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讲故事、做汇报还在用这样的结构:背景介绍 - 问题 - 解决方案 - 结论,就不要抱怨听众神情木讷、玩着手机。
因为你没有好好去尊重听故事的人。
是你的故事不够好吗?
不一定。
看可以肯定的是,你少了一个已经被「发明」了 76 年,故事高手都在用的结构。
从《星球大战》到《狮子王》,从乔布斯的演讲到 TED 爆款视频,统统离不开这个结构。它就是坎贝尔的「英雄之旅」。
不要一上来就讲你的 KPI,而是要写你平静的日子是如何被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把你卷入了逃无可逃的漩涡。
就像卢克捡到了 R2,发现了公主的求救信号。就像甘道夫突然来到夏尔,带来了魔戒的故事。
总而言之,它可以是危险,也可以是机会,有一个「危机」,使得主角不得不行动起来。
角色被冒险召唤之后,最好再加一个「犹豫动摇」的环节。
舒适区之所以叫舒适区,就是因为它真的很舒适,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
就像墨菲斯掏出了两颗小药丸,尼奥必须要在真实的痛苦和虚拟的欢乐中做出抉择一样。
不要只写危机,而是要写纠结的抉择。
给听众一个机会,让对方共情你、代入你、倾听你。
接下来你踏入冒险的旅程,开始经历成长的阵痛。
618 首场直播出现史诗级翻车,
虚拟试衣间崩溃引发巨量投诉,
卖点讲解超时导致流失率陡增,
最终 GMV 不足预期 40%,
团队士气触底。
没关系的朋友。不要怕展示脆弱。
数据是冰冷的,而真实的失败和困窘才是火热的。你的窘境,往往是听众记忆里最深刻的部分。
你越惨,听(观)众越爽。
就在你的至暗时刻,有两种力量涌现,一种是外在的,叫做伙伴。
主角从来不是一个人战斗,悟空有天津饭,哈利有邓布利多,哪怕没头脑都搭着不高兴,所以你也需要一个或多个这样的角色,故事才会有温度和湿度。
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现场听你汇报的还有直属领导、部门总监、其他部门的同事。
尽管他们之中不乏傻 X,但是没有他们,你做不到这些。
杀不死的傻 X 同事只会让你更强大。
说完外在的力量,再说内在。这种内在的力量,叫做顿悟。
可能是你重新理解了用户需求,可能是你找到了创新的商业模式,这种转折要让听众感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结局不一定是大获成功,但一定要有意义的改变。
就像流川枫学会了传球才能赢泽北,就像迈克尔 · 柯里昂放下了「我是好人」的执念才能成为教父,就像彼得帕克明白了不是蜘蛛服让他成为蜘蛛侠,而是责任感。
不要误会,干掉 Boss 拿到任务奖励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拿到「生命的礼物」。
人还是那个人,但是冒险前和冒险后,已经判若两人。这也 Call back 了之前我们讲过的「角色弧光」,没看过的同学可以去预习一下。
不只是工作汇报,「英雄之旅」的故事模式可以应用到任何需要传播的领域。
几十秒一分钟的广告也是「英雄之旅」的精简或者变体。
比如宝洁的奥运广告 Thank you,Mom 系列。
· 日常的生活被打破
· 面临体育挑战(召唤)
· 母亲作为导师和支持者
· 经历失败和挫折
· 最终登上奥运舞台(回归带着礼物)
迪士尼的故事营销顾问布莱恩 · 莱纳德(Brian Leonard)曾说过——与其将自己打造成英雄自我追捧,不如让用户成为 「英雄」,让品牌成为推动英雄开始冒险的 「智者」,或是一路上协助英雄奋战的 「盟友」。
希望从今天开始,你不要再用背景介绍 - 问题 - 解决方案 - 结论,这种结构做汇报了。
普通人讲故事,靠的是内容本身有多牛。高手讲故事,靠的是结构有多巧。
记住,老板爱听数字,但更爱听带数字的,好故事。
下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