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作为一家最早进行股改的商业银行,华夏银行(600015.SH)曾一度是国内股份行的领头羊,其一举一动总是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
根据 2024 年度报告,资产规模达 4.38 万亿元的华夏银行,告别连续两年营收下滑、交出了净利润持续增长的 " 成绩单 ",其中营业收入 971.46 亿元,同比增长 4.23%,利息净收入是银行占比最高的收入来源,2024 年实现收入 620.6 亿元,占营收比重 63.89%;净利润 276.76 亿元,同比增长 5.03%。
业绩增长的背后需要关注的是,与 2023 年相比,该行 2024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2.5 亿元,同比下滑 83%。
1
营收告别负增长,
利息净收入连降 4 年
资产规模达 4.38 万亿元的华夏银行,2024 年贷款总额 2.37 万亿元,存款总额 2.15 万亿元,分别实现了 2.46% 、1.01% 的增长。
营业收入告别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增速在 A 股上市股份行中排名第 2。
回顾 2021-2023 年期间,华夏银行营收分别为 958.7 亿元、938.08 亿元,932.07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0.59%、-2.15%、-0.64%。
相比营收,尽管净利润增速承压,但始终保持增长,2021-2023 年净利润分别为 239.03 亿元、254.9 亿元以及 268.4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0.83%、6.64% 以及 5.32%。
图源:罐头图库
从营收构成看,利息净收入 620.63 亿元,同比下降 11.89%,占比 63.89%;非息净收入 350.83 亿元,同比增长 54.11%,占比 36.11%。
该行利息净收入占比虽高,但持续下滑。2020 年 -2024 年,该项收入分别为 819.67 亿元、796.05 亿元、742.93 亿元、704.42 亿元、620.63 亿元。
2024 年,华夏银行的利息收入为 1464.83 亿元,同比下降 5.87%。这一指标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利息收入平均收益率下降和业务规模减少。
年报指出,2024 年,华夏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金融投资平均收益率、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平均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规模、同业业务规模均有所减少。
从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情况看,2024 年,对公贷款平均余额 1.62 万亿元,利息收入 617.19 亿元,平均利率 3.8%,较 2023 年的 4.19% 有所下降;个人贷款平均余额 6956.49 亿元,利息收入 400 亿元,平均利率 5.75%,低于 2023 年的 5.98%。
非息净收入增长,离不开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总收益合计收入 243.82 亿元的助推,与前一年相比暴增 93.87%,从而保证了业绩的 " 双升 "。
而投资收益带来的业绩增长,未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华夏银行行长瞿纲表示,"2025 年,有分析认为,债券市场仍将保持低利率环境,降息降准仍是逆周期调节重要工具,我行将继续积极关注市场变化,择机配置或把握波段交易,保持投资合理收益。"
通过对 24 家 A 股上市银行的数据显示,投资收益同比增幅达 18.6%。从华夏银行的投资收益看,远超 A 股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
自 2018 年华夏银行的投资收益猛增至 40.68 亿元后,2019 年突然滑落到 12.3 亿元。2020 年开始又持续上升,2020 年 -2024 年,该行因投资收益产生的收入分别为 18.71 亿元、40.68 亿元、62.47 亿元、94.25 亿元、157 亿元,增幅分别为 51.9%、117%、53.4%、50.87%、66.58%。
从现金流情况看,该行 2024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 42.5 亿元,同比减少 83.22%。
图源:年报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中的一个重要科目,由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减去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计算而来。
经营性现金流的下滑,是否会对银行短期流动性产生一定压力?对此,华夏银行在召开的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也进行了解释,该行称,现金流量表中的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减少,体现的是年末时点金额的变动,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影响。
净息差是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2024 年末,华夏银行净息差 1.59%,比上年的 1.82%,下降 0.23 个百分点。
净利差下降与资产端受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等影响,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负债端尽管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努力控制成本,但仍面临一定压力。
而净息差收窄并不只发生在华夏银行一家。多家银行管理层都曾在年报和半年报中透露,净息差仍会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将保持在合理区间。
2025 年,华夏银行将如何应对息差持续下降的压力?
