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Insight 04-17
冲刺IPO的智谱:频繁融资,仍有压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窦文雪

编辑 / 子夜

在 3 月刚刚拿下多笔融资款的智谱,将目光投向了二级市场。

4 月 15 日,中国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谱 AI)公布 IPO 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根据辅导备案报告,本次智谱 AI 辅导前期准备工作于 2025 年 4 月启动,正式辅导期第二阶段在 2025 年 8 月到 2025 年 10 月。这意味着,智谱 AI 最快将在 2025 年底前提交 IPO 上市招股说明书。

资本市场对于智谱的关注,自其 2019 年成立以来就没停过。近期,智谱更是融资拿到 " 手软 ",仅在 3 月就完成了 E 轮、E+ 轮以及一次战略投资,合计金额接近 20 亿元,公司的估值已经突破了 200 亿元。

200 亿元估值被市场普遍认为是 " 百模大战 " 中进入第一梯队的基准线。

同时,让大模型创业公司普遍头疼的商业化问题,智谱也做得还算不错,中标率几乎已经与百度和科大讯飞等大厂位列同一梯队。

一手拿着一级市场投资人的 " 选票 ",一手拿着还算不错的客户数据,智谱确实有望成为 "AI 大模型赛道第一股 "。

不过,智谱得到的 " 鲜花 " 和 " 掌声 ",都是有 " 代价 " 的。

虽然目前智谱还没有公布具体的研发投入金额,但从多轮的高额融资,以及其技术的迭代速度就可以看出其研发成本不小。

此外,也有媒体曾报道称,智谱在参与竞标时的报价较低,很多时候已经达到了让竞争对手感到 " 不可思议 " 的地步。

一边大量花钱,一边打折促销,智谱对资金的需求依然迫切,目前它冲刺上市,也是因为可以募集更多资金用于发展。

今年,在大厂们越来越密集的 AI 动作中,智谱要保持奔跑速度,也要尽快实现自我造血,压力依然不小。

作为首家启动 IPO 的 " 大模型六小虎 ",

资本市场会看好智谱吗?

智谱会选择在 A 股上市,实则是一个让市场有些意外的举动。

去年一整年,高新科技企业冲刺港股和美股的消息更多,而冲击 A 股并成功上市的消息更少。

用数据说明则更为直观,据企业上市发布的报告,2024 年,A 股 IPO 仅发行 100 单,头部券商保代人数 /IPO 项目比例极高,如中泰证券为 38.0、中信证券为 60.67,远超单项目需 2 名保代的标准,人员冗余严重。

上述报告数据还称,目前,IPO 在辅导项目的最终上市成功率预计仅为 7.19%。

除此之外,A 股对公司的业绩情况要求也较为严格,不少企业曾因财务不达标而被终止 IPO 项目,因此智谱这样常年 " 烧钱 " 做研发,业绩可能亏损的公司,在 A 股成功上市的概率往往不大。

但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智谱也有可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在 " 大模型六小虎 " 中,智谱成立的时间更早,最初的研发成果就带有很多 " 首个 " 的头衔。

2021 年,智谱就提出 GLM 模型算法并发布百亿模型 GLM-10B,这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百亿级开源大模型。

智谱的研发成果时间线(局部),图源智谱 AI 官网

同年,智谱训练出 MOE 架构的万亿模型悟道。这款据当时的项目研究人员称为是用 " 手搓国产芯片算子 " 的路线做出的模型,也让智谱被认为是全球最早实现万亿参数稀疏化训练的团队之一。

而这一年,MiniMax 才刚刚成立,距离百川智能、阶跃星辰、零一万物和月之暗面以及 DeepSeek 的诞生还有 2 年的时间。

在此后的几年中,智谱向投资者提交 " 技术成绩单 " 的速度也一直不慢。

2022 年,智谱训练出国内第一个千亿开源模型 GLM-130B、发布代码生成模型 CodeGeeX、发布开源的 100+ 语言预训练模型 mGLM-1B;2023 年推出线上可用的中国 ChatGPT —— ChatGLM,并且一直声称是追着 ChatGPT" 打 ",比如 ChatGLM2 升级版的能力对标的是 GPT-3.5 等等。

