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麦豆同学
关注有礼,感谢❤️
写在前面
在 Hi-Fi 耳机领域,HIFIMAN 以其独特的平板振膜技术赢得了众多发烧友的青睐。今天,我们将对 HIFIMAN 旗下三款备受关注的耳机— ANANDA NANO、Arya UNVEILED 和 HE1000 UNVEILED 进行体验,三款耳机分别代表了 HIFIMAN 在中、高端市场的不同取向,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三款耳机的特点,包括价格、参数配置、耳机特点、试听感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定位与开箱体验
5K 以内:ANANDA NANO
定位中端,价格在 3000 元左右,价格非常亲民。包装简洁,配备 3.5mm 单端线材和 6.35mm 转接头。NANO 系列是 HIFIMAN 对经典 ANANDA 的全面升级,性价比表现突出。
外观设计
相比前代 ANANDA,NANO 版本通过更锋利的线条切割、更精密的材质搭配,成功塑造出符合其 " 超纳米振膜 " 技术定位的科幻感外观。
ANANDA NANO 延续 HIFIMAN 经典的 " 悬浮头梁 + 大耳罩 " 架构,但耳罩外框从传统的圆形改为椭圆几何切割造型,更具现代感。通过耳罩外侧的放射状镂空金属网减轻视觉厚重感,实际厚度比上代减少 15%。
主体采用 " 深空灰 " 阳极氧化铝搭配黑色磨砂塑料,头梁为深褐色皮,整体呈现低调专业的音频设备气质。头梁内侧的 "NANO" 字样为激光镭雕,更显品质感。
耳机整体重量在 419g,记忆棉、悬浮式头戴、合理的配重设计,让 ANANDA NANO 在佩戴舒适度上有所提升。耳机底部提供 3.5mm 可换线接口,插口周围有硅胶防水环设计。
5K-10K:Arya UNVEILED(Arya U)
作为 HIFIMAN 的次旗舰产品之一,目前售价在万元左右,定位高端市场。包装采用 HIFIMAN 家族式设计,黑色礼盒内附赠一条 6.35 mm 耳机线,线材质量还不错,不过对于老烧用户后期可能会选择升级线。
Arya U 在外观设计上实现了工艺与声学的很好的融合。耳机整体黑色,钢琴漆质感,有亮色点缀高级奢华且分量轻。
亮点之一,耳机采用开放式设计,将隐形磁体这类传统隐藏元件转化为视觉焦点,金属网罩下直接暴露 V2 隐形磁体阵列,每片磁体经钻石切割处理,磁体表面采用纳米级陶瓷涂层,既防氧化又提升视觉质感。耳罩设计与 HE1000 U 相似,配备磁吸防尘罩,非常贴心。
耳机采用轻量化头梁金属构架,非对称耳垫系统(前薄后厚),皮革头戴、柔和皮质与记忆海绵耳罩,舒适度高、保暖且隔音好。
耳机主体采用塑料材质,重量在 413g(不含磁吸保护罩和耳机线)。对于一款专业耳机而言,重量控制已经非常不错。耳机采用可插拔升级线(双 3.5mm 镀铑插孔),但标配单端线,需另行购买平衡线。
10K 以上:HE1000 UNVEILED(HE1000 U)
作为 HIFIMAN 发烧产品线的主打型号,配备了旗舰级的 UNVEILED 技术,价格定位在 2 万元级别,具有出色的音质表现,无论是三频表现、解析力,还是声场都非常均衡,是音乐发烧友追求极致音质的理想选择。
HE1000 U 采用全开放式背部结构,取消了传统平板耳机的金属格栅,改为磁吸式保护罩,不仅彻底消除了对振膜的干扰,还使耳机外观更具科技感和独特性。
与 Arya U 的主要区别在于材质,由塑料升级为金属,金属特有的光泽和冰冷触感,传递出一种高端、硬朗的质感。碳纤维与铝合金复合的磁吸保护罩,在提供良好保护的同时,也彰显了高端定位。
由于升级为金属,重量有所增加,450g(不含磁吸保护罩和耳机线),通过悬浮头梁与记忆海绵耳罩的组合,能将重量均匀分布。同时,耳垫外侧使用皮革材质,内侧采用高透过性材料,确保声音通透真实的同时,佩戴也更加舒适。
配件方面,HE1000 U 也更加丰富,提供了 3.5mm 单端耳机线、XLR 平衡耳机线以及 6.35mm 单端耳机线,满足发烧友不同设备的接口需求。
参数配置与技术解析
参数配置
在介绍三款耳机的技术特点之前,我们先通过一张图快速了解三款耳机的基本参数。
技术解析
ANANDA NANO
ANANDA NANO 搭载 "NEO 超纳米振膜 ",在传统平板振膜基础上进一步减薄,据称比头发丝还要薄数倍,实现了更高的瞬态响应,动态与细节双重提升。
磁体系统:Ananda Nano 的非对称磁路则通过错位排列磁体,让磁铁在声波面前隐形,在不增加重量前提下提升磁通量,在保持高解析的同时提高了驱动效率。
Arya U & HE1000 U
无格栅架构 UNVEILED 意为解开面纱。
