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 抽取饼干、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调味品、豆制品、方便食品、蜂产品、糕点、罐头、酒类、冷冻饮品、粮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水产制品、水果制品、速冻食品、糖果制品、特殊膳食食品和饮料等 27 大类食品 , 检出餐饮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调味品、糕点、酒类、粮食加工品、肉制品、食用农产品、速冻食品、糖果制品和饮料等 11 大类食品中 39 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涉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丙环唑、毒死蜱、甲拌磷、联苯菊酯、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恩诺沙星、孔雀石绿、镉 ( 以 Cd 计 ) 、二氧化硫残留量、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铝的残留量 ( 干样品 , 以 Al 计 ) 、糖精钠 ( 以糖精计 ) 、甜蜜素 ( 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 、日落黄、诱惑红、酒精度、过氧化值 ( 以脂肪计 )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 ) 等。
抽检详情
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 ,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已责成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核查处置 , 查清产品流向 , 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 ; 对违法违规行为 , 依法及时处理。
不合格项目小知识
一、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不是致病菌指标,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如果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GB 2726 — 2016)中规定,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类除外)中同一批次产品 5 个样品中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 105CFU/g,且最多允许 2 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超过 104CFU/g。酱卤肉制品中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也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或储运条件不当等有关。
二、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大肠菌群超标的食品餐饮具可能会导致食物被污染。《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GB 17399 — 2016)中规定,糖果中同一批次产品 5 个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 102CFU/g,且最多允许 2 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超过 10CFU/g。糖果中大肠菌群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也可能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人员、工器具等的污染,还可能是灭菌工艺灭菌不彻底导致的。
三、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风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 — 2014)中规定,包装饮用水中同一批次产品 5 个样品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不得检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数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也可能是企业对环境卫生监管不到位,工作人员操作不够规范,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或者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