也是在 2023 年,行业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 AI 开发需要自建算力设施和专业团队,成本较高,而基座大模型的模块化部署和云服务租用模式,能使中小企业能以低成本获得先进技术能力。

智谱在基座大模型的搭建上也没落后,在第二年的 2024 年就推出了新一代基座大模型 GLM-4,还被 SuperBench 评测为全球前三。

对于能够进入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智能体,行业观点认为 2025 年是智能体元年,而智谱早在去年就开始发布相关成果了。

2024 年的 8 月,智谱清言 App 上线了视频通话功能;10 月,智谱推出自主智能体 AutoGLM,只需接收简单的文字或语音指令,就可以模拟人类操作手机的 "Phoneuse 能力 "。

在刚刚过去的今年 3 月,智谱发布了智能体 "AutoGLM 沉思 ",据智谱介绍,该智能体具备深度研究的能力,同时能实现实际操作,已经进入了 " 边想边干 " 的阶段。

当然,对于大模型企业而言,只谈成果不谈商业化是 " 假把式 ",智谱也有能拿得出手的商业化成绩单。

去年 11 月,智谱 CEO 张鹏透露,自 2024 年以来,公司的商业化收入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

在 B 端市场,智谱的 MaaS 开放平台 bigmodel.cn,API 年收入实现了超过 30 倍的增长,日均 Tokens 消耗量增长 150 倍。MaaS 平台已经吸引了 70 万企业和开发者用户;

在 C 端市场,自 2024 年第三季度智谱清言上线付费功能以来," 智谱清言 " 预计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将突破千万元,目前该平台已拥有超过 2500 万用户。

此外,经过数轮融资、投资者类型复杂的智谱,仍然保持着相对合理的股权结构,实控人仍为公司的灵魂人物。

天眼查信息显示,智谱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唐杰、刘德兵。唐杰直接持有智谱华章 7.4081% 股权,刘德兵直接持有智谱华章 0.2554% 股权,并通过持股平台合计控制智谱华章 17.3966% 表决权。

唐杰、刘德兵通过一致行动人李涓子、许斌、张鹏、宁波慧惠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智谱华章 12.16% 表决权。唐杰、刘德兵合计控制智谱华章 36.9647% 表决权。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智谱的上市之路,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直在融资的智谱,

为什么着急冲上市?

从过往的经历来看,智谱似乎一直都没为融资发愁过。

其天使轮融资就发生在公司成立当年,即 2019 年,该轮融资就吸引了华控技术转移、中科创星和华控汇金三家资本的青睐。

初创公司在成立后不久就能吸引投资者慷慨解囊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两个:创始团队的资历和所在行业的潜力。

这些,当时的智谱恰好全都有。

智谱是一家 " 清华系 " 创业公司,公司包括创始人唐杰在内的多位高管都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另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2019 年,AI 相关技术与传统行业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开始产生实质性融合,智能经济时代的全新产业版图初步显现。

后续的智谱大致是靠融资支撑研发成本,然后靠成果再度 " 吸金 "。

从时间线来看,智谱真正开始公布 AI 大模型相关成果是在 2021 年,融资也是在这一年以后开始增多的。

自 2019 年 8 月的天使轮融资之后,智谱在 2021 年 9 月才完成了 A 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亿元。

2023 年至今,智谱的融资朋友圈开始发展壮大。尤其是在 2023 年,ChatGPT 大火后带动整个大模型行业进入资本的视线,智谱也迎来了融资潮,单是 B 轮融资就进行了 6 次,"B 轮 " 后面的 "+" 号一直加到 5 个。

这种融资态势一直持续到今年,智谱在今年开年就进行了 E 轮融资,投资方为杭州城投和上城资本,融资金额超过 10 亿元。

要知道,这是在 DeepSeek 爆火出圈之后,行业内进行的第一例大额融资。

此次融资的 10 天后,智谱就又多了个 "+" 号,截至当前,智谱已经在 2025 年拿了三次投资,且融资金额最低为 3 亿元。

智谱部分融资历程,图源天眼查 APP

但或许对于智谱来说,数亿元融资带来的安全感,持续不了几个月,它每年所需的花费太高了。

虽然目前智谱还没公布自己的研发投入数据,但可以用它对标的企业 OpenAI 来做假设,据 The information 预估,2024 年,OpenAI 的成本主要分成推理成本、训练成本和人工成本三大块,加起来在 85 亿美元左右。