Arya U 和 HE1000 U 均采用无格栅开放设计,增大开孔率,减少声波的有害反射和折射反作用于振膜,能更好的接近无损音质表现。
同时,两款耳机内置微克级纳米振膜,通过在振膜表面进行纳米级结构优化,大幅降低分割振动失真。配合第四代纳米复合材料,厚度比前代减少 30%,可以给予耳机单元极快的响应速度,获得出色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
而且,隐形磁体 V2 系统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磁隙形状,使磁场均匀度也有所提升,不会像传统磁体一样音质劣化。
试听感受与声音特点
试听歌曲
1 古典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 DSD256 ) ,第四乐章 " 欢乐颂 ";
2 古典乐:《春江花月夜》 ( Apple Music 无损 ) ;
3 摇滚乐:Led Zeppelin《tairway to Heaven》 ( FLAC 96kHz ) ;
4 爵士乐:John Coltrane《Giant Steps》 ( 24bit/192kHz ) ;
5 流行乐:Billie Eilish《Happier Than Ever》 ( Apple Music 无损 ) ;
6 经典试听歌曲:蔡琴《渡口》 ( Apple Music 无损 ) ;
7 其他常听歌曲(Apple Music 无损)。
试听感受
超纳米振膜减轻重量,提高效率,带来高灵敏度;非对称磁路则增强了音乐表现力,让 ANANDA NANO 在节奏性音乐中表现更好。
NANO 振膜的超轻质量使其动态响应极为灵敏;低频部分,衰减速度稍慢于 Arya,形成更具节奏感的低频表现,弹性低频;中频略微前凸,人声表现富有感染力,更具鲜活感;14 Ω 低阻抗,使其即使搭配普通前端也有不错表现,爆发充足声压;高频部分,55Khz 相比 Arya U 更强调音乐性,但听感更为顺滑耐听。
以前面几首试听歌曲为例,简单聊聊听感差别:
古典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动态对比更强烈,高潮部分更有 " 扑面而来 " 的震撼感。但在极强奏段落,铜管组稍显拥挤,不如 Arya U 那般游刃有余。爵士乐《Giant Steps》,萨克斯音色更为浓郁热情,即兴段落更有 " 摇摆感 "。牺牲了些许解析力,但换来更强烈的临场氛围。
不过在流行乐《Happier Than Ever》,人声更为贴耳突出,低频量感更多,更适合流行乐的节奏表达。摇滚乐《Stairway to Heaven》,电吉他音色更具冲击力,Jimmy Page 的推弦技巧表现得更富激情,整体呈现更 " 热血 " 的摇滚听感。蔡琴的《渡口》,人声更有磁性,个人也更喜欢这种表达。
Arya U
得益于无格栅设计,拓扑振膜减少失真,隐形磁体降低衍射,一改 Arya 之前的听感,共同成就 Arya U 的「无染色」的监听风格。
在实际试听中 Arya U 微米级振膜能够捕捉录音中最细微的细节,能清晰分辨录音中翻谱声、演奏者呼吸等细微信息。三维声场宽阔,能够形成类似于球形声场体验。在古典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 欢乐颂 " 爆棚段落中,各声部层次分明,即使最复杂的合奏部分也能清晰追踪每个乐器的线条。定音鼓的冲击力直达胸腔却不掩盖弦乐细节。
低频精准,下潜深配合超快衰减,控制力强,大鼓冲击力十足却毫不拖沓。中频透明,密度高,人声与乐器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感,结像立体。在试听摇滚乐《Stairway to Heaven》中,吉他泛音延伸自然,12 弦吉他的共鸣感真实。鼓组各个部件定位明确,踩镲的金属振动感极为逼真。爵士乐《Giant Steps》,萨克斯管的金属质感栩栩如生,能听到气流通过管身的细微摩擦声。钢琴每个音符都有明确的 " 起振 - 衰减 " 过程,低音贝司的拨弦力度变化清晰可辨。
高频方面,65kHz 的高频延伸(理论上远超人类听觉极限)带来了不错的空气感和泛音表现。在流行乐《Happier Than Ever》,电子低频下潜极深且控制完美,人声气声细节丰富。空间效果声定位精准,形成包围感的声场。
HE1000 U
承袭 HE1000 的经典 DNA,让人一见倾心。UNVEILED 无格栅设计,让 HE1000 U 达到臻于无损的完美音质。
