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 21 日 11:10,科创综指 ETF 华夏 ( 589000 ) 标的指数强势上涨超 1%,权重股寒武纪 -U 绩后大涨,截至上周五科创综指 ETF 华夏规模已经跃升至全市场同标的指数第一。
4 月 18 日,国产 AI 芯片厂商寒武纪 ( 688256 ) 发布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1.11 亿元,同比暴增 4230.22%,接近去年全年营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55 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 2.27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这也是寒武纪连续第二季度实现盈利。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寒武纪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由于营收出现大幅增长,从而使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由负转正。
尽管去年国际形势扰动中国科技公司发展仍然面临挑战,但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科技韧性凸显。近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 2025 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截至 4 月 15 日,18 家科创板公司公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增公司有 12 家、预盈公司有 6 家。以预计净利润增幅中值统计,共有 14 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 100%,净利润增幅在 500%-100% 之间的有 3 家,极大地提振了市场投资中国科技的信心。
从行情层面看,根据东吴证券数据统计,1 月 2 日至 4 月 2 日关税宣布之前,代表国内 " 硬科技 " 板块的科创综指收益居前,而无论是关税宣布后 4 月 3 日的单日跌幅和 4 月 3 日的累计涨跌幅来看,科技板块的收益均明显超过全球其他指数。
可以说,虽然外部冲击加剧,但科创板依然展现了中国科技资产的韧性,这与其自身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
首先,从定位上讲,作为中国硬科技领域的 " 主战场 ",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截至 2024 年底,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 581 家,总市值规模超 6.34 万亿元。具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领域合计市值占比约 9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值占比最高,达 43.2%。当前宏观语境下," 培育新质生产力 " 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球资本已开始重估中国科技价值,而科创板正是其核心载体。
数据来源:iF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
其次,从板块自身来看,横向对比科创板与各板块营收增速和研发占营收比重,科创板的 " 成长 + 科创 " 属性尤其明显。短期来看,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具备技术壁垒和国产化确定性的硬科技板块或成为短期资金避风港,受全球宏观下行实质性影响最小。
数据来源:iFinD,申万宏源证券,研发数据截至 2023.12.31,专精特新数据截至 2025.1.9。" 专精特新 " 来自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长期来看,伴随 AI 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以近期热度较高的 Deepseek 为例,DeepSeek 成功 " 出圈 " 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
最后,复盘中国历次科技行情,均与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市场资金三大因素的共同催化密不可分。当下 "AI+" 政策支持力度大,产业创新突破不断、商业化落地场景频现,在多重利好条件刺激下,科创板块未来行情潜力可期。
值得关注的是,科创综指 ETF 华夏 ( 589000 ) 及其联接基金 ( A/C:023719;023720 ) 作为首批跟踪科创综指的 ETF,为 A 股的硬科技投资者带来了 " 全方位、无偏见 " 拥抱科创板的宽基指数工具,使得投资者不再局限于部分龙头企业的兴衰,而是能够全方位参与到科创板的成长进程中,更充分地感受趋势与贝塔的力量。截至 4 月 18 日,科创综指 ETF 华夏 ( 589000 ) 连续 7 日获得资金流入,累计流入超 15.65 亿元,体现投资者的高度认可 ( 数据来源:iFinD ) 。
作为国内指数基金的 " 领头羊 ",华夏基金针对科创板开发了丰富的 ETF 产品,形成了兼具规模宽基指数和特定行业主题的产品矩阵,满足投资者多样的投资需求。规模指数方面,科创 50ETF ( 588000 ) 、科创 100ETF 华夏 ( 588800 ) 、科创 200ETF 基金 ( 588820 ) 、科创综指 ETF 华夏 ( 589000 ) 是其中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以上基金均采用最低一档 0.15%/ 年的管理费率,为投资者降低长期持有成本、低成本布局大国科创提供便利。
大国重器,基在科创。科创板历经数年风雨,从硬科技的 " 试验田 " 蜕变为 " 主战场 "。科创板的当下,属于中国版的万亿市值科技巨擘仍在孕育。但在这轮由硬核科技驱动的产业革命中,战略定力远比短期逐浪更为珍贵。
当大国博弈的胜负手已锁定半导体晶圆的纳米沟壑与 AI 大模型的神经网络,一个 14 亿人口的大国向 " 科技强国 " 的跨越,正写在科创板五百多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曲线里—— 科创综指的未来,或许不再仅是观测中国科技崛起的窗口,更将成为硬科技时代资产配置的必答题。
科创综指 ETF 华夏 ( 589000 ) 及其联接基金 ( A/C:023719;023720 ) 是跟踪科创综指规模最大的 ETF,持股相对分散,一网打尽机器人、低空经济、汽车智能化、AI 等热门概念。前十大权重股覆盖科创板龙头中芯国际、AI 芯片领军者寒武纪、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中微公司、以及办公软件龙头金山办公、手机出海企业传音控股等,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科技的翘楚,展现了国家在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