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正经历着多重不确定性共振。
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流入新兴市场的国际资本总额仅 3500 亿美元,较上年的 4800 亿美元大幅下降,创近 5 年最低水平。
世界银行和 IMF 均表示,全球政策的高度不确定性可能会削弱投资者信心,抑制资金流动,导致融资环境恶化。
当波动成为常态,确定性愈发稀缺,寻找能抵御风暴的 " 避风锚点 ",正在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集体 " 命题 "。
全球波动下的 AI 韧性
受关税政策调整、地缘博弈等因素扰动,最近这段时间,科技板块波动加剧。
作为科技行业巨头,英伟达因受到关税政策直接冲击,其股价在 2 月 28 日单日重挫 8.48%,市值蒸发 1337 亿美元。同期,包括苹果、微软、谷歌等在内的七大科技巨头,至 2 月底市值累计蒸发 1.4 万亿美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市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传统投资领域如大宗商品、房地产等,受宏观经济影响明显,价格走势扑朔迷离,多数投资机会的前景变得模糊不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
4 月 9 日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一度上涨 3.7%,人形机器人 " 含量 " 比较高的机器人 ETF 易方达(159530)所跟踪的指数当天也上涨 2.77%。
另外,Wind 数据还显示今年一季度已上市科创板人工智能 ETF 总体规模达 57 亿元,较首发规模增长 3.7 倍,最近相关的场外联接基金像易方达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 ETF 联接基金(A 类:023564;C 类:023565)也新推出了。
人工智能产业得以受资金青睐,核心在于其构筑起的 " 韧性三角 ":
第一是技术迭代,筑牢硬科技壁垒。
全球 AI 竞赛已进入 " 高强度研发投入—快速商业转化 " 的正向循环,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高企且成效显著。
海外方面,谷歌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的年度投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旗下的 DeepMind 团队不断在深度学习算法、强化学习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筑牢根基;在国内,华为云生态大会 2025 上,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 CEO 公布了 AI 基础设施架构突破性进展—— CloudMatrix 384 超节点。
这些前沿技术的突破,推动人工智能从理论设想逐步迈向大规模实际应用,不断加深硬科技 " 护城河 "。
第二是需求爆发,催生广阔市场空间。
2025 年来,各行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在医疗领域,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对精准医疗的迫切需求,促使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迅速崛起;在金融行业,随着金融市场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风险防控要求的日益严苛,智能风控系统借助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实时监测每一笔交易,精准识别潜在风险,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
数据显示,我国 AI 市场规模在 2024 年达到 7470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10000 亿元,占全球比重达到 20.9%。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第三则是生态协同,构建产业抗风险体系。
一方面,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高校和科研机构专注于基础理论研究,源源不断地为产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与前沿技术成果;企业则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这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产品与服务。
另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上游的芯片制造商不断研发高性能算力芯片,满足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对算力的巨大需求;中游的算法开发企业基于先进芯片与算法,打造各类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下游的应用企业则借助这些平台,开发出丰富多样的应用产品。
这种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协同,让人工智能产业具备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在全球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凭借其创新的技术应用与广阔的市场需求,已然成为投资者们竞逐的 " 避风港 "。
科创人工智能指数是否具备投资安全边际?
在全球市场不确定性高企,但人工智能产业逆势突围的背景下,科创人工智能指数凭借三层递进式的差异化逻辑,展现出较好的配置价值。
首先,从业绩表现来看,自基日以来,科创人工智能指数年化收益率和年化夏普比率显著优于同类可比指数和科创 50,彰显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从基本面来看,科创人工智能指数的成长动能也十分强劲。截至 2025 年 3 月 13 日,营收端 2025/2026 年增速一致预期为 27%/24%,优于人工智能指数,2026 年增速优于科创 50;利润端,2025/2026 年增速一致预期为 131%/37%,明显优于人工智能和科创 50 指数,充分展示了科创人工智能指数成分股的强大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
其次,科创人工智能指数犹如一位眼光独到的 " 猎手 ",敏锐地捕捉到了人工智能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环节。它重点配置了 " 算力芯片 " 和 " 终端应用 " 这两大核心领域,对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有着深刻地洞察和精准地把握。
在算力芯片方面,它涵盖了如寒武纪等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的企业。寒武纪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不断深耕,其研发的芯片在性能和效率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
在终端应用环节,指数纳入了像金山办公这样的企业,其 WPS 办公软件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智能文档处理、智能表格分析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办公效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在终端应用领域的价值。
通过这种 " 抓核心、强落地 " 的配置策略,使得科创人工智能指数牢牢把握住了 AI 发展的 " 大脑 " 和 " 手脚 ",不仅自主可控属性突出,更与当前国产替代的大趋势完美契合。
而且与其他同类指数相比,科创人工智能指数在配置上更加集中于核心环节,从个股集中度来看,科创人工智能指数 CR10 占比 68%,显著高于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的 50% 和科创 50 指数的 58%,让投资者能够更直接地受益于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的发展。
最后,政策与产业的共振,更为科创人工智能指数的投资价值增添了助力。
政策层面,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 年更是被明确列为 " 未来产业 " 的重点发展方向。
国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实施税收优惠、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具体措施,为人工智能企业的研发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各地也积极响应,如深圳发布《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湖南推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技术研发、产业布局到市场推广等多个方面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与此同时,国内大模型应用也进入爆发期 ,如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
在此趋势下,多家机构推出了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的投资产品,如科创人工智能 ETF(588730),场外的也有 ETF 联接基金(A 类:023564;C 类:023565)等,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投资渠道,让投资者能够更轻松地抓住人工智能产业的增长红利。
总而言之,短期市场波动难掩 AI 产业的长期价值。科创人工智能指数通过聚焦核心环节、强化自主可控、把握政策与产业共振,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布局 AI 浪潮的工具。
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其 " 高成长弹性、强技术壁垒、低外部依赖 " 的特质,正成为资产配置中抵御不确定性的优质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