等人一同创立了中文区最早的区块链媒体巴比特。而从小就对硬件和计算机感兴趣的葛越晟自然也就对比特币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一个布道 , 一个求知 , 两人的日常聊天 , 挖矿、比特币和区块链相关的内容越来愈多。

「于是我们俩一合计 , 决定去挖矿」。随后 , 他们便一起投资比特币矿机、建设矿场 , 玩到决定要自制挖矿晶片时 , 找到了技术合伙人詹克团 , 由此缔造出比特大陆 , 而葛越晟也进入比特大陆担任董事与投资负责人 , 亲历了这场算力革命的全过程。

后来的事我们基本都知道了 , 经过几年的蛰伏 , 比特大陆成为了一代币圈巨擘 , 涵盖了矿机、矿池、矿场、交易平台等全方面各方面的业务 , 受到红杉资本中国等各大资本的追捧。到 2018 年初时 , 比特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矿机公司。巅峰时刻的比特大陆 , 全球每十台比特币矿机 , 就有七台来自这家公司 ; 全网每挖出十个比特币 , 有一半以上来自它的矿场。

这些辉煌成就曾是比特大陆的勋章 , 但上市受阻、资产缩水、管理层动荡也让它蒙受非议 , 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2018 年末的寒冬格外凛冽——当比特币价格跌破 4000 美元时 , 这座算力巨轮迎来了最黑暗的时刻 : 赴港 IPO 失利 ,BCH 算力战争消耗弹药 , 而创始人间的路线纷争也逐渐浮出水面。

经过彻夜长谈后 , 吴忌寒与葛越晟选择携带全新的火种离开旧有阵营。2019 年 2 月 ,Matrixport 在新加坡成立 , 定位为加密资产管理平台 , 吴忌寒任董事长 , 葛越晟任 CEO。

比特大陆后 , 吴忌寒与葛越晟的第二次创业

那时币圈的主战场只有两大板块——矿机轰鸣的挖矿产业和硝烟弥漫的交易所战场 , 真正意义上的资管服务几乎无人涉足 , 在大多数人眼中 ,「资管」仍是传统金融的专属名词。正如葛越晟所言 :「我们是行业里最早开始做资管的人之一 , 在此之前币圈其实没有资管这个概念的 , 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赛道。」

这就意味着 ,Matrixport 做加密资管 , 就像是在沙漠里种树 , 没有参照物。「行业认知」是个很虚的词 , 当开辟一条新赛道时 , 行业认知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左 : 葛越晟 ; 右 : 吴忌寒 , 图源 :Matrixport

在葛越晟的认知框架中 , 加密世界的财富创造分为两种形态 : 其一是市场 Beta 收益 , 比如「比特币从 4 万涨至 12 万美元 , 每一个人都变得有钱了 , 账面财富水涨船高 , 这种雨露均沾的增值不产生实际财富转移」; 其二是 Alpha 收益 ,「你多我少 , 有人赔有人赚 , 财富有再分配和财务上的转移 , 本质是从别人口袋里拿钱」。

基于此认知 ,Matrixport 初期的商业版图就有了 , 分为两个维度 :Beta 层面通过现货交易、托管服务收取手续费 ;Alpha 层面则通过量化策略、结构化产品参与收益分成。

在更具体的产品层面上 ,Beta 端 ,Matrixport 下设机构级的数字资产托管服务商 Cactus Custody;Alpha 端 ,Matrixport 推出了一系列多元化的理财产品 , 在后期得到了重点建设。

第一个牛市 ,Matrixport 缔造了新的独角兽

Matrixport 诞生在熊市 , 作为加密 OG 的葛越晟和吴忌寒 , 经历过数个周期 , 见证了太多一夜返贫的币圈人 , 他们很清楚 ," 加密投资十赌九输 , 甚至十赌十输 "。加密用户需要的不只是更高杠杆的赌场 , 而是一张防止资产归零的安全网 , 也就是加密理财服务的真正价值所在。

「因此 Matrixport 要赚的是 Alpha 的钱 , 也是要帮用户做更稳固的理财。」葛越晟对律动 BlockBeats 说道。

要说服客户把钱从自己的钱包放到 Matrixport 这个平台上来 , 和所有的传统资管行业一样 , 信任是第一个门槛。幸而他们在比特大陆时期积累的行业信用发挥了关键作用 , 那些曾在北京郊外矿场里彻夜调试矿机的矿工老朋友 , 成为了 Matrixport 最早的基石用户。