瞿纲在业绩会上给出了答案。他称,将继续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优化资产结构,强化息差管理,将负债成本管理作为稳定息差的重要着力点,稳定息差水平。并且不断加快渠道、产品建设,丰富业务品种,加强条线协同,提高服务能力,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点,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可持续发展。
2
2024 年至今,华夏银行的高管层变动频繁。
图源:罐头图库
4 月,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宫志强因个人原因,辞去本行独立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同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杨伟、刘瑞嘉担任该行董事的任职资格。
2 月份,国家金管局核准杨宏担任该行首席合规官、刘小莉担任首席风险官的任职资格获批。
尤其是 2025 年 1 月,担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董事长李民吉突然辞职,曾在金融圈掀起了不小波澜。而这距离其连任董事长,仅一个多月的时间。2017 年 3 月,李民吉开始担任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2024 年 2024 年 12 月 13 日,华夏银行再次选举李民吉,成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选举邹立宾为副董事长。
3 个月后,华夏银行迎来新董事长。3 月 17 日,杨书剑担任该行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在任职资格获得核准前,由行长瞿纲继续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杨书剑来自北京银行,2025 年 2 月底辞去北京银行行长一职,随后华夏银行官宣其担任公司执行董事,3 月 10 日又以党委书记身份出席深度战略签约仪式。
目前,华夏银行形成 " 一正五副 " 的高管格局,即行长瞿纲,副行长杨伟、韩建红、唐一鸣、高波、刘瑞嘉。五位副行长中,除唐一鸣外,其余 4 人均从华夏银行内部选拔。
副董事长、董事、行长、副行长、监事会主席、监事也轮番离任。
2024 年 9 月,因原财务负责人王兴国到龄退休辞任,副行长杨伟成为财务负责人,并同时聘任首席合规官杨宏、首席风险官刘小莉、首席信息官吴永飞,四人均为行内提拔。
2024 年 1 月 13 日,华夏银行公告,关文杰辞去执行董事、行长、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一个月后的 2 月 20 日,原监事会主席王明兰宣布到龄退休,半个月后,职工监事郭鹏接任监事会主席;同年 2 月 23 日,华夏银行公告宣布韩建红、唐一鸣被聘为副行长;同年3 月 18 日,空缺了两个月的行长职位迎来了新的人选——瞿纲。
瞿纲近年来也 " 转战 " 频繁,2021 年至 2023 年,瞿纲先后在北京金控集团、北京信托任职。
3
不良贷款率创 9 年新低,
地产不良率仍然最高
截至 2024 年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率 " 双降 ",不良贷款余额 379.14 亿元,同比减少 5.91 亿元,下降 1.53%;不良贷款率 1.6%,比前一年下降 0.07 个百分点,不良率创下近 9 年最低水平。
相比其他股份行,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仍有提升空间。2024 年末,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和恒丰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0.95%、1.07%、1.16%、1.36% 和 1.49%。
按行业分布,2024 年房地产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贷款率降幅明显。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 3.73%,与所有行业相比,仍然偏高。
2003 年 9 月华夏银行改制上市,因未足额计提减值准备、未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加上快速扩张形成的坏账,导致华夏银行在很长时间内,都在持续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与核销不良资产。
图源:罐头图库
面对资产质量管控压力,不少银行选择转让不良资产包,优化资产结构,华夏银行也不例外。
2 月 25 日,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在银登网挂出 2025 年信用卡第一批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并进行招商,债权本金合计 34.13 亿元,约 17 万笔。
2024 年末,华夏银行也多次转让不良资产,单笔不良资产本息总额多在百万元、千万元级别。
图源:罐头图库
在合规管理上,华夏银行的 " 软肋 " 也逐渐暴露。
仅 2024 年一年,华夏银行因贷款资金被挪用、违规资金回流及贷款 " 三查 " 不到位等问题,累计被罚超千万元。
2025 年以来,华夏银行各地分行已经收到 5 张罚单,包括深圳分行、苏州分行、南通分行、朔州分行、连云港分行,贷款业务违规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1 月 27 日华夏银行深圳分行因违规开展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贷款业务管理不当等违规行为被深圳监管局罚款 560 万元。
3 月 14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披露,因存款、贷款及票据业务管理不审慎,华夏银行宁波分行被罚 125 万元,同时三名高管被警告处分。
罚单给银行声誉和内控治理埋下隐患。2025 年是华夏银行 " 五年规划 " 收官之年,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这家股份行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航向也更加清晰,接下来如何妥善化解阶段性难题,值得期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