智谱或许不会有如此高的花销,但从其 2024 年发布的成果来看,又是推出基座大模型,又是发布多个智能体研发进展,花费一定也不小。

除此之外,智谱也并非像其披露的那样 " 赚钱 ",其商业化数据之所以好看,还需要降价来支撑。

据智能超参数发布的报告,智谱在 2024 年中标的 32 个项目共计获得 12917.5 万元的中标金额,而再看中标项目为 19 个的腾讯云,其中标金额为 14803.6 万元。 

智能超参数也曾报道,一位曾跟智谱华章参与过竞标的大模型厂商的高管在采访中表示,智谱华章在一些大模型招投标项目中 " 卷得没谱 "。智能超参数过往统计到的大模型中标项目中,智谱华章确实有项目报价相对较低。

烧钱研发、降价抢客户,拿到融资对智谱而言太重要了。

天眼查数据显示,智谱在 2024 年已经披露的融资金额共计接近 70 亿元,相比之下,虽然智谱已经在 2025 年披露了 3 笔融资,但从融资数额上来看,或许还不够支撑智谱的未来。

和大厂掰手腕,智谱仍要加速奔跑

虽然当前,智谱的商业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它已经冲到了商业化的第一梯队。

在上述智能超参数的报告中,智谱仅次于科大讯飞和百度,排在 2024 年中标企业数量的第三位,其后的三家公司分别是火山引擎、阿里云和腾讯云,大厂云集。

从这个维度来看,智谱是 " 大模型六小虎 " 中第一个冲到大厂中间的企业,要和大厂 " 掰掰手腕 "。

但如果仔细看看数据,就会发现第一和第二之间的差距就不小,第二和第三之间的差距更大,科大讯飞在 2024 年的中标项目为 91 个,披露的中标金额高达 84780.8 万元;百度的中标项目为 69 个,披露的中标金额为 37295.3 万元。

图源智能超参数官方微信公众号

这也只是在客户层面,智谱需要跟大厂抢的东西很多,比如人才、知名度、资本市场的关注……

即便敢打价格战,智谱也必须用过硬的技术证明自己,通过大量的技术研发来扩大公司产品的使用场景,覆盖更多客户。

如今,曾经的 " 大模型六小虎 " 也出现了明显的 " 分化 ",收缩业务战线,专注 B 端或 C 端产品已经是更为温和的变化,部分企业已经明显掉队。

例如百川多名联合创始人离职,并选择深耕医疗 ToB 领域;零一万物则不再研发万亿规模超大参数模型,转而拥抱 DeepSeek 等等。

而智谱在其中也不算完全占优势,当前的大模型行业正被 DeepSeek 这条 " 鲶鱼 " 追赶着,智谱的开源程度也不及 DeepSeek,根据多家媒体报道的数据,截至今年 3 月,智谱的 ChatGLM-6B 在 GitHub 获得超过 5 万星标,而 DeepSeek 的 DeepSeek-V3 项目在 GitHub 上的 Star 数在 2 月就已经超过了 7 万。

此外,智谱虽然一直在对标 OpenAI,但其产品与 OpenAI 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其在 2024 年 1 月发布的新一代语言模型 GLM-4,对标的是 GPT-4,但能力只能达到 GPT-4 约 90% 左右的水平。

随着 AI 行业的发展进入下半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智谱 AI 如果不能迅速成长为小巨头,很可能被巨头们碾压,融资也将变得更加困难。

可以预见的是,在筹备上市的这段时间,智谱又要过一段 " 压力山大 " 的日子。

即便最终能成功上市,智谱也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上市意味着智谱获得更多融资的同时,公司的各方面情况也会被公开,投资人真金白银的投入,是否真的换来了公司技术的进步、客户的青睐、业绩的增加,都将成为最直观的数据。

智谱还是需要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商业化变现等方面加速快跑,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本文头图来源于智谱 AI 官网。)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ipo 融资 辅导 a股 ai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