最懂矿工需求的 , 始终还是矿工自己 ; 作为币圈初代矿工 , 葛越晟与吴忌寒深知矿工们的真实需求。

当时 , 矿工群体尚缺乏有效的对冲工具 , 他们一方面希望囤积比特币 ,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定期卖币以支付高额电费 , 同时还担心币价剧烈波动影响挖矿收益。为此 ,Matrixport 首次将传统资管中的「DCI 双币理财」模式引入币圈。

双币理财本质上将货币市场存款与货币选择权结合 , 以提供高于标准收益的回报。在传统外汇市场上 , 购买人民币与港币的双币产品可获得约 10% 的年收益 , 同时能自动应对两种货币之间的转换风险。应用于加密领域后 ,Matrixport 推出的产品将法币与加密货币结合。

例如 , 原本矿工每月须卖出 100 枚比特币支付 300 万美元电费 , 采用该产品后 , 可设定低于市价 5% 的转换价——若比特币价格上扬 , 矿工可获 8% 年化收益 ; 若下跌 , 则按预定价格兑换 USDT 支付电费。该产品属于固定收益类合约 , 其收益比例在签约时即约定 , 并按到期条件以不同币种交付 , 后被币安等交易所效仿 , 逐渐成为行业标准。

牛市总是伴随最快的增长。2021 年牛市浪潮中 ,Matrixport 完成了关键跃迁 , 构建起从「托管—交易—借贷—理财」的闭环产品矩阵 ; 结构化产品逐步上线 , 团队规模由几十人扩展至上百人 ;, 客户结构也由单一矿工向家族办公室、对冲基金等多元化转变。

正是这种「基础设施 + 策略生态」的模式 , 使得 Matrixport 在 2021 年 8 月成功吸引了 DST Global、C Ventures 与 K3 Ventures 等顶级机构注资 , 以 10 亿美元估值完成 C 轮融资 , 跻身新加坡独角兽之列。

暴跌行情下 ,Matrixport 的生存哲学

万事总是一体两面 , 币圈造富效应的另一面 , 是时常发生的暴跌行情和破产暴雷事件。即使是行业的「宠儿」FTX, 也因为没有把握好风险而一夜暴雷 , 加密市场单日蒸发千亿美元市值。而那些风光一时的机构 : 三箭资本、BlockFi、Celsius, 都无一不展示了贪婪的代价。

诞生至今 ,Matrixport 已经走过了两个牛熊。回顾一路走来的顺风顺水 , 葛越晟认为 Matrixport 做的最对的事 , 就是保守的经营理念。

正如他自己所言 :「做一家保守的资管机构 , 不要总是想着怎么去挣钱 , 而是要给任何业务都留一个安全垫 , 这可能就是 Matrixport 这家公司至今还存在的理由。」这位亲历过比特币十数次腰斩的 CEO, 说话的语气始终平静而坚定 , 透露出令人信服的底气。

与一些做单边赌币价的暴雷公司不同 , 葛越晟已经记不清极端行情下的当天 , 自己在做什么事了。对 Matrixport 而言 , 市场冲击虽不可避免 , 但影响始终被牢牢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我们自身是不会出现什么流动性枯竭这回事的 , 因为我们又不加杠杆 , 不会需要补保证金 , 即使行业暴跌 , 钱也都还在那里」

Matrixport 内部成立了风控委员会 , 依托严密的风险模型和高标准的操作流程 , 即使在极端行情下 , 也能妥善管理资金。面对因恐慌或策略调整而大量赎回的情况 , 公司早已预设出相应方案 , 既能在流动性紧缩时满足客户抄底或补仓的需求 , 又能避免因过度介入市场投机而危及整体安全。

「极端行情对于我们资管机构来说 , 最常见的就是客户要赎回 , 缺流动性。他缺流动性有两种可能性 , 一是要抄底 , 第二种是要补仓。在这两种可能性上 , 我们都出了相应的产品 , 可以直接帮客户操作。」

安全与风控 , 其实是很多人都已经说烂了的事 , 但事实上很多同行还是吃亏在这两件事上。葛越晟深谙 ," 安全 " 与 " 风控 " 是资管行业的两大基石 , 在这基础上 , 才是服务质量、产品竞争力。

