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镜大战 " 即将开打这件事,曾经是今年春节假期前消费电子领域广为流传的 " 预言 "。然而到目前为止,AI 眼镜这个品类都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曾高调宣称入局的百度小度、Rokid、影目科技、亿道信息、加南科技堪称一个比一个沉默,最近反倒是此前未曾参与的字节跳动有声音出现。
4 月 17 日,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在回应字节跳动自研 AI 眼镜的传言时透露," 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可能是 Ola 那边一个单独的团队 "。此外他还进一步表示," 站在外部来看,不管是 AI 眼镜还是今天讲的 AI 玩具包括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这类的需求我们看到的是,因为模型能力的提升,其实很多以前做不了的事情都可以做了。我们认为这块确实有很多想象空间。"
一个 " 想象空间 " 直接就让外界浮想联翩,也使得字节跳动做 AI 眼镜的可能性无限接近 100% 了。
事实上,字节跳动几乎是必然要做 AI 眼镜的,因为 AI 大模型的商业化如今是每一个 AI 厂商都无法回避的挑战,各家为 AI 投入的大量资源都需要有回报,而 AI 硬件则显然是一个优秀的变现工具。此前字节跳动方面也曾表示," 豆包业务正致力于探索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结合,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便捷的交互体验。"
事实上,AI 大模型到目前为止也就探索出付费订阅这一个变现手段。根据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显示,ChatGPT 的付费用户数量已突破 2000 万,年化营收高达 50 亿美元。别看 50 亿美元这个数字挺大,但由于需要持续开发更复杂的模型,所以 OpenAI 的支出继续超过收入增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也是 OpenAI 近期的目标,是将付费渗透率提升到 5% 以上,即 5 亿周活用户中至少有 2500 万付费用户。即使业界最强的 ChatGPT 都还没法实现 5% 的付费渗透率,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甚至就连每月 20 美元的 ChatGPT Plus 都不愿意购买。
大家不愿意订阅 AI 服务的一个核心原因,是普通人并不需要 AI 有太高的智能,即便 OpenAI 的 o3 模型再出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毕竟大家不是都需要用 AI 进行推理、写代码,而是更想让 AI 订制减肥食谱、出行计划、购物建议。
智能≠有趣,这就是 ChatGPT 等 AI 产品在消费互联网场景中,无法将声量转化为收益的根源。
对于普通人而言,AI 硬件反而是一个会吸引他们付费的品类,因为相比于以往的消费电子产品,它确实会更有用。比如,目前 AI 眼镜标配的 AI 提词和翻译,只要用户戴上眼镜,就会自动帮助用户翻译眼前的一切,这种立竿见影的变化很容易就让用户付费。
又比如,以大语言模型的 " 自然语言处理 "、" 自然语言理解 "、" 声音辨识 "、" 自然语言生成 " 等技术为支撑,为儿童提供情感陪伴,从而解放家长的 AI 玩具,现在更是在社交平台火出圈。更别提 Meta 的现象级产品 Ray-Ban Meta,所以用大模型赋能传统智能硬件这门生意,真的是大有可为。
回到字节跳动身上,他们做 AI 眼镜除了给自家豆包大模型找到新的场景之外,或许也有激活 PICO 团队的意思。众所周知,随着元宇宙热潮的结束,AR/VR 概念再次陷入低潮期,当年字节跳动花 90 亿元人民币买下的 PICO,仅仅两年时间就变成了鸡肋。
在整个 2024 年,PICO 就只发布了一款 MR 一体机 PICO 4 Ultra,结果这款产品也步了苹果 Vision Pro 的后尘,销量同样低迷。现实是在光波导、电池等硬件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之前,整个扩展现实赛道可能都很难有新的故事可讲,字节跳动当初对 XR 业务给出的 " 有耐心、看长期 " 确实很有预见性。
字节跳动不希望 PICO 成为 " 不良资产 ",自然就要为其寻找出路,而配合 AI 业务推出 AI 眼镜等硬件,当下恰恰是一个有希望跑通的方向。有 Oladance 的 AI 耳机 Ola Friend 珠玉在前,就已经为他们探索语音交互 + 硬件端 AI 部署积累了经验,所以在 Ola Friend 的基础上推出智能眼镜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