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atom 04-21
双核驱动的萤石网络,仍未找到快速增长通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系深潜 atom 第 906 篇原创作品

"

核心竞争力,

并未因双核驱动而增长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 atom 工作室丨编辑

近日,萤石网络同步发布了 2024 年和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

根据财报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萤石网络总营收 13.80 亿元,同比增长 11.59%;净利润 1.38 亿元,同比增长 10.40%,保持了上市以来第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双双增长的趋势。不过和 2024 年第一季度相比,萤石网络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利润的增速都有所放缓。

2024 年,萤石网络营收 54.42 亿元,同比增长 12.41%;净利润 50.39 亿元,同比下滑 10.53%。2024 年萤石网络出现了营收增长,利润下滑

尽管背靠海康威视这个巨头,但随着小米、华为这样的科技企业布局智能家居,以及细分赛道的玩家技术不断迭代,萤石网络的竞争压力激增。2024 年,为了减缓竞争压力,石生态体系从 "1+4+N" 全面升级为 "2+5+N",但从财报上数据上并未体现出新的生态是否具备破局能力。

双核驱动,完善了产品生态和服务能力

2013 年,海康威视布局 C 端市场,创立 " 萤石 " 品牌,聚焦消费级安防领域。

背靠海康威视这个巨头,萤石网络发展十分顺畅。在成立第二年就推出了智能传感器及家居安防解决方案,初步形成 " 硬件 + 云服务 " 业务模式;2017 年推出智能猫眼系列,强化入户安防产品矩阵;启动智能家居系统 O2O 服务,深化线上线下融合;特别是在 2019 年,"1+4+N" 的智能生态,以物联网云平台为基础,发展了智能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服务机器人和智能控制四大自研核心产品线。

"1+4+N" 的智能生态,对于萤石网络的业务拓展帮助巨大。2020 年到 2023 年,萤石网络分别取得了 30.79 亿元、42.38 亿元、43.06 亿元和 48.41 亿元的营收,其中 2020 年的营收同比增长了 30.25%;同期归属净利润 3.26 亿元、4.51 亿元、3.34 亿元和 5.63 亿元,2020 年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 54.50%。

有业绩,有靠山,萤石网络在资本市场表现同样优异,于2022 年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海康威视旗下首个独立上市的创新业务板块,在正面反馈了海康威视。‌

2022 年,智能家居行业竞争白热化,萤石网络核心产品如智能家居摄像机销量承压,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其营收增速放缓和利润下滑。2023 年,萤石网络优化供应链并推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创新产品线,让其营收和利润回到正轨。

智能家居竞争升级,也为萤石网络敲响了警钟。2024 年,萤石生态体系已全面升级为 "2+5+N",从物联网云平台单核心升级为 AI+ 萤石物联云双核驱动,在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服务机器人和智能控制四大核心自研产品的基础上补充了智能穿戴,形成五大 AI 交互类核心自研产品线。

截至 2024 年底,萤石物联网云平台在全球拥有超过 100 个数据站点,平台上的 IoT 设备接入数超过 3 亿,其中视频类设备超过 2.5 亿。" 双核驱动 " 通过‌ AI 与云平台的技术融合‌、‌五大核心产品线的扩展‌以及‌生态开放战略‌,构建了全场景智能家居生态闭环。不仅强化了技术壁垒,还通过开放合作加速生态扩容,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双核驱动,并未让萤石网络利润激增

在深潜 atom 看来,双核驱动对于萤石网络是柄双刃剑,在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其综合成本,加剧了其财务压力。2024 年,萤石网络营收 54.42 亿元,同比增长 12.41%,和 2020 年的 30.25% 的增长率相差巨大;净利润 50.39 亿元,同比下滑 10.53%;营业利润 53.93 亿元,同比下滑 5.73%。

"2+5+N" 体系虽兼容超 2000 款第三方设备‌,但跨品牌联动功能尚未形成用户黏性,开放生态对营收拉动作用微弱‌。2024 年物联网云平台业务收入 6.05 亿元,贡献占比仍不足 20%。可见,加入 AI 后,该业务也未能蜕变。

2024 年,萤石网络关联交易总额 13.74 亿元,占总营收的 25.25%,同比增长 13.17%;其中海康威视股份公司及其下属企业贡献最多,为 8.25 亿元,同比增长 18.36%。可见,海康威视对于萤石网络双核驱动生态的重视。