当被问及熊市中的客户吸引策略时 , 葛越晟的回答令人颇感意外 :" 我们不会刻意采取特别行动来吸引客户。"

在他看来 , 无论牛市还是熊市 ,Matrixport 的资产规模变化并不显著。因为币价波动只是改变了以美元计价的总市值 , 所以 Matrixport 在熊市跟牛市都不太会去做特别的运营调整 , 只是做正常的迭代。

「资管行业的底层逻辑其实很简单 , 帮客户赚钱 , 我们再从挣的这部分钱里分一部分。」与传统资管那种即便客户亏损依然能收取固定管理费的模式不同 , 加密行业特有的高波动性导致加密资管由于无法简单复制这一逻辑 , 其利润天花板也随之受到限制。无论市场如何低迷 , 任何产品都难以获得高额回报 ; 即便在牛市中 , 收益空间同样受到客户实际盈利水平的制约。加密资管本质上是与客户同舟共济 , 利益紧密绑定的合作关系。

在葛越晟看来 , 真正的资管需求 , 从来与牛熊无关 :「资管行业就是这样的 , 巴菲特也不是每年都挣钱 , 但不妨碍他成为首富」。

相比关于币价的波动 ,Matrixport 更关心的是利率市场的变化。利率市场一旦火热 , 资管行业的增长速度和收益率都会明显上升。

但和一些交易平台给出的增速数据一样 ,Matrixport 也感受到 , 按目前的情况来看 , 这一轮牛市——从去年到今年 , 市场火热程度明显不如上一周期。

「去年 11 月至 12 月初那段暴力拉伸期间 , 利率水平曾达到最高点 , 但随后迅速走低 , 与上一轮牛市相比 , 不仅持续时间短 , 最高水平也明显较低。」葛越晟提到了一些数据支撑 , 做多者愿意借用的利率高低 , 正好反映了投机热情以及利率市场的情况。

穿越两轮牛熊 ,Matrixport 稳步发展

经历风暴之后 ,Matrixport 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稳步发展阶段。在 Matrixport 的客户画像图谱中 , 加密投资者被清晰划分为两类人 : 一是亲自下场交易、参与 DeFi 挖矿、追逐 MEME 币热潮 ,「把这当赌场和游乐场」的冒险家 ; 二是将加密资产视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就像买黄金 ETF 一样平常心」的配置者 , 这两类客户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我们的主要客户还是第二种 , 能接受收益跟风险之间的一个合理的定价 , 然后将资金托付给我们。」 从最早的矿工群体 , 到现在 Matrixport 的主要用户已经转变为了高净值用户和机构 , 相比明天比特币涨跌 , 他们更在意长期的年化收益。

在全球战略布局上 ,Matrixport 坚持 " 钱在哪里 , 就去哪里 " 的经营原则 :「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本土性 , 假如居住在美国的肯定是更希望钱放在身边的银行」, 正如葛越晟说的那样。从新加坡起步 , 香港、曼谷、欧洲多点落子。Matrixport 的全球合规布局已初具规模 , 取得多地金融牌照。截至目前 ,Matrixport 的合规版图已横跨三大洲 :

亚洲: 香港信托公司牌照、放债人牌照 ; 新加坡 MAS 大型支付机构牌照 ( 2025 年旗下子公司 Fly Wing 获得 ) ;

欧洲: 英国 FCA 合规授权、瑞士 FINMA SRO-VFQ 会员资格 ;2024 年收购瑞士 CFAM 牌照并升级为 MAM ( Matrixport Asset Management AG ) ;

美洲: 美国 MSB 金钱服务牌照。

面对「为何不进军中东」的追问 , 葛越晟给出理性解答 :「中东很特别 , 事实上今天中东人绝大多数的资金管理其实是瑞士。」

对 Matrixport 而言 , 亚洲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和欧美本土化运营的重要区域 , 都在公司的战略视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瑞士牌照 , 公司不仅能够覆盖整个欧洲市场 , 还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辐射至中东地区 , 而对于合规成本更高、竞争更激烈的美国市场 , 则采取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策略。

