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 科技消息】CNMO 获悉,佐思汽研最新报告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将在 2025 年迈入 " 场景渗透 " 关键期,潜在市场规模超数十万亿元。报告提出六大核心趋势,揭示了技术与应用双向突破路径。
人形机器人
技术演进三阶段跨越
从 1960 年代双足行走理论探索,到传感与智能控制融合(2000-2022 年),再到 2022 年后 AI 大模型驱动的 " 具身智能新纪元 ",人形机器人逐步实现自主决策能力。特斯拉 Optimus Gen2 通过端到端模型优化,任务效率提升 60%。
与此同时,传统主机厂、新势力车企、AI 基础设施厂商等多方协同共进,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市场玩家四类分化
行业竞争格局形成四大阵营:元老企业(如 Boston Dynamics)、原生机器人企业、车企跨界(如小鹏)及初创企业,技术路线与场景布局差异化显著。
高性能产品集中突破
星动 STAR1(55 自由度)与小鹏 Iron(62 自由度)在关节自由度与扭矩(最高 400Nm)上领跑,适配工业高负载场景;Agility Robotics Digit-4 续航达 8 小时,银河通用 Galbot(G1)以轮式设计实现 12 小时续航突破。
特斯拉 Optimus 技术标杆
Gen2 版本通过轻量化(减重 14%)、多维感知(新增指尖 / 脚底触觉)及运动优化(步行速度 +30%),支持深蹲、单腿瑜伽等高难度动作,树立行业性能新标准。
工业场景 2025 年率先量产
物流、制造等结构化场景因需求明确、技术门槛低,将成为规模化落地首站;家庭场景受限于非结构化环境复杂度,需 5-10 年技术迭代,但全球 16 亿家庭市场潜力驱动厂商战略卡位。
供应链瓶颈待解
硬件成本(如 Optimus 整机 BOM 成本高企)、数据供给不足及能耗问题制约发展,未来依赖固态电池、仿真引擎(如英伟达 Omniverse)等技术突破降本增效。
报告指出,2025 年或成 " 人形机器人工业元年 ",具身智能与多模态大模型融合将加速技术 - 场景闭环,重塑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生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