截至 2024 年末,萤石网络总资产 83.54 亿元,较年初增长 1.84%;总负债 28.60 亿元,较年初减少 2.65%;资产负债率 34.24%,较年初减少 1.58 个百分点。净资产 54.94 亿元,较年初减少 4.35%。债务方面,萤石网络流动负债 25.59 亿元,较年初增加 8.07%。应付账款 14.86 亿元,同比增加 13.70%;合同负债 4.04 亿元,同比增长 16.76%。与此同时,2024 年,萤石网络应收账款 10.80 亿元,同比增长 25.29%,影响了现金流的安全。

2024 年,萤石网络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5.48 亿元,较期初减少 43.51%;投资现金流量净额 -6.11 亿元,同比缩窄 22.66%;筹资现金流量净额 -6.42 亿元,同比增长 82.39%;期末现金 39.39 亿元,同比下滑 15.20%

2020 年到 2024 年,萤石网络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4.28 亿元、4.91 亿元、6.03 亿元、7.31 亿元和 8.14 亿元,研发费用在 5 年内几乎翻了一倍。但在平摊到每一条技术链,似乎并不高。特别在大模型的研发上,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相较其他家几十上百亿的研发投入,3.5 亿元的费用投入或许很难确保萤石网络技术持续增长。

双核驱动的技术升级虽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但技术成果尚未充分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双驱动模式也无法通过自身能力破圈,就需要萤石网络的渠道能力。2024 年销售费用 8.58 亿元,同比增加 26.66%。

2024 年以来,萤石网络相继发布了 S10 视频通话摄像机、可移动宠物看护摄像机 TAMO、睛小豆智能家居摄像机等多款新品,但萤石网络的智能家居摄像机销量 1831.43 万台,反而同比下滑 2.80%,库存量增长 7.42%;智能入户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27.73%,但销量也仅为 121.11 万台;虽然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新品增长率也高达 265%,但仅为 1.65 亿元体量过小,对整体营收贡献有限,难以抵消核心产品收入下滑的影响‌。

双核驱动,并未提高智能硬件的核心竞争力

2022 年,ChatGPT 的问世,惊艳了全世界,AGI 时代正在加速而来,这是任何一家智能化公司都不能错过的时代。

相比较其他科技公司,在大模型的研发上,萤石网络速度并不快。2024 年 6 月 27 日,萤石网络在 ECDC 萤石云开发者大会上才发布萤石蓝海大模型。正因如此,蓝海大模型的市占率并不高,其服务更多还是集中在自身的产品生态当中。好在基于萤石网络的多年积累,其生态控制器接入超过 2000 款第三方设备。

从 "1+4+N" 到 "2+5+N",萤石网络增加了 AI 驱动能力,并在产品线上增加了补充了智能穿戴。但消费者能否买单的关键,在于萤石网络的智能产品,质量是否值得认可

以洗地机器人为例,2024 年,萤石网络对家用扫拖机器人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升级,其旗舰款扫拖机器人 RS20 Pro Ultra 升级了 AI 视觉,采用 CutFree 2.0 内切割防缠毛滚刷专利技术,结合 15000Pa 飓风吸力,强化多毛发场景清洁体验。

作为对比,追觅的 S50 Pro 产品吸力已经来到 24000Pa,石头的 P20 Ultra 也来到了 22000Pa 吸力;此外,石头 P20 Ultra 采用 12N 下压力和热水拖地,对地面顽固污渍清洁效果更好。相比较洗涤机器人的行业玩家,萤石网络的产品依然有发展空间。

太平洋证券在研报指出,隐私安全问题频发或影响产品体验感,本应具备安防属性的品类反成偷窥工具,对品类的 " 不信任 " 可能抑制消费者复购及换新需求,进而限制行业天花板。萤石网络核心的摄像头质量问题,也开始受到用户的质疑。黑猫投诉上,有用户反馈萤石网络摄像头使用不方便;也有用户反馈,其摄像头的质量差。

与此同时,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依托智能手机生态优势,通过 " 手机 +AIoT" 模式快速渗透全屋智能领域。华为鸿蒙智联生态已覆盖超千万设备,小米智能家居设备全球出货量超 2 亿台,形成品牌协同效应与用户黏性‌,对于萤石网络冲击巨大。

此前,凭借海康威视的技术优势,萤石网络在安防领域有着先发优势,让其智能家居摄像机等和计算机视觉相关的产品有巨大的先发优势。但随着萤石网络产品线的丰富以及其他厂商的跨界,萤石网络面临的竞争直线升级

萤石网络通过‌双核驱动的技术差异化、以及宠物看护、家庭交互等场景化细分创新,在巨头竞争中探索生存空间,关键在于其产品的销量。若产品核心竞争力和销量未能提高,双核驱动对于萤石网络的帮助更像 " 望梅止渴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海康威视 智能家居 元和 服务机器人 破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