在产品矩阵构建方面 ,Matrixport 不断推陈出新 , 逐步推出了一系列能满足不同人群 , 不同风险偏好的的全产品体系。

基础与进阶的资产管理方案:Matrixport 提供了多元完备的理财方案。其中包括适配稳健收益的活期存 , 固收等基础理财 ; 契合差异化收益需求的双币 , 鲨鱼鳍 , 趋势智赢 , 海鸥 , 雪球、分期购、DNT 等结构化理财 ; 贴合链上红利需求的 ETH Staking, Restaking 链上理财 ; 以及追求多元策略收益的面向公私域流量的策略投资产品 ;

全方位的机构服务支持 :Matrixport 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持 , 涵盖场外交易业务 ( OTC ) , 机构级的托管服务 ( Cactus Custody ) , 大宗经纪业务等 ;

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Matrixport 还搭建了 RWA 平台 Matrixdock, 并发行了短期美债代币 STBT 以及黄金代币 XAUm。让投资者能够在链上持有传统金融市场的优秀资产 , 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尽管 FTX 在过去也曾尝试类似产品 , 但大多数竞争者并不关注这一细分市场。相较于其他平台很少涉足的这一领域 ,Matrixport 在 RWA 板块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前瞻性。

强大的交易功能体验:Matrixport 也完善了其平台的交易功能 , 打造了体验流畅的现货交易系统 , 以及堪比顶级交易所深度及广度的合约交易功能等。

专业研报助力投资决策 :Matrixport 凭借其专业分析能力 , 定期产出高质量的行业研究报告 , 深入剖析市场动态 , 新兴趋势 , 为其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市场资讯 , 其报告的准确性几度在社群走红。无论是交易新手还是资深玩家 , 都能借助 Matrixport App 完成加密金融领域的全闭环操作 , 享受便捷 , 高效 , 专业的加密金融体验。

Matrixport 始于资管 , 却始终致力于成为用户进入 Web3 领域的一站式超级账号入口 , 通过持续丰富产品品类 ,Matrixport 有效降低了用户进入 web3 领域的门槛 ,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加密金融服务 , 真正实现了多维度的价值创造。

与此同时 , 公司迎来了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根据葛越晟透露 , 最新市场数据显示 ,Matrixport 管理与托管资产规模已达 60 亿美金 , 而从资产负债表角度来看 , 核心数据则稳定在 40 亿美金左右。这样的成绩正是公司严谨风控、稳健经营理念的有力证明。

站在此时 , 看下一个六年

六年时光如白驹过隙 , 从最初在矿场寒夜里共同憧憬比特币奇迹 , 到如今全球合规布局、金融服务不断延伸的舞台 ,Matrixport 的诞生和成长也见证了不少历史。

「希望能变得更加合规 , 能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今年已是 Matrixport 的第六个年头 , 在畅想未来六年的同时 , 葛越晟满怀信心地描绘着公司的蓝图 :Matrixport 不仅要成为加密资产的权威入口 , 更要延伸至更广泛的金融领域 , 为客户提供涵盖 OTC 交易到多元资产理财配置的一站式加密金融服务。

对于所有加密行业的公司来说 , 当一个企业壮大到一定规模 , 就有两条出路 : 传统 IPO 或热潮中的 IDO。而 Matrixport 仍选择了传统 IPO 的道路 , 因为上市的目的不仅在于变现 , 而更在于增强公信力 , 降低客户信任成本。正如传统金融机构存款不同收益率所隐喻的那样 , 公信力有其成本 , 也正是这种公开透明和权威性的加持 , 让客户愿意将上百万美金托付于此。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 总会铭记这一个又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正如葛越晟所感慨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 , 加密行业亦然 ; 我们追求的 , 不是一时的新鲜 , 而是长久的稳健和深远的信任。"

就像 Matrixport 自己的名字一样 , 源自吴忌寒最爱的电影《黑客帝国》—— "Matrix" 寓意着充满无限可能的矩阵 , 而 "port" 则象征着入口。这不仅代表了一家公司的诞生 , 更是一扇引领投资者进入加密世界的门户。

当三箭资本在杠杆游戏中沉没 , 当 BlockFi 因流动性枯竭崩塌 , 当万亿「老钱」通过这道矩阵之门时 , 人们终将明白 : 真正的资管从不需要杠杆神话 , 真正的资管也不是牛市里的狂欢 , 而是不管牛熊 , 都长期在行业里深耕的守夜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比特币 区块链 香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