实际试听中,与同为 UNVEILED 无格栅设计的 Arya U 相比,HE1000 U 在解析力和高频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在大编制音乐中,或者复杂的交响乐演奏中,Arya U 很多隐隐约约的细节在 HE1000 U 中都能够清晰的展现出来。比如《春江花月夜》对沙锤等乐器的还原更加清楚真实,每一次沙锤的摇动,那细微的颗粒摩擦声都能被准确地捕捉和呈现,让听众仿佛能看到演奏者手中沙锤的每一个动作。
高频方面:Arya U 的表现对比 HE1000 U 也有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弦乐器的表现上格外明显。同样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在弦乐器高音部分的演奏中,HE1000 U 能够将琴弦的振动和音色的变化完美呈现,声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而 Arya U 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高音部分的音色不够纯净,延展性也有所欠缺。
在流行音乐表现上, 更加偏向于明快华丽清冷,Arya U 则较为宽松温暖,两者有所区别。
推动表现
需要肯定的是,三款 HIFIMAN 耳机中,ANANDA NANO 和 Arya U 都比较好推动,手机 + 小尾巴组合或者千元耳放能推动,而 HE1000 U 则需要搭配专业的 HIFI 解码器才能充分发挥耳机实力,这里简单给出一个搭配建议。
ANANDA NANO:手机直推可达可用音量,但也建议解码耳放以获得更好控制力,比如红色小夜曲。
Arya U:定位移动高端 Hi-Fi,好推,小尾巴就能获得不错的音质体验,但推好难,需搭配较好前端音源系统,建议搭配黑色小夜曲 /EF600。
HE1000 U:对前端要求比较高,功率要大,大输出下的控制也要好,建议搭配 GA10。
适合人群与购买建议
选择 ANANDA NANO,适合以下朋友:
希望以更亲民价格获得接近旗舰的性能;
前端设备一般 ( 甚至使用手机直推 ) ,需要易驱动的耳机;
主要听流行、摇滚等节奏型音乐,喜欢稍带音染的 " 好听 " 调音;
重视佩戴舒适性,需要长时间使用的场景较多。
ANANDA NANO 采用开放式设计,可提供更加宽敞和自然的音场,让音乐更加开放和逼真,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了隐形磁体技术与纳米振膜黑科技的双重加持,使它拥有了更低的失真,更高的瞬态响应,动态与细节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ANANDA NANO 也支持政府补贴,下单 8.5 折起,是一款性价比超高的 Hi-Fi 专业耳机。
选择 Arya U,适合以下朋友:
追求 Hi-Fi 音质的朋友,有便携性头戴耳机的需求;
对于前端要求低,下限高,从小尾巴到高端耳放都能满足;
偏好中性参考级调音,希望耳机尽可能 " 透明 ";
预算比较充足,但也追求更高性价比。
ARYA U 承袭 Arya 经典 DNA,UNVEILED 无格栅开放设计;微克级重的纳米振膜;隐形磁体技术;拆卸式磁吸背板,加大开放程度,保护耳机单元;非对称结构耳杯设计;94dB 灵敏度,更易推动。
目前,ARYA U 部分地区可以参加政府补贴,京东支付立减 15%,支持白条 24 期免息,正式入手的好时机。
选择 HE1000U,适合以下朋友:
追求极致音质的发烧友,拥有高端解码 / 耳放系统;
常听大编制古典、爵士等对音场和解析要求高的音乐;
预算充足,愿意为最后 10% 的音质提升支付溢价。
HE1000 U 同样采用 UNVEILED 无格栅开放设计、微克级重的纳米振膜、隐形磁体等技术,但耳机采用金属材质,质感更高,上手后可以明显感知。音质方面,HE1000U 在解析力和高频方面有着更出色的表现,让 HE1000U 音质达到了纯净的全新境界。
目前,HE1000U 部分地区可以参加政府补贴,京东支付立减 15%,支持白条 24 期免息,出口转内销,各位烧友千万不要错过。
尾巴
经过全面对比,可以清晰看到三款产品的定位差异:HE1000 U,旗舰级产品,适合追求极致音质、对音乐细节有严苛要求的资深发烧友,以及专业音乐工作者 。Arya U 则更加适合目前没有高端解码设备但追求 Hi-Fi 音质的朋友,下限高;ANANDA NANO,一款高素质且易于搭配的日常 Hi-Fi 耳机。不过最终选择还是取决于您的预算、音乐偏好和设备水平。
以上,我是麦豆同学,一个喜欢图文内容的创作者,欢迎点赞、收藏、评